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正在测试同款商品比价功能
近日,有消费者发现,在使用淘宝时,部分商品下方会出现“比价”选项,点击后可以查看到淘宝上有多少款同款商品在售,最低价是多少。
(图片来源:亿邦动力)
据悉,这是淘宝目前正在测试的“同款比价”功能,预计本周将大批量上线,目前主要覆盖洗衣机、空调、冰箱、手机、平板、笔记本等品类商品,未来将进一步覆盖全品类。
过去,消费者如果想在淘宝上找到同一件商品的最低价格,必须手动对搜索结果按价格进行排序,而且经常会有一些不同的商品混在一起,大大增加了识别难度。
2022年,淘宝上线了“好价”功能,用户可以在这个页面查看最近浏览的商品和热销商品的价格对比。不过“好价”的查询方式比较繁琐,入口隐藏很深,需要用户主动搜索才能找到。
(淘宝截图)
“同款比价”功能的出现无疑可以大大缩短用户的决策时间,促使更多的交易在淘宝平台上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8”大促期间,京东推出“百亿补贴”“超价双倍补偿”功能,与近期同类产品、拼多多百亿补贴、天猫同类产品进行比价,追求全网最低价。
(摘自“大额购物双倍补偿”服务规则)
此时,淘宝上线了同类商品比价功能,也被外界猜测是加入“低价竞争”的信号。
但从淘宝的动作来看,虽然都是比价,但形式和目的与京东有很大不同。
淘宝既要低价,又要优质,矢志实现“价格权”
今年2月,阿里巴巴财报会议上,董事长兼CEO张勇表达了对“价格补贴”的看法。
他认为:“回顾历史,没有哪家企业能够通过自身持续的价格补贴来改变局面。最终改变局面还是要靠技术创新、商业机制创新,让商家真正愿意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产品、最优惠的价格。”
这番话,其实已经为淘宝目前正在测试的“同品比价”埋下了伏笔。
如果说京东的比价是平台和商家共同补贴的话,那么淘宝则是鼓励商家让步,“把最优惠的价格给消费者”,这个模式也就是张勇所说的“商业机制的创新”。
但必须看到,“真正让商家心甘情愿”才是张勇讲话的重点,正如他所说:“只有商家愿意为消费者付出,愿意为消费者付出努力,并且这种努力有长期可持续的商业回报,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所以,技术创新其实比商业机制创新更为重要。
不久前,阿里管理层确定了淘宝今年的五大战略:直播、私域、内容、本地零售、价格力。其中,只有“价格力”才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其余的则聚焦在具体的领域和方向。
阿里巴巴内部人士指出,淘宝的“价格力”并非单纯的低价手机淘宝比价软件,而是注重用高品质提升产品的性价比。
因此,淘宝的逻辑就是利用技术创新,提高供给侧的生产效率,提高利润率,从而激励商家积极将利润传导给消费者,形成可持续的正向循环。
我们可以看到,淘宝一直致力于帮助产业带完成数字化转型,去年底淘宝公布了2022年百强产业带,在淘宝的助力下手机淘宝比价软件,广州女装、佛山家具、义乌小商品、海宁皮革、南通家纺等源头产业带均实现了大幅增长。
从产业集中度、总体规模、销售增速、数字化水平、消费者满意度等多个维度看,这些地方特色产业带都展现出了较高的线上竞争力,成为全国产业带数字化转型的标杆。
数字化转型完成后,下一步就是扩大需求,这时候最有竞争力的武器无疑是“低价”。
淘宝的“同品比价”其实是在商家利润率提高之后鼓励商家“以价换量”,不仅可以吸引更多新客,还可以提高潜在复购率,只有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真正体验到产品,商家才能获得长期可持续的回报。
当然,看似“同品比价”也可能带来一定风险。
对于消费者来说,平台内置的比价功能确实可以大幅缩短决策过程,高效购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但对于商家来说,如果想在未来获得更多的流量和销量,就必须一再压低利润,甚至“赔钱炒作”。
如果平台不对比价机制进行一些限制,未来必然会出现恶性竞争,一些商家为了获得更高的排名,甚至会虚标展示价格,影响消费者的体验。
总体来说,淘宝新上线“同款比价”功能的初衷是好的,也体现了对消费者的重视,但在正式上线实施后,仍需要一些细节打磨,以确保该功能能够发挥更多积极意义。
平台主动比价,导购电商岗位面临风险?
随着京东、淘宝等平台纷纷行动,将比价功能放到首页,一个新的问题也引起了业界的关注:那些导购电商平台还有出路吗?
21世纪初,淘宝的繁荣催生了一批导购电商公司,通过比价、返利、内容营销等方式吸引和鼓励用户到第三方电商平台完成交易,典型如上市公司“反利网”、“什么值得买”等。
具体来说,导购电商大致可以分为“价格型”和“内容型”两种模式,随着拼多多等主打下沉市场的电商平台的出现,价格型导购电商逐渐没落,唯有“内容型”模式的导购电商依然风光无限。
(来源: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
换言之,电商平台的自主比价已无法对导购电商造成实质性冲击,而只会加速这一行业的变革进程。
前不久,“值得买什么”股价半个月上涨,从33.12元涨至58.2元,原因就在于ChatGPT的火爆,让市场看到了导购电商与AIGC融合的可能。
很早以前,值得买的东西就开始使用AIGC来生成产品卖点,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还降低了用户对于一些内容的理解门槛,缩短了决策链。
(《什么值得买》App截图)
这一模式也成为导购电商竞相转型的方向。毕竟对于电商行业来说,AIGC更明显的应用主要还是在客服和消费者导购方面。趁着今年的风口,导购电商并不缺少转型的机会,再也不用担心电商平台的比价策略了。
相比导购电商,最容易受到平台自主比价影响的还是商家,未来如何平衡利润与销量的矛盾,将成为一道难题。
正如张勇所说,经历了三年的不确定,所有的商家、所有的中国企业,都会想在新的一年里“干一件大事”。
在这个激动人心的关键时刻,平台在竞相抢夺消费者的同时,也需要给商家留出更多的空间。
作者 | 李松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