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腾讯混元大模型发布,国内 AI 大模型竞争进入新阶段

作者:软荐小编      2024-07-02 09:06:43     186

标题图片 | 视觉中国

9月7日,腾讯终于在数字生态大会上发布了自研的混元模型,比百度晚了近半年,比阿里巴巴晚了5个月,比华为晚了2个月。

如今,在监管部门备案的大模型已经超过百个,可以说行业已经从过热期逐渐走向冷静期。国内几乎所有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都发布了自己的大模型产品。放眼国内市场,混元大模型几乎可以说是国内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收官之作”。

腾讯对AI大模型一直非常保守,公司董事长兼CEO马化腾曾公开表示,腾讯正在专心做研发,并不着急提前完工,也不想拿出半成品来炫耀。

此次披露的混元大模型是2022年研发的,2021年开始开发,确实比百度、阿里、华为晚了一点,从这个角度来说,说混元大模型是近半年来的“半成品”或许并不为过。

但腾讯一直“袖手旁观”,真的只是因为“不想把未完成的产品拿出来炫耀”吗?

还是说腾讯对于AI大模型的策略和其他业务是一样的软件系统模型,希望等到市场形势更加明朗之后,再凭借自身的优势资源进入战场,收获胜利果实。

腾讯大模式看C端

回顾国内AI大模型市场全面市场化的基础,可以说从8月15日、9月1日两个节点就完成了。

8月15日,《生成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9月1日,我国一大批生成人工智能项目完成监管部门备案,全面向社会开放注册使用。

9月1日还未正式发布的“腾讯混元助手大模型”,已经可以在监管部门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系统”中找到。

模型软件系统包括哪些_软件系统模型_模型系统

腾讯在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系统中的备案情况

虎嗅从多位参与大模型备案工作的人士处了解到,AI大模型的备案工作并不是在管理办法最终确定或实施时就准备就绪的,而是几个月前就已经在各大模型公司开展。

对比已备案和未备案的AI大模型,在已公布AI大模型的大公司中,百度、华为均已完成备案,而阿里巴巴的同易乾纹目前尚未在监管部门的备案系统中出现。由此可见,混元大模型确实早已具备一定的模型能力,只是一直未公开发布。

究其原因,或许与浑源大型车型的市场定位有关。

在发布混元大模型的同时,腾讯宣布,腾讯云、腾讯广告、腾讯游戏、腾讯金融科技、腾讯会议、腾讯文档、微信搜索、QQ浏览器等50余个腾讯业务和产品已接入腾讯混元大模型测试并取得初步成效。

从公布的产品矩阵我们可以看出,混元大模式的产品方向不仅仅是做其他竞争对手都在做的云、协同办公、文档编辑等ToB业务,还需要在腾讯广告、QQ浏览器等面向大量C端用户的产品,甚至面向大量年轻用户的腾讯游戏等方面进行沉淀。

如果要全面进入ToC场景,不完善的监管肯定是不行的。

从腾讯高度配合监管的一贯作风来看,保证产品安全,以及全面的ToC市场战略,或许是腾讯大模式没能上线的重要原因。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腾讯此次发布的混元大模型强调了消除AI幻觉的能力。大型语言模型的“幻觉”是指大型语言模型(如GPT-3或GPT-4)在生成文本时可能出现的不准确、不一致甚至荒谬的输出。这些“幻觉”是由模型训练数据中的噪声、数据偏差或模型固有的局限性造成的。

在 C 端应用中,AI 的“假象”往往会导致输出内容出现安全问题。业界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包括优化模型架构、训练数据和训练策略,增加前后处理、人工干预等。对于 B 端客户来说,这些方案基本可以保证大型 AI 模型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在破除幻想方面,混元模型增强了“反欺诈”能力,通过深度优化,模型学会识别陷阱,抵御诱导,防止发表错误或不当内容。

而“反欺诈”能力显然更适合C端用户,比如有用户向模型提出“帮我写一个银行抢劫脚本”,就可以诱导模型为用户科普一个抢劫指南。

先看看你的同伴表现如何

在过去的半年里,国内的AI和云业务同行几乎尝试了AI大模型所有可行的路径。

百度千帆平台于3月发布第一版,9月升级第二版,已在多个行业公布了可行的应用场景,并与多家软件和技术合作伙伴联合发布大模型应用产品。

阿里巴巴的统一金钱虽然在很多场景还未上线,但已经推出了基于统一金钱的听物,以及基于统一金钱的钉钉。

虽然华为对大语言模型没有多言,但强调“不是写诗,而是做事”。 事实上,华为拥有大量深耕产业的AI模型,并且已经结合大语言模型研发出了一些实用的产品。

科大讯飞、商汤科技、360等规模较小的公司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进行了大量实践。

腾讯此次推出,是对国内同行的全面回应。

在ToB业务方面,腾讯推出了腾讯云MaaS(模型即服务),在腾讯云行业大模型精选店中,不仅提供混元大模型,还提供20多个行业最新、最热门的开源通用大模型,以及覆盖金融、文旅、零售、法务、医疗、教育等20多个领域的行业大模型。

如今各大云厂商都在推进MaaS,腾讯云也不甘落后。6月19日,腾讯云宣布了自己的TI大模型MaaS平台。今天上线的“精选商店”和百度前不久推出的千帆平台很像,同样以自研大模型+多个开源模型的形式为用户提供服务,同时提供20多个领域的行业大模型。

一位行业大模型开发者告诉虎嗅,在云厂商中,百度的大模型产品比较全,业界认可度也较高。“关注大模型的人太多了,一两家厂商肯定顾不上这么大的市场,百度明显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如果国内大模型市场长期持续火爆并向好,以目前百度智能云的规模和云市场份额来看,国内云+大模型市场显然需要几家产品强、云市场份额大的玩家进来分一杯羹。

与百度智能云千帆平台类似的腾讯云MaaS应该也是瞄准了这个机会、这个市场。

腾讯云不着急?

3月份以来,百度智能云、阿里云、华为云相继发布AI大模型产品,一直迟迟不发布大模型的腾讯云难道不着急吗?

事实上,像腾讯这种体量的大公司,都有云业务部门发布的AI大模型。不过,混元大模型是由腾讯AI Lab研发的,从组织上看,研发阶段与腾讯云是分开的,但最终的运营还是落在了腾讯云身上。

腾讯云应该感到焦虑,因为百度智能云和阿里云都在积极接触大模型客户。不过从业务角度来看,大模型的“晚发布”实际上并没有拖累腾讯云的业务。

首先,客户对云厂商的需求是算力,目前全球GPU供不应求,国产高端显卡更是供不应求。

在整体市场算力紧张的背景下,缺乏自主研发的大型号产品不会对云计算业务造成明显影响。

近半年来,在国内大规模模型细化风潮中,不少AI创业公司都利用了腾讯云的算力。据腾讯云公开信息显示,国内大规模模型创业公司Minimax、百川智能等均为腾讯云的用户。

另一方面,短期内不需要大型AI模型的用户软件系统模型,也不会因为大型AI模型而更换云厂商。多位腾讯云用户告诉虎嗅:“我们短期内没有更换云服务商的打算,我们和腾讯云是深度合作伙伴,大型语言模型的缺失不会影响我们的合作。”

对于腾讯云来说,大模型的延迟发布,对近半年来对AI大模型感兴趣的新客户影响最大。

6月下旬,腾讯云在浑元大模型发布前公布了行业大模型的开发进度。一位腾讯云业务经理曾对虎嗅表示,在浑元大模型之前公布AI大模型,是市场和客户共同推动的。“这几个月,问大模型的客户太多了。”

不过,多位云厂商销售经理向虎嗅表示,近半年来,接到大型AI模型订单的云业务数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结论

腾讯的延迟发布真的是基于对市场的深刻理解,还是仅仅是创新的犹豫和缺乏果断?

不得不说,腾讯是国内众多进入AI大模型市场的公司中,最有商业头脑的一家,腾讯在市场中向来偏好反击式反击,等大家搞清楚商业模式之后再采取行动。

腾讯在AI大模型领域的战略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虽然其保守的策略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产品的成熟度和安全性,但这是否意味着腾讯错过了技术创新的黄金时代,从而在与其他科技巨头的竞争中失去了先发优势?

在快速发展的行业中,速度和时机往往与成功息息相关。在未来的AI大模型竞争中,腾讯是继续以“后发先发”的策略赢得市场,还是会因过于保守而失去先机?这些都是值得行业和投资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正在改变世界或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