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高考填报市场火爆,专家建议考生自己做主,学校应将规划课前置

作者:软荐小编      2024-07-15 10:11:06     165

高考报名市场为何如此火爆?北京青年报记者深入调查发现,火爆背后的原因是商家在利用信息不对称兜售焦虑,这也反映出考生对自身发展规划的迷茫。部分学校和家长在学生的职业规划上也存在缺位现象。专家建议,考生在填写报名表时应自主判断,不应盲目听从辅导机构的意见。学校也应在整个高中阶段开设职业规划课程。

志愿者报名服务种类繁多,价格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

“填好高考申请表,是人生新起点”、“好申请不如好考试”……北京青年报记者在某购物平台上输入“高考申请”字样,出现各种申请服务广告。在短视频平台上也是如此,搜索“高考申请”,会出现各种咨询辅导课程。

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市面上的高考志愿服务产品主要分为AI智能技术服务和传统顾问服务,价格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其中,“志愿卡”利用智能AI技术,帮助普通考生选择志愿,价格一般在100元至300元左右。而专注于为艺术类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艺心愿星”产品,定价略高于“志愿卡”,一般在400元左右。二者均采用模拟填报志愿的方式,根据用户的分数、学科实力等信息进行大数据匹配。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在某购物平台上,各类“志愿卡”销量均超过1000份。

传统咨询服务的价格一般较高,从几千到几万元不等。在某视频平台上,一门标有“大数据应用训练营课程”的课程售价为1280元,共计10节课。该课程客服介绍,训练营课程主要包括问答、课程、高级数据分析等内容。课程主要讲解申请方法、专业等,高级数据分析为辅助申请功能,包括“震荡法、预估分数法”等。问答只给出两所不同学校同一专业的推荐,至于各学校的老师、地理位置对比等信息,则需要在另一个软件中给出推荐。当北京青年报记者询问是什么软件时,客服表示,需要购买后才能使用。此外,该课程的主讲老师姓董,并非问答老师。 如果需要主讲老师一对一答疑,则需要添加微信进行交流,购买价格更高的一对一志愿报考服务。北青报记者还注意到,目前线上“一对一”志愿报考指导机构较多,套餐价格有2888元、3999元等。优学源、站上高、智源帮等高考报考APP也颇受欢迎,这些APP不仅有AI智能技术服务,还有老师在线答疑。

这些志愿填报服务,吸引了一些家长真金白银的投入。“招生政策每年都在变,我工作又忙,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帮孩子一所一所地选择大学。但我们又担心孩子的分数白白浪费,给孩子的职业规划也不好,所以打算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情。”高考前5个月,考生家长王女士在参加完一场公益讲座后,购买了价值2.98万元的高考志愿咨询服务。“分数出炉后,这家咨询机构会整理出多个志愿供孩子选择,我们担心孩子自己的选择会有偏差高考模拟志愿填报软件,其实就是买一份安心。”陈女士比王女士更着急,她的儿子今年9月才上高二,已经开始找高考志愿填报机构了。 “专业机构早期介入,能尽早了解孩子的情况,在选题、长远规划上更有针对性,我们也更安心。”

宣传失败案例制造焦虑,以保证录取率吸引家长

如何吸引家长和考生“入坑”?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高考模拟志愿填报软件,无论是在购物平台还是短视频平台,一些高考志愿填报机构在广告中故意写上“填高考志愿失败案例”作为噱头,制造焦虑情绪,吸引考生和家长的注意力。其中一家机构在介绍广告中明确写上“填高考志愿失败案例”,其中一份案例的标题是《同样的分数,不一样的命运,不同的专业决定不同的职业》。案例中提到,张某和李某高考成绩均为570分,均被石家庄铁道学院录取。张某选择的是物流管理专业,李某选择的是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两人的命运截然不同,张某进入铁道部做调度工作,前途一片光明,李某只能在普通工厂当工人,实行三班倒工作制。

又如“广东某考生高考成绩632分,足以考上985高校,却考上了三本院校”。该案例中提到,李某原本打算报考电子科技大学,却被一所三本院校录取,学校名称中却写着“电子科技大学”。原因是两所学校都在成都,而他在填报申请表时,只注意到了电子科技大学这一项。“名字只差四个字,却相差天壤之别。”

在展示失败案例制造焦虑的同时,机构也深谙缓解家长焦虑的方法,那就是“来机构咨询,保证100%录取率,让家长安心”。北青报记者在浏览各机构的宣传广告时发现,不少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机构还打出了“不录取退款”的广告。一家高考志愿填报机构客服介绍,该机构的咨询老师都是经过多年培训的“老手”,在他们的帮助下,保证考生不会被拒。“不用担心经验问题,跟老师聊一聊就能感受得到,如果觉得老师水平不好,也可以联系我换。”当北青报记者质疑机构会不会为了保证孩子不被拒而给孩子选择分数线较低的高校时,客服信誓旦旦地说,“不可能,机构不会拿孩子的前途开玩笑,这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线上下单后,需提前一个月“建群”解答线下问询。

北青报记者还以考生家长身份在某购物平台上咨询了一家高考志愿填报机构。该机构的线上“一对一”志愿填报咨询售价为3999元。客服告诉北青报记者,下单后会专门“建群”,邀请机构内的专业老师进行一对一解答。“我们在全国各地都有老师,到时候我会安排北京的老师跟你连线。”当北青报记者想进行线下咨询时,客服果断拒绝,并明确表示“来不及了”。客服给出的解释是,线下咨询人多,可能要排几个小时才能排到,也影响体验。“再说填报质量也一样,线下价格至少要贵一倍。其实如果去线下,几天也不可能随时随地跟机构沟通,所以线上建群咨询最方便。”

当被问及何时报名线下咨询时,客服人员回答说,必须提前一个月预约。客服人员随后提醒北青报记者,线上名额已不多,几乎已满。约10分钟后,客服人员表示,咨询名额已满,“只能等着看有没有老师来接我们了。”

专家观点

候选人应在志愿者申请过程中自行做出决定

“志愿填报辅导市场之所以如此火爆,确实有一部分考生从中获益,为自己选择了合适的院校和专业。但目前志愿填报服务市场鱼龙混杂,不排除一些质量低下的机构充斥市场,不仅不能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服务,甚至还会产生负面作用。”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表示,在志愿填报过程中,两个方面的信息一定要非常清楚,一是考生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和潜力;二是要了解自己报考的院校和专业。“现在都是在考试成绩公布后才报名,每个考生能报考的院校范围有限,考生要多渠道获取更全面、更真实的信息。”

储朝晖还提醒,在报考过程中,考生一定要自主决策,不能简单听从某些辅导机构的意见。所有咨询只能作为参考,最终决定权还是要由考生自己。

高校招生老师也表示,考生在填写申请表时,应先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缩小专业范围,再缩小地域范围。确定专业和地域后,考生应广泛从官方渠道获取信息,为最终决定提供参考。

关键点

“信息差”让家长买单,期盼官方平台更便捷

针对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高价”志愿填报辅导服务,教育部提醒考生和家长谨慎对待市场上各种志愿填报辅导服务,不要轻信“高价”指导咨询,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志愿填报风险。但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依然火爆,究其原因,还是考生升学和就业之间存在“信息差”。一位高校招生老师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高校公布的信息和报考机构公布的信息是有差异的。很多机构为了推销自己的服务,会故意制造信息差,让家长产生报考焦虑和就业焦虑,从而愿意花高价购买报考服务。“比如,机构会故意夸大或贬低某一类专业的就业率,但这些数据并不全面,反而会给家长和考生造成焦虑。”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教育部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上建立了“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免费为考生提供学校查询、专业查询、志愿参考、心理测评等信息。这对减少信息不对称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有考生反映,“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的志愿参考项目使用不太方便,操作环节较多,实名登录后需完成“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与就业中心”认证。同时,在服务对象上,适用于报考普通本科常规批次的考生,不适用于专科、提前批次、文科、体育等特殊招生类型。 系统明确,其他特殊类型招生如提前批、文艺、体育类专业及高职(专科)招生的数据信息,各省(区、市)的计分方式和录取模式均有差异,考生需参考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提供的信息服务或向相关高校咨询。

家住通州的高考考生家长杨女士表示,孩子高考成绩低于预期,需要综合考虑本科、专科,因此感觉自己使用的“阳光志愿者信息服务系统”提供的信息不全。杨女士坦言,这样的平台更值得信赖,以后再也不用担心高昂的咨询费了。“真希望这个免费平台能更便捷、更智能。”

学校职业规划存在缺陷 业内人士建议多进行系统培训

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初高中阶段对大学、专业、志愿者报名等知识缺乏了解,部分学校也缺乏对学生职业规划、志愿者报名等系统的培训。

“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帮孩子选择专业”,杨女士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她的孩子考了470多分,已经高于本科线,但好像考不上比较好的本科院校。她很担心,该如何为孩子找到填报申请表的“最优解”。杨女士说,她的孩子就读于通州区一所中学,高中三年,学校基本没有给孩子上过什么职业规划课,孩子们对要报什么专业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学校在考前给我们上过填报申请表的辅导课,但这个辅导课主要从填报申请表的技术层面上进行指导,并没有对具体的专业和学校选择给出有效的建议。”杨女士说。

来自西城的考生家长蒋先生也向北青报记者透露,高考前,他孩子所在的高中举行了高考志愿填报指导讲座,但多是从技术角度进行介绍。“就讲了可以填多少个志愿、每个志愿的志愿梯度应该做多大、要不要选择服从分配等。至于孩子适合报哪些专业等个性化问题,他们一个都没涉及。”

蒋先生提到,他孩子就读的中学每学期都会在家长会上抽出半小时、一个小时的时间,请校外中介机构为家长和学生提供免费的职业规划服务,包括孩子适合上哪些学校、高考申请情况等,还给孩子做性格测试,选择自己喜欢、适合的职业方向。“三年做了五六次,对高二选科有一定的帮助,但对高考申请帮助不大。”蒋先生提到,高考结束后,之前提供免费服务的校外中介机构把有意向申请的家长拉进咨询群,提供有偿咨询。“如果有兴趣可以咨询中介机构,但这需要收费。”蒋先生说,自己孩子的申请没有依靠中介机构,最后还是咨询了身边从事相关工作的亲朋好友,才填写了申请表。

前述高校招生老师也表示,目前大部分中学开展职业规划都是通过联系优质高校给学生讲解政策,但这种讲座提供的信息比较肤浅。她认为,如果能将职业规划课程前移到整个高中阶段,邀请高校学科专家进行深入具体的专业介绍,效果可能会更好,学生也能了解到这门学科的最新情况。(文/记者 吴文娟 张月萌)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