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达内教育成立 18 周年,宣布进入职业教育 4.0 时代,将培养π型人才

作者:软荐小编      2024-07-10 16:03:21     156

9月下旬,大爱教育集团(以下简称“大爱”)迎来“成年礼”——成立18周年,大爱宣布迈入职业教育4.0时代,重构三大学院,实现从培养“T”型人才到培养“π”型人才的全新升级。

“T”的横部分指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竖部分则代表在垂直领域积累知识,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π”型人才,从字面上理解,就像“多条腿走路”。大内教育集团高级运营总裁孙颖表示,这意味着大内将在IT职业教育上垂直培养拥有两门以上专业知识技能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构建职业教育新格局。

当日,一款名为“大奈大师”的社交平台正式上线。新京报记者了解到,18年来,大奈已帮助约100万年轻人提升职业技能。基于如此庞大的学员数量,大奈打造了这一社区平台,旨在帮助大奈学员打造职业圈层,抓住职场黄金十年。这也是大奈推出的十年服务计划。

从此,丹娜教育集团将实现从职业教育到职业培训的全面升级。

进入互联网只是职业生涯的开始,Danai 开始关注职场人的焦虑

“工作几年后,我就自己创业,做跨境电商、团购电商,目前在做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项目。可以说,我们这一代IT人,不仅见证了大奈的成长,也见证了中国互联网的变化。”在成人礼上,大奈首批学员郝俊成感慨地说。

9月23日,来自辽宁、湖北等地的多位达纳校友分享了各自职业生涯的经历和变化。

十多年前从丹娜毕业的田克伟回忆说,自己来自湖北恩施一个偏远的农村,毕业那年正是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很多企业破产。在就业寒冬,他看到丹娜提出先就业后交钱的培训方案,只需要交少量首付,就可以开始为期五个月的课程。

于是,他“裹着被子”来到北京学习,经过4个月的刻苦学习,掌握了主流的Java开发框架,取得了SCJP认证,毕业后顺利拿到Java工程师的offer,踏入了互联网开发的大门。

孙英介绍,2002年,当丹纳从多伦多迁到北京中关村,创立中国首个高端IT培训品牌时,一批批学员来到丹纳,至今已有上百万年轻人在这里度过了三到四个月的学习时光。

在这三四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将完成600到1000个小时的强化学习,这些学员中有985、211高校的毕业生,也有普通高校的本科生、专科生、高中生,有应届毕业生,有职场新人,也有资深职场人士,他们都是通过培训来进入IT行业南京达内软件,开启自己的IT职业生涯的。

据统计,如今大内学院每小时有11名学生进入IT企业,每天有270名学生进入职场,每月有8213人就业,每年有10万人进入中国互联网行业。即便在疫情期间,大内学院依然实现了毕业三个月内就业率超过80%,毕业半年内就业率达到90%。

但与其他培训公司不同的是,丹娜不仅仅关注学员如何找工作,还开始关注互联网从业者的现状,并第一时间见证了当今IT从业者的焦虑。

一项调查显示,86%的互联网从业者对目前的就业环境十分担忧,其中25%的人表示“非常焦虑”。大奈提供的数据还显示,近两年来,其学生就业率达60%。年薪越高,从业者承担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就越重,这让他们对职业环境越担忧。

人工智能、新基建等发展背景下,人才缺口依然长期存在。

“后疫情时代南京达内软件,职业焦虑进一步增加,如何面对未来各种不确定性?”孙颖说,传统的职业发展是线性、稳定的,比如五年前人们经常提到职业晋升、职业发展路径,但今天不同了。

孙颖发现,新旧职业更替太快,一些互联网运营岗位三五年就消失了。商业环境跨行业的发展与融合成为必然,AI技术的发展取代了一些人工功能,成为职场人焦虑的核心因素。

据大内调查显示,互联网蓬勃发展的20年间,数字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例如1999年至2008年互联网探索成长期,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后端的核心技术部分,其中软件工程师的需求最为旺盛。

随后互联网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移动互联网带领整个行业进入超级APP时代,用人需求从后台核心技术演变为前端交互,互联网运营人才需求也开始显现。

如今互联网已经到了成熟的发展阶段,万物互联,各个传统行业都和互联网息息相关,因此这一阶段对后端技术、前端开发、交互设计、产品运营三个领域的人才都在全面成长。

丹娜运营学院院长唐晓岚通过多年对企业和学生需求的洞察发现,“运营”已经不再是互联网公司唯一的用人需求。

“作为一家老字号药店,同仁堂也在招募运营人才。这个时代已经数字化了,数字化对社会的影响已经从价值创造渗透到价值交换,影响远超我们在互联网行业所感知到的。”唐晓兰说。

孙颖表示,随着我们进入新一轮加速发展,AI+、云计算、5G、新基建等快速布局,形成了很多新商业生态人才缺口,新型职业的人才缺口会一直存在。

智联招聘的研究报告预计,今年年底新基建核心技术人才缺口将达到417万,比去年增长40%。其中,5G人才增幅超过80%。软件工程师中,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行业薪资最高、门槛最高、缺口也最大。

根据国家发改委去年7月发布的新职业发展报告,许多新职业将诞生,未来5年需求巨大,近1000万个新职业缺口。在这些新职业中,你可以听到更多新奇的职称:云计算工程师、无人机操作员、职业电竞选手、CG设计师、游戏体验师等等。

据互联网人才需求调查显示,互联网企业对中层人才的需求将会增加,拥有三年以上经验的人才将成为企业招聘的核心重点。

这与大爱内部学员大数据相吻合,60%的学员都是公司员工,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碎片时间在大爱在线学习,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和需求。

学院培养让“π”型人才“多条腿走路”

IT技术人才、数字艺术人才、互联网产品运营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新增岗位和中高级人才需求同步增长,伴随而来的是员工职业焦虑感的增加。

孙颖认为,这种增长为整个IT职业教育带来更大的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认为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了4.0时代,这个时代首要的、显著的特征就是‘π’型人才将成为新的培养对象。”孙颖解释道,职业教育1.0时代讲的是一种专业知识。比如你想当会计,就要学会计专业知识,考个资格证;2.0时代,光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学专业技能;3.0时代是培养“T”型人才。“T”的横线部分代表与你专业相关的知识,纵线部分代表深度领域的积累。要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你必须不断积累专业技能。

4.0时代提出的“π型人才”,字面意思是“多条腿走路”,孙颖解释道,这意味着要培养学生具备两种以上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交叉融合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唐晓岚用“斜杠青年”这个词来形容这个有些陌生的词语。

孙颖介绍,如今的互联网运营者,要精通自身营销内容的创意与输出,这是“π”上的横线。此外,还要具备新媒体、新场景下用户交互体验的产品知识,也就是学一些IT技术、营销技术、新媒体视频编辑制作技术,这是“π”下的两条纵线。

为适应职业教育4.0时代,丹娜实现了从“课程类别运营到学院运营”的全链路升级,将26个类别的课程升级为IT学院、数字艺术学院、运营学院三大学院。

唐晓岚认为,这样可以实现学院内部不同课程之间的交叉融合和深度研究渗透,满足“π”型人才的需求,以及职业界限越来越模糊的趋势。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三所学院院长在说明中多次提及“复合型人才”。这意味着,大内原有的26门课程被归类,相关课程被规划到前述独立学院,各学院不仅要保持各课程产品的纵向深度研发,还要实现同一学院内课程的互动融合。

“我们会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提供职业能力、职业竞争力、职业发展能力三个维度的培训产品,这符合我们的升级,即职业教育从以就业结果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培训,向以职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导向的终身职业教育发展。”孙颖说。

“大内高手”专业社区上线,形成企业、专家、学生行业圈子

9月23日的成人礼上,大内创始人韩少云与导师代表同步按下启动按钮,启动“大内大师社区”社交平台,据悉,这是一个专属的职业交流互动社区平台。

这也是丹娜提出的“十年服务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京报记者发现,除了为互联网公司培养合适人才外,大内还有继续培养、打造“大内人”的“野心”。

企业大数据表明,18年来,大奈科技已为20万家IT企业输送了人才。“每100个IT从业者中,就有一个来自大奈科技。”数字艺术学院院长刘涛说。

大内教育成人事业部总经理郭德英介绍,十年发展规划是大内4.0职业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原有职业培训的基础上,十年内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职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通过“大内达人”职业社区,帮助学生创造更多直接就业机会,帮助学生拓展行业圈子,共享更多职业资源。

具体来说,首先大爱要把课程在专业社区开源,郭德英承诺将大爱所有课程都开放给大爱学员:26个课程类别、2万多小时的课程内容、3万多个知识点、2万多个实践项目。

其次,“社区”将共享职业机会。大奈承诺将提供“20万个合作企业推荐机会和1万多个职位猎头机会”,实现百万以上大奈校友之间的互相推荐,并开创多种形式的外包服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职业需求。

技术迭代、职场交流、拓展行业圈子、共享创业资源……采访中,谈及这个专业社区时,包括孙颖在内的大奈主创团队都显得兴奋不已。“我们在这个社区提供开源服务,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要做。”孙颖说。

“以前我们在扩张过程中享受到商业计划实现的喜悦。那么,大规模扩张之后,虽然我们对教育的初心是好的,但是如何让一个庞大的组织、组织末端的所有人,回归我们对教育价值的理解,回归我们的初心呢?”孙颖认为,此次公布的职业培训4.0教育改革,就是回归初心的一部分,而2018年丹娜的“成年礼”,则是一个新的开始。

新京报记者 刘洋 校对 魏卓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