发布信息

张启发:姓名被倒置“有点委屈”

作者:软荐小编      2023-07-13 01:03:54     164

自2015年以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的7篇论文全部有英文签名。 这样的“硬核”操作来自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华中农学院院长张启发领导的研究团队。

张启发在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表示,他偶然发现有英文签名的论文可以顺利发表。 《中国科学杂志》从PNAS获悉,“自2009年以来,PNAS为作者提供了这些选项。希望自己的名字以非拉丁字符出现的作者可以使用这个选项。”

这样的签名方式能成为一种实践吗? 《中国科学报》就此采访了相关人员。

名字倒过来“有点委屈”

“最近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 张启发坦言,没想到中国论文作者的英文名字会引起大家的注意。 不过,他第一次用英文签名是2011年发表在Plant Physiology上的一篇论文。

“2015年,当我的一篇文章在PNAS上正式发表时,我突然觉得中国人发文章时连自己的名字都认不出来,身份不太好。想到有时我名字的拼音是反的,按西方的形式,姓在后,名在前,我总觉得这有点委屈。”

在张启发看来,在论文的签名中添加汉字至少表达了中国作者的某种愿望。 而且,他也希望让读者知道,完全相同的汉语拼音可能是几个完全不同的字符的名字,加上汉字可以避免很多误解。

PNAS并没有拒绝张启发的无意尝试,而是将论文原封不动地贴了出来。 “我觉得很有趣的是PNAS的笔记本系统和排版软件可以接受我们的汉字。”

后来,张启发最常添加论文所有作者的英文名字; 有时在国际合作论文中,他还会在中国作者的名字中添加汉字。 PNAS 仍然正确发送。 “只是PNAS一直有硬性规定,整篇论文不能超过6页。有时候加上英文名可能会占用很大的空间。” 张启发说道。

对于PNAS的做法,张启发认为这体现了国际出版物的包容性。 “用英文签名并没有什么问题,也是对我们的一种尊重。” 不过,他也表示,中国作者用英文签名的做法还比较少见。

目前,张启发的尝试仅限于少数国际出版物,他正计划扩大“测试”的范围。 “最近我有一篇很短的文章可能会发表在《自然评论遗传学》上,我准备在我名字的拼音前面加上汉字,看看期刊反应如何。”

国际出版物的署名“实验”

“为作者提供这些选择”并不是 PNAS 的原创。 2007年12月7日,日本化学会(APS)主编Gene D. Sprouse向该会刊《WhichWeiWang?》发来了一条“有趣”的信息。

Gene在文章中提到拉丁文发音软件,APS期刊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科学家的论文。 对于不能用拉丁文表达名字的作者来说,他们的签名必须音译,但这些对应关系并不是唯一的。 王伟,王伟,王伟,王伟,王伟,王伟,王伟,王伟,以上名字的拼音都是“Wei Wang”。

Gene 对 APS 出版物感到困惑,决定 APS 编辑部允许一些作者在音译姓名后添加他们的母语姓名。 Gene 还表示,编写这些方法是一项试验,最初提供给中国、日本和美国的作者。 随着经验的积累,编辑部似乎可以扩展到其他语言。

当时,清华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士陈良耀看到这条消息,并在科学网博客上发表评论。 他说:“英文翻译中重名混乱的情况时有发生。别说美国读者,就是中国读者,当论文作者有误时,常常很难辨认出重名作者是谁,甚至用它是为了伪造事情。发生了。”

为此,他很赞成APS的这种做法。 “当母语不是日语,或者白人作者发表论文时,这很可能是一件小事,但却引起了编辑如此大的关注,而且还涉及到期刊风格和规则的改变。 ”

此后,APS所属的各刊物在作者投稿信息中专门减少了“中日英作者姓名格式”的注释,中日英作者可以在英文姓名门口显示其母语姓名。

国外英文期刊曾经有严格的规定

在使用汉字签署英文论文的做法受到关注后,张启发也告诉《中国科学报》拉丁文发音软件,他很乐意倡导这些做法,特别是对于一些在国外主办的英文杂志。

作为中国数学会的旗舰刊物,《中国物理快报》(Chinese Physical Letters)自1984年重新出版以来就有这样的传统,要求所有中国作者在姓名拼音前添加英文。

“我们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拼音的重复率太高了。” 《中国化学快报》编辑部翟震解释道,“论文作者姓名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因此从信息完整性、作者解析方便性和检索便利性等各个角度来看,在名字的拼音前面加上英文更有利。”

不过,近年来编辑部也收到了一些作者的建议。 他们觉得国外英文出版物的书写习惯应该更接近国际出版物,因此建议不要硬性规定中国作者的签名方式,而是让作者自己选择是否添加英文名字。

翟震表示,编辑部近期已经回应了作者的建议,已经取消了以往对作者必须有英文签名的要求,让作者自主选择。 “但无论是从编辑部还是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都希望作者能够提供更全面的姓名信息。” 翟震觉得英文署名和出版物的国际化并没有偏颇。

《细胞研究》编辑部主任程雷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强调,为了解决重名问题,开放研究者和贡献者识别码(ORCID)应运而生。 。 “现在大多数出版商都要求所有与其出版物相关的研究人员使用ORCID,这就像作者的身份证。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必要减少英文归属。”

“标明签名是英文的并不常见。” 但程雷也表示,如果作者有这个意愿,本刊不会反对。

值得注意的是,张启发发表论文的英文签名目前只出现在PDF文件中,并没有在PNAS网页上标注。 《中国化学快报》也是这样的展示方式。 对此,翟震解释说,网页上不显示英文并不是技术解决方案,而可能只是一种习惯。 今后可能会考虑在《中国化学快报》网络版上显示英文名称,更加方便。 (李晨、胡敏琪)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