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我们看到了几个主要的产品方向。 考虑到未来五年电子电气架构的阶段,座舱领域和手动驾驶领域应该是机会最大的发展方向,也是与互联网软件服务和算法交集最多的产品。
01
什么是智能座舱
对于消费者来说,座舱就是所有眼睛能看到、能听到、能看到的人机交互,包括座椅、灯光、空调、按钮、仪表、HUD、方向盘等内饰或交互部件。
当我们和消费者谈“智能座舱”的时候,我说的是我们在车辆人机交互体验上的创新,汽车在线服务的拓展,人工驾驶带来的新体验,人工车辆的智能服务。 比如语音控制、NOMI、VR等等。
作为产品人员,基于我们对电气电子架构的理解,我们可以简单地将智能座舱定义为娱乐领域电子电器的软硬件集合。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定义,有利于我们快速达成共识。
当我们这样定义智能座舱时,会发现用户概念中的座椅、灯光、空调等都属于传统的车身领域,像NOMI这样的创新产品会被视为类似于仪表和归功于座舱产品。 同时,我们需要定义与原有360环视系统、车身域控制器、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关系。
02
驾驶舱的历史
1900年车载dvd导航一体机导航软件,从流水线生产的车辆普及,对驾驶舱的想象从未停止。
1921年,人们试图制造机械导航工具来帮助司机找到正确的道路。
1926年,为减少骑车的无聊和寂寞,在车上加装收音机,售价250美元,与昨天的大屏幕车载机一样贵;
1945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英国发明。
1966年,提出了导航语音播报的导航系统。
然而,直到 2000 年,即 100 年后,汽车基本上是收音机的世界。
随着GPS的民用化,经过2000年到2020年这两六年的发展,车辆已经基本满足了人类在上个世纪提出的基本需求:导航和娱乐。 驾驶舱开始大规模安装液晶屏、导航系统、语音助手,并开始初步尝试手动驾驶。
随着智能手机的爆发式衰退,用户对车辆的创新应用和驾驶体验提出了新的要求。 更安全、更轻松的驾驶体验推动了手动驾驶的发展。
未来10年,随着生物科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发展,并不老的汽车行业将迎来最大的终结变革。
03
驾驶舱发展的四个阶段
我们可以将座舱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本地娱乐导航台
智能网联车机舞台
手动驾驶舱舞台
无人驾驶舱舞台
本地娱乐导航台
车辆开始配备车载DVD导航一体机、液晶屏、外置GPS、离线导航、CD、DVD等导航娱乐服务。 用户交互一直采用物理键盘进行,保证了用户的盲操作。
智能网联车机阶段
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2013年百度高德相继宣布地图导航服务免费(手机端),智能汽车开始快速发展。 车辆开始引入触摸屏、语音控制、蓝牙电话、车联网、在线导航、在线娱乐、远程控制、OTA等在线功能和服务。
从导航DVD开始,车企开始向后装便携导航产品进行差异化,甚至将智能家电接入车机系统,但实际上并没有找到导航和娱乐之外的真正应用。 场景。
在分配使用场景的同时,车企发现车机服务无可避免地面临着手机的竞争,面临着没有优势的窘境。 互联网公司纷纷以手机互联解决方案切入市场。 Sync、Carplay、Carlife、AndroidAuto、Mirrorlink、易连相继推出。 借助车辆的硬件,利用手机的计算能力,连接互联网服务,省去了内置地图的硬件扩展和软件。 授权成本和流量消耗。
整个行业都在问一个问题:用户为什么弃手机转汽车?
用户弃手机转车机,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车机硬件体验达到手机水平
车上提供的内容和服务体验达到手机级别
汽车提供手机无法提供或替代的能力和服务
1和2在手机芯片下滑速度放缓,联发科加入智能座舱SOC芯片供应商后基本达到。
智能车机要想提供手机无法替代的服务,只能基于汽车本身的数据和设备,结合互联网服务、软件、算法,提供个性化的体验。
因此车载dvd导航一体机导航软件,奇瑞也进行了一些尝试,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功。 或者可以在汽车数据、关系链、支付、导航、语音等方面继续做一些新的尝试,但目前来看,都是差异化的,没有竞争力。
最关键的一点是,从车辆诞生到明天,导航和娱乐需求虽然强劲,但需求单一。 即使可以通过车身数据做出一些差异化,但在长期的产品开发中,也无法实现产品的渐进式改进。 产生竞争力。
相反,在智能汽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技术的不断升级迭代,仪表、汽车、360环视、音响、TBOX等新型独立ECU不断出现,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车内网络,降低车辆成本。 成本。 而当用户熟悉大屏带来的视觉冲击时,覆盖上车-驾车-下车全场景无缝连接的手机互联解决方案更具优势。
互联网上诞生的造车新势力试图通过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来回答这个问题。 无论是蔚来、小鹏、特斯拉,还是理想,都在用更广泛的个性化服务打造智能座舱。 这不仅仅是指用户喜欢听哪些歌曲,喜欢去哪些地方,沿途有什么样的风景,更重要的是车身域、自动驾驶域、动力域的可升级或编程,和底盘领域,对于每个人来说,每个司机都有可能有自己不同的驾驶风格、驾驶习惯和操作方法。
手动驾驶舱舞台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驾驶的发展方向已在最大程度上达成共识。
在 L0 时,它完全由人类驱动,在 L5 时,它完全由车辆驱动。 未来2-5年,智能座舱将服务于L1-L4之间的手动驾驶,其中人机共驾是最典型的特征。 智能座舱将是未来解决人机协同驾驶的主要媒介。
此阶段将完成娱乐领域ECU的集成,与手动驾驶领域进行高速通信。 智能座舱将完成外部环境的可视化和驾驶舱内人员状态和情绪的感知。
无人驾驶舱舞台
当人工驾驶发展到无人驾驶阶段,智能座舱也进入了无人驾驶阶段。 在无人驾驶阶段,人车之间关于驾驶的交互消失,车辆本身成为服务的载体。 车与路、车与车的关系,早已不影响人与车的关系。
无人驾驶舱的设计将从以驾驶员为中心转向以乘客为中心的产品设计。 高度智能化和交互性的角色将是这个舞台的核心。
虚拟形象将具备人脸识别、手势识别和自然语言能力,通过裸眼3D和语音交互为我们提供目的地、行程安排、费用支付、订单管理等服务。
可以理解为在餐厅点餐,服务员会为你提供隐私保护的服务。 人与车的关系现阶段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汽车了解人们的目的。
04
智能座舱与汽车销量有直接关系吗?
我们在一个小范围内进行了不精确的抽样调查。 哪些是智能汽车? 什么样的智能汽车俘获了用户?
我们发现,人因工程、自动驾驶、车辆OTA能力早已成为判断车辆是否为智能车辆的关键项目。 从特斯拉的产品销量来看,科技对智能汽车销量的影响已经超越了外观、制造、NVH等传统选项。
总结:
本章从电子架构对功能域的影响扩展到智能座舱本身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影响座舱的核心用户需求有两个:导航和无人驾驶。 整个研发过程中,需求驱动、技术驱动、成本驱动交叉,人机协同驾驶和座舱工作之前的大部分工作都是锦上添花,用户价值不大。
下一章,我们将介绍智能座舱屏幕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