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微博、抖音、小红书…社交软件的精髓 是让大家“多管闲事”

作者:本站编辑      2024-02-13 16:46:25     34

可能是太累了,过年第一件事是发烧?……整整睡了二十多个小时,睡梦中乱想到一句“社交就是多管闲事”。

比如你在朋友圈点赞,还会提示你别的朋友也给那条朋友圈点赞。这个设计就是“多管闲事”,我们也不会因为彼此都给这条朋友圈点赞就展开话题。

微信也因为大家把“发朋友圈是不成熟的表现”而推出“微信状态”。

过去两年,我很少在“登录账号”的情况下使用社交软件,目的是想避免被精准推送(虽然还是陷入了信息茧房);过去半年,我卸掉了除微信外的社交软件(会偶尔用小红书和知乎的小程序)。

我不在陌生的软件上与人交流,不发表评论,不参与讨论。(虽然换来的是在公众号天天自说自话,哈哈哈哈。)

静下心来想,可能真的是当时是个标准的“infj”;最近又开始用一些社交软件啦,也变成了enfj。

这篇推送是想说说,社交软件的功能设计真的太入侵大家的个人生活。

微博——暗戳戳大王

微博可以展示每个博主的点赞和评论,它用一种公示的反推力,让大家带有目的的参与到互动机制中。

大家可以不用非得发条微博才能展示情绪,公开的关注列表和点赞微博均能表达情绪。

访客记录也很好玩,有了访客记录后——莫须有的“视奸”罪名就出现了。

作为一个本就公开的场所,只是因为部分人开通了看访客记录功能,就可以给别人带上视奸的名号。那为什么不能是普通用户单方被视奸呢?

有人会说,这和当年qq空间黄钻看访客一样,可是其实是不一样的。QQ本身就是好友圈,微博可是全被公开的呀,当我们发布微博时就等于知晓这一条会被所有人看到,不管是客户端用户还是小程序用户、前男友还是前男友的现女友。

点发送那一刻,等于默认任何人都有查阅的权利。等于成为可以被别人“多管闲事”的一部分。

所以微博要么不用,要么就做好心理准备,接受任何风吹草动带来的影响,这就是社交媒体“多管闲事”的副作用吧。

(没错,我就是现在还在因陌生人因为我看了她的公开微博,而diss我视奸她耿耿于怀)

短视频——圈养

​我一度真的很担心短视频内容同质化导致我沉溺其中,20年春天喜欢看帅哥,之后每个视频都是帅哥,压根刷不到别的。

所以我每天晚上下载一遍,早上再卸载一遍,而且从不登录账号,我对朋友们发什么视频不感兴趣,并且相信朋友们对我发什么视频也不感兴趣。

但是偶尔还是觉得刷视频就像消消乐,看一个视频看了两三遍,就会带来同类的三四个。所以我又会在喜欢的视频看完后点不感兴趣,坚持不懈和大数据作斗争。

用处不大,后来就放弃啦。睡不着时拿出来当入睡背景音用用。也不错。

小红书——顺从这里的价值观,不然就out

实在很佩服可以在小红书当博主的人,虽然我连评论都不发,但看到一些人发表极端意见还是觉得很神奇:

怎么会有人这样想,并且还要强迫大家都这样想?

小红书是绝对不可以“恋爱脑”“自夸”“对婚育乐观”的,所以我把所有平台性别都换成男性,我也不想看拉扯男女对立的帖子。

而且你可以试试看发一个问意见帖子,就会发现有很多人打着“为你好”的名号来多管“你的闲事”

大家一边说,上班好累啊

一边又在各个平台管闲事 找气受。

不好,我还想说说知乎、王者荣耀和QQ(我最喜欢的软件),但是低烧太困了。

总之脑子糊里糊涂的,想到就写了,

惯例,要写句升华放在结尾,我想写的是:

当世界发展得越来越便利,我们就更应懂得筛选信息,决定什么可以影响我,什么不可以。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