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智能手机进军营,带来哪些新变化?盘点那些远去的物事和已成现实的憧憬

作者:软荐小编      2024-07-11 16:08:26     226

智能手机进入军队会带来多少变化?

■ 永威马拉松特约记者陈浩

触摸屏电子读报机_如何读取触摸屏的报警_触屏读报软件

即将过去的羊年,是一个充满变化的一年。当年还抱着琵琶半遮面的智能手机,终于拿到了“入关证”。小小的智能手机连接着千家万户、千军万马,传递着千言万语,影响和改变着军营。

古人说,无新无旧,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一些曾经习以为常的东西,如今正渐渐离我们远去;一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愿望,如今也成为军旅生活的一部分。

“昨天只是今天的回忆,明天只是今天的梦想。”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展现着时代的进步。我们手中的工具变了,心里的温度会不会变呢?春天将至,万物新生,让我们盘点一下军营里的新与旧。

- 编辑

昨天:排队拨打IC卡电话

今天:视频通话“面对面”

杨钊是中国第一支维和步兵营政治指导员,前不久率部圆满完成南苏丹任务区各项任务后凯旋归来。维和步兵营被上级授予“国际维和模范营”荣誉称号,他个人荣立二等功。

谈起维和,杨钊和战友们心中总是充满着跨越大洋电话的回忆。一边是充满危险和不确定性的维和任务区,一边是温暖的家乡港湾和贤惠美丽的妻子。一万公里、五个时区,浓浓的思念和牵挂,隔着千山万水,通过网络传递着。

“正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便利。”杨钊告诉记者,自己刚入伍时,一个连队只有一部IC卡座机,那时打电话要排队两三个小时,有时还要等到灯熄灭了才轮到自己。很多人在冬夜裹着军大衣,偷偷溜出宿舍给女朋友打电话,辛苦却又甜蜜。

有一次执行任务时,杨钊有好几个月没有给家里打电话,因为野外没有电话。父母怕他出事,就到处找人打探。“团政委知道后,特地给我请假,让我进城打电话回家。”杨钊至今还记忆犹新。

“如今,IC卡固定电话早已淡出了我们的生活。”说起智能手机,杨钊不禁感慨。南苏丹维和任务区政局动荡,基础设施落后。在中国驻南苏丹大使馆和中国电信公司的帮助下,维和营区不仅开通了卫星电话,还在营区搭建了3G网络。有了手机,官兵们不仅可以打电话,还可以视频通话,可谓是拥有了“千里眼”和“超级听力”。

从2014年5月维和营成立,到2015年12月回国,海外700名“中国蓝盔”官兵最幸福的时刻,就是通过视频通话与家人“面对面”聊天。小屏幕上,有从出生就从未被抱过的女儿、有在作文中写到军人父亲的儿子、有生病却无暇照顾的母亲、有答应回国结婚的女朋友……“不管外面风雨有多大,只要有家里的一声问候,我们什么都不怕!”杨钊说。

昨天:一本相册记录军旅生活

今日:E系列更加精彩

今年元旦,正在委内瑞拉亨特学校受训的某特种兵旅副连长杨志浩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日常生活的照片,引起了国内战友和亲人的关注。照片中,杨志浩利用业余时间,教外军同僚练习中国武术。在亨特学校,杨志浩和中国功夫都是出了名的。

入伍前,杨志浩有个习惯,就是用影像记录日常生活。入伍后,他特意给自己准备了一本“军旅相册”,每拍一张照片,都会冲洗出来放在相册里。这些年,杨志浩执行过很多重要任务,还到土耳其等国家交流学习。这次出国训练,杨志浩却没有带上这本心爱的相册。

“现在大家都用数码相机、智能手机拍照,比冲洗照片方便多了,只要注意保密和安全,还是很好用的。”杨志浩告诉记者,自己很少冲洗照片,一个小小的硬盘就能装下他的“影像记忆”。很多同志不仅喜欢自拍,还能熟练运用图片编辑软件对照片进行修改、拼接,制作成多媒体相册,比纸质相册更有看头。

去年,举世瞩目的9·3胜利日阅兵结束不久,杨志浩通过手机收到了委内瑞拉战友为他准备的一份特殊礼物——阅兵影像电子相册。伴随着铿锵有力的《强军战歌》,天安门前的方阵、新装备的照片以丰富的特效播放出来,他仿佛身临其境。“身在异国他乡,能感受到祖国富强、军队强大带来的由衷自豪。”第二天,他把这份礼物分享给了亨特学校的官兵们,外国军人看得眼睛都瞪大了,不少人竖起了大拇指。

“我还为国内的战友们准备了一份礼物!”杨志浩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这几个月来,他精心整理、整理了在猎人学校拍摄的珍贵视频资料,回国后会给战友们看。“国外特种兵的实战训练水平很高,有些训练方法很值得借鉴,这些视频资料会给大家一个直观的感受!”

昨天:剪报簿是个好帮手

如今:客户成为“掌上财富”

认识某炮兵团指导员王宝成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坚持不住的习惯:不管多忙,他都要坚持静下心来读剪报,从新兵到晋升为军官,他都没有停止过这样做。

“剪报让我收获颇丰,报纸上的经典言论、新闻报道,为我的教学、备课提供了绝佳素材。”从一名基层理论骨干,到荣立一等功、名震全军的“军营故事王”,王宝成把这份荣誉归功于自己的剪报本。

王宝成自己也没有想到,三年前,习惯了剪贴的他,告别了收藏厚厚的剪报本,开始上网看报、电子剪报。这是有原因的。有一次,团里组织了指导员授课竞赛,刚刚被任命为​​指导员的陆嘉内容丰富、思路新颖,赢得“满堂喝彩”,让“老政工”王宝成落败。陆嘉的绝招是什么?“你在用剪报本的时候,别人已经用网络了!效率怎么可能一样呢?”战友的提醒,让王宝成恍然大悟。

渐渐地,王宝成习惯了上网看报,看到好文章、好图片,就把它们复制到电脑里专门的一个文件夹里。或许是多年养成的习惯改不掉,王宝成把这个文件夹命名为“电子剪报簿”。后来,他和战友们把“电子剪报簿”搬到了互联网上触屏读报软件,建立了一个基于局域网的小型网站。网站页面虽然简单,但实用性很强。全团官兵都可以把自己看到的好文章上传到网站后台数据库,大家共同维护、共享这本“剪报簿”,里面既有详尽的文字说明,也有丰富的图片、视频。

“现在不一样了!大家开始用客户端看报了。你看,我手机上就有解放军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毫不夸张地说,上一分钟发生的新闻,下一分钟就会推送到手机上。比如说,发生地震了,灾情严重了,看到新闻之后,我们就可以提前做好部署准备。记者同志,你觉得很有用吗?”王宝成说。

不过,善于思考的王宝成也有担忧: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这让他更加注重收集权威媒体的声音。遇到困惑和问题,他会在军报客户端给编辑留言,向专家请教。前不久,他精心准备了一堂围绕“一名普通士兵该如何应对改革考试”的话题,给全团上了一堂公开课,引起了官兵们的热烈反响。课下课后,加他为微信好友的战友数量激增。

昨天:免费三角形邮票信

今天:微信、QQ开心聊天

还记得军营里那个三角形的免费邮戳吗?这个小小的邮戳,承载着太多人的军旅记忆。“看到它,就会想起自己当新兵时写的第一封信。”拥有26年军龄的中士蒋其昌还记得,1990年刚进军营时,正是家书支撑着他度过了最艰苦的新兵训练。

蒋其昌一家住在农村,参军前他连电话都没见过,书信成了他和家人联系的唯一方式。他说,写信是一个沉思的过程,看信是一件幸福的事触屏读报软件,但等信却是一种漫长的折磨。

书信相伴,让当年那个懵懂的年轻人成长为沉稳的老兵。他五次参加全军电子战装备维修技能大赛,两次获第一名、一次获第二名、两次获第三名,还被上级表彰为“装备维修技术能手”。如今,翻看那些珍贵的家信,蒋其昌感慨万千:“虽然很怀念信鸽寄信的日子,但手机上网确实方便多了,这是以前没法比的!”

“当时部队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收发信件要花很长时间。”1995年,姜其昌得知年迈的父亲需要做心脏手术,心急如焚,给家人写了几封信询问病情,等了好几天才收到回信,得知父亲手术成功,他才松了一口气。

如今,情况大不相同。去年,移动互联网走进军营。江其昌休假回国时,给父亲买了一部手机,教他用微信和QQ。“刚开始不会打字,但可以语音聊天,后来就自己学会打字了。”江其昌笑着说。如今,远在沂蒙山村的老父亲,经常在微信上和他聊天。前不久,江其昌在朋友圈晒出自己刚获得的“优秀共产党员”证书,引来众多亲朋好友点赞。“其昌,爸爸替你高兴……”父亲也发来信息,字不多,却让江其昌十分感动。

蒋其昌教父亲用微信的事迹在团里传开后,不少战友深受感动。“通讯手段越来越便捷,我们跟父母的联系是多了还是少了?蒋班长做的这件事虽然简单,但却是我们很多人忽视的。我爸妈还不会用微信,等过年回家我要教他们!”网友“风云”在团局域网上留言。

(敖乾贵、王欣协助采访;漫画由郭志刚、李学文绘制;蒋子伟撰稿)

多想想“围墙”消失后会发生什么

■ 齐勇 某炮兵团政委

青山挡不住水流,毕竟水往东流。随着智能手机的到来,军营与社会、家庭之间的“篱笆墙”正在消失。可以预见,未来移动智能设备将给军营生活带来更多改变。

有位哲学家说过,留住昨天的人是愚蠢的。诚然,互联网存在信息安全风险,智能手机中的信息也参差不齐。对于管理者来说,问题可能更多,但只要你想做,总有很多方法可以找到它。

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互联网进军营、服务部队的大趋势不可逆转,需要管理者从制度、技术、教育等方面多管齐下。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更多的管理者能够与时俱进,多思考“围墙”消失后,该怎么做。

(《解放军报》2016年2月5日第11版)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