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曲浅析
《词谱》常用字浅析
【诗歌微课堂】第七期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提振传承弘扬中华诗歌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积极响应中华诗词学会“数字时代中华诗歌发展高峰论坛”精神,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给诗歌研究、创作和传播带来的无限机遇和巨大作用,不断推动中华诗歌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条件下的“突破式”发展,潍坊市诗词学会推出视频专栏【诗歌微课堂】。
演讲者简介
刘庆华,字敬诗,自号华和尚,山东潍坊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潍坊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寒亭诗社副会长,古诗爱好者。曾多次参加“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直播,登上潍坊电视台读书栏目。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中华辞赋》、《楹联博览会》、《星星》诗刊、《诗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台湾《古典诗词》、美国《中华诗词》、韩国《东亚日报》等100多家中外诗歌杂志、报纸。作品多次在中国诗词学会、诗刊主办的诗歌大赛中获等级奖。
诗歌微课堂
第七个视频
词曲浅析
《词谱》常用字浅析
刘庆华
各位老师好!今天这一节我们来讨论一下词牌和词谱中的常用字。词牌是词的格式名称,每首词牌的格式也叫词谱。词只能叫“填”词,不能叫“写”词。这是因为它受到音韵的严格制约,需要按照词谱规定的平仄、字数等格式来填词,不能像散文或现代诗那样自由地表达。填词前,必须先了解词牌和词谱的不同形式和格式,了解它们的节奏符号和方法,才能动笔。所以首先会遇到的就是词谱中几个常用的标记和字,比如:音、韵、叶、字、句、读、引、排比等。但这里要特别注意“读”和“叶”两个字的读音。 在日常交流中,有的老师把它们读成“句读”和“叶韵”,这是错误的。它们的正确读音应该是“句读”和“歇韵”。词调和词谱繁多而复杂,常用的词谱有《秦鼎词谱》、龙玉生的《唐宋诗词韵》、《白象词谱》等,词调和词体多达上千种。通常一首词只需要按照词谱中的音、韵、叶、字、句、读、引、排比等标准填词即可(关于不同词调所代表的情绪,后面会讲到)。接下来,我们来详细看看这些字的具体含义和用法。
1. 声音
声调指平、商、去、入四个声调。古人将读音标为:天(平)、苞(商)、巳(去)、沙(入)。为了防止“声调不上、声调不上”,古人在写歌词时要求“三则分曲商”、“二平分阴阳”。但现在歌词中的音标基本只分平、泽。歌词的记载也有各自独特的标示符号,如:(“○”标示平调。“●”标示泽调。“⊙”标示平可泽。“◎”标示泽可平。“△”标示平韵。“▲”标示泽韵)。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歌词中有些地方标有平、泽字,但我们在练习写作时,不能失去中国传统音乐的和声之美,而应尽量参考例词,保持平、泽的韵律节奏。虽然有些地方标有泽音,但泽音中有上、去、入音,还是要注意区别。尤其是主打字,大多用的是去音,而不是入或上音。
2. 韵与叶
韵是指押韵字在词调和韵部中的位置。古代有诗韵和词韵,词人一般用“词林正韵”,现代词人也可使用“中华通韵”或“新韵”,但不能混用。古人也用韵写诗,诗韵之间、相邻韵之间也可押韵,但讲究平、入单独用韵,上、曲并用。
使用诗韵的作品包括:
严几道《采桑》:
花前独赏早春风,终日情牵江梅。清杯美人。香火先忧凤管催。
我被闲人寻香遗弃,伤心难忍。我一定要晚点来。但我怕第一朵花开得比最后一朵好。
如果按照词的韵律来划分,“梅、贝、翠”属于词韵的第三部分,“采、来、开”属于词韵的第五部分。第三、五部分的韵律是混杂的,但在《平水韵》中却属于韵。韵律在词谱中有地位,也有特殊的要求。除了通篇同韵外,哪里用重韵,哪里用平仄韵,哪里用叶韵,都有特殊的标记。
韵律相同的有:
晏几道《鹧鸪天》:
彩袖专心捧玉铃,醉颜红颜。柳楼心月低舞,一曲终了,风中桃花扇影。
分别之后,我总想着我们的相见,也曾无数次在梦中见到你。今夜,只有银灯照亮前路五言诗平仄填词软件,我却又怕我们的相见只是一场梦。
韵字“中、洪、凤、凤、通、中”,与“上篇”韵字相同。
押韵的词如:
李存勖《如梦》:
我曾在桃源深洞中宴饮,清歌与凤共舞。我永远记得,我们即将离别时,我流着泪出门送别。如梦如梦!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雾重重。
“像梦一样!像梦一样!”这个短语使用了双韵。
平韵和乜韵可以互换,例如:
李白《菩萨行》:
平林雾气缭绕,寒山凄绿。黄昏入高楼,楼上有人忧。
我站在空玉阶上,鸟儿匆匆飞回家。回家的路在何方?长亭更短。
全诗八句,分属三个韵组:第十七组入声韵“之、彼、里、集”、第十二组入声韵“楼、丑”、第十一组入声韵“承、亭”。
也有一些词押韵,例如:
全篇文章使用同一个韵字(不是同一个音,而是同一个字),如:
黄庭坚的《瑞和县·楚四面皆山》中只有一个韵,“也”(这首诗太长,有兴趣的老师可以自行搜索)。
另一首有趣的作品是辛弃疾的《水龙曲·重唱飘泉》。
听听清澈的玉佩。明如镜。别离开这里,水浑浊油腻,杂草丛生。虎豹贪吃人,渴了喝你,猴子却更好。它大得像流进江海,翻船如芥子。你无助,像汹涌的波涛。
路险山高,我独处,闷闷不乐。冬将春来。回来给我调点松酒。外面飘香,如龙凤,煮云浆。古人已去,叹息,儿女之乐,一碗饭一葫芦吃饭之乐。
但教师要注意,这首诗的韵不是“些”,而是“些”前的字:“尧、豪、昊、猱、涛、高、聊、老、高、陶”,即这首诗韵的“第八部分”。
野韵是指词体中的平韵与乜韵在同一韵部的韵体,这种形式叫野韵。
同一部分的平仄韵如下:
苏轼《西江月》:
世间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风已吹得楼道里落叶沙沙作响。看眉间鬓角。
酒便宜时常忧宾客寥落,月明时常被云遮蔽,中秋谁与我共赏孤灯,我执杯北望,凄然无奈。
“凉、朗、防、光”为下韵部平音;“上、望”为下韵部俳音。
3. 文字
字,即词的个数。由于词调有多种形式,同一词调有“双调”、“单调”、“减字”、“偷音”、“缓”、“引”、“铺”等,不同形式词数也不同。如同一词调《南歌子》,温庭筠的《守守金英武》单调只有23个字;而周邦彦的《逆景凝素白》双调有54个字。再如词调《木兰花》,分为《木兰花令》、《减字木兰花》、《偷音木兰花》、《木兰花漫》等,不同形式词数也不同。 另外,词调每句的字数也有所差别,如:一字句、二字句、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等,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就不一一列举了。
4. 句子和阅读
古汉语散文一般不用标点符号,而是以语感、语气词、语法结构等来划分句子。“一句是一句,停顿是一句读”。由于古人自幼“辨经辨意”、“详解义义,通晓句读”,阅读和写作并不十分困难。随着现代西化标点符号运用于“句读”,《词谱》中“。”和“,”的准确使用尚存争议。一派认为,义组意义全部是“。”。其理论支撑是:同治年间张德仪引入的西方“句读提纲”,若句子有意义,则用“。”记;若意义不够,则用“,”记。应用场景是《龙语生谱》中例词作品的写作。 另一派则认为,古人的作品一般不加标点,简单分为“句”、“读”和“韵”,而《词谱》中的“句”更接近于今天西化标点的“,” (也可作“。”),“韵”更接近于“。”,“读”更接近于“、”(也可作“,”)。理论支撑是:古谱中,无韵处标“句”,有韵处标“韵”,有句处标“读”。应用场景是《秦鼎词谱》和常用的“搜韵”软件例字检测。但这种标注方式存在问题,因为有些词曲每句一韵,导致整首词中存在句号。
如李白的《清平乐》:
禁宫静夜五言诗平仄填词软件,月光从金窗缝隙中透出,玉帐中鸳鸯散发出兰香,银灯不时散发出香火。
别说和女伴单独睡觉,六宫里有三千条绸缎,一笑百媚,谁能教我道理?
这看上去有些奇怪,但正如古人的词、停顿、行的呈现方式一样,“句读韵”很难与西方的分段式标点符号完全融合,所以这种争论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我们应该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渐找到共同认可的应用位置。
5. 铅
令,在词中,被称为引句词。有的书上和老师说它的意思和“读”句是一样的,因为从音韵、韵律的角度看,这些都是停顿和标点,但从实用的角度看,我个人更喜欢在引句时用“令”,在标点时用“读”。接下来我们分别说说“引”句和“读”句。引一句,如:秦观《好事近》“黄莺百鸟”。引两句,如:秦观《望海潮》“倚楼远望,有时见乌鸦栖”。引三句,如:苏轼《行香子》“一琴一壶酒,一流云”。 导语四句,如:毛主席《沁园春·雪》“塞上塞外,一片荒野;大江大河,上下忽然没了声响”等等。
一字读法如:毛主席《沁园春·长沙》“(你看)满山红遍,层林尽染;丹霞透明,舟楫争流。”二字读法如:秦观《八六子》“(怎能)花瓣飞到傍晚,朦胧的残月挂在晴空。”三字读法如:周锦《六少卿》“(神官定),年年送春。”有的老师说,四字读法、五字读法基本上就满足了短语的要求,其实并没有错,因为按照古人“句读”的歧义性,短句也符合其理论要求。
6. 平行与对立
词中对偶、对句没有硬性规定,只要相邻句的字数相同,就可以对偶。但词中有习惯性的对偶要求,即古代作品或词例常在此对偶,相邻句也是后人写词时普遍认可的。我们之前已经详细讲过对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词中的对偶大体与诗、对联类似,今天我们只讲几种特殊的词中对偶形式。
1.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的对偶
现代律诗虽然没有三言、四言、六言等句的排比,但其核心理论与其他律诗并无区别。
三言联有:寇准的《江南春色》“波涛浩荡,杨柳摇曳”;四言联有:秦观的《鹊桥》“薄云弄花,飞星传恨”;六言联有: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等。
2. 三方配对
“顶组对”是指三句平行对句组成的对句,三句顶组对可以互为对句,我们前面讲过,词中最典型的顶组对就是《行香子》上下两节的最后三句。
如秦观《行香子》第一节后三句为:“(正有)红桃花,白梅花,黄菜花”;第二节后三句为:“(正有)黄莺啼,燕子飞舞,蝴蝶忙。”去掉第一句的导语,其余三句互相平行。
3. 面向风扇
“扇面排比”是指一对平行的句子,如第一句与第三句,第二句与第四句。
如毛主席《沁园春·雪》《扇面》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诗:“放眼长城内外,一片荒野;望大江南北,一片不再奔腾。”“放眼长城内外”与“大江南北”配对;“放眼长城内外”与“一片荒野”与“一片不再奔腾”配对,形成排比。
4. 引导词对
“领字对联”就是领字带领下一句对联,比如刚才讲到的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就是“领字领联”,就是一个字带领四句的“番对联”。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一般的主打词并行性:
如一个词带两句,如张炎《解连环.孤雁》“(正)沙清草枯,天平远。”除去开头的“正”字,后面的“沙清草枯”与“天平远”形成并列。
又如:两个词带两句,秦观《八六子》“飞花落尽晚,烟雨蒙蒙天涯。”除去开头的“飞花落尽晚”和“烟雨蒙蒙天涯”组成一联。
又如:三字引出两句,张著《忆凤凰台吹笛》“(何须数)琵琶寒奴,锦瑟香菱”。除首字“何须数”外,后面的“琵琶寒奴”和“锦瑟香菱”构成一联。
5. 单词半句不一致
这种“半句对句”比较少见,与“引言对句”相反,第一句与第二句的前半部分平行。
例如:吴文英《江都春》“旧色旧香,闲雨闲云(情终归浅薄)”。
若将第二句的后三个字“情终究是浅”去掉,前面的“旧色旧香”与“闲雨闲云”便成了一副对联。
又如:姜夔的《长汀远满》“远湾萦绕,晚帆凌乱(到哪里去)”。
除去最后的“到哪儿去”三个字,前面的“远港徘徊”和“晚帆凌空”是一联。
6. 价差和折价应匹配:
“破阴阳”的例子在《合火令》中只有一例。因为上下两句末尾都有破阴阳的修辞要求,但并未得到广大诗人们的认可,颇具争议。由于只有一例,我就不作无谓的解读,以免我们误入歧途。
因此看来,写歌词不仅要注意排比和排比的位置,还要注意它的各种表现形式。
本文仅供群内学习交流,部分文字及例子来自《词学奇门》或网络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诗歌微课堂》往期回顾
【诗歌微课堂】第六期:浅析《春经》在诗人写作与传播中的必要性
【诗歌微课堂】第五期:五言诗与现代诗的发展与比较
剪辑、制作:刘寒泽
统筹审核:郭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