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现代汉语词典》,人们往往会感到熟悉。 毕竟大多数人都可以说是“读着这本书长大的”。 近日,商务印书馆推出了电子版,但有人表示“价格不太友好”。
据介绍,近日,我国第一部标准化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APP正式发布,将厚重的“大”工具书变成手机上的小应用。
一方面,人们不再担心自己的《现代汉语词典》被损坏而需要更换新词典。 另一方面,该APP只提供每天找两个单词的免费服务。 如果你想找到更多并使用其主要功能,则需要支付98元,与电商平台上的同类纸质书相比,价格为93元。 价格更是昂贵,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有网友表示:“开发APP也是有成本的笔顺字典软件,钱一点也不浪费,尊重知识产权,支持正版。”
该APP制作方商务印书馆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收费和定价主要依据版权和软件开发成本。
确实,编纂字典是一项极其繁琐的工作。 内容的引用、核实、分类、校对都非常费时费力。 同时,“数字化”也意味着投入相当大的成本。
另一方面,这款App的推出并不是简单地将原书内容“搬到网上”,而是进行了大量的二次开发,将搭载这款App的手机变成一台多功能的智能学习机。 。
“不仅仅是一本词典”是商务印书馆对这款应用的介绍。 它不仅呈现了《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的内容,还增加了手写输入查询、语音输入查询、摄像词组查询等新的数字检索方式。 ,实现全文任意单词的“点击搜索”,提供李瑞英单词的播读,还开发了近义词、反义词(10000多组)、同义词分析(3000多组)、动态标准笔画汉字顺序(3500字),一级增值服务,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似乎让这个应用程序的收费变得合理。 毕竟,成本是有的,总得有人承担。
不过,作为一款正式推出的词典App,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付费有两种方式:流量带来的广告补贴,或者订阅用户付费。 显然,商务印书馆选择了后者。
既然人们可以使用这样一款功能齐全、界面干净流畅、无弹窗的权威应用,享受纯粹的阅读学习环境,为什么还觉得它贵呢?
在纸质阅读时代,当点击鼠标就可以轻松在线获取信息,当电子学习机比纸质书贵很多的时候,这样一本书重达2公斤,是一本拥有更多内容的“大书”。超过2000页总是让人愿意付费。
而当你翻开精心印刷的书页,用手指抚过那些小小的印刷文字时,你总能通过触摸感受到文化的广度和深度。
但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改变的不仅仅是传播媒体和人们的阅读习惯,还有整体的内容环境和多元化的内容提供者。
信息爆炸带来的海量内容使得查找单词的发音和使用变得非常容易。 关键是它是免费的。 而且,目前市场上开发的电子词典大多具有发音、近义词、收藏、分类、错题、复习等多种学习功能。
因此,《词典》APP版的推出可以说是步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设计和功能变得互联网化,用户体验也变得多功能化。 然而,内容生态引发的运营模式发生了变化。 改变正是这个正式版本所需要采取的。
例如,纸质版《新华字典》出版后,将推出平装版和精装版,价格不同,方便不同地区的孩子使用。 那么在《现代汉语词典》电子化时代,是否可以完善差异化定价机制呢?
毕竟,一方面,这本工具书凝聚了几代人的教育情怀,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文化基础设施”的公共功能; 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满足人们面对网络世界不平衡和真实情况的需求。 在处理虚假和困难的信息时需要寻求权威答案。
电子版《现代汉语词典》仍有其独特的价值。 然而,如何将读者转化为用户笔顺字典软件,同时保持互联网空间的高质量内容——市场正在提出问题,并最终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