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印度人发明了一款非常流行的软件,叫“删除中国应用程序”。
该软件可以扫描您手机上的中国应用程序并一键删除。
这款软件一经推出,便受到印度民众的追捧,拥有220万粉丝的宝莱坞影星阿尔沙德·瓦尔西呼吁印度网民下载这款应用,删除这款中国软件。
《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原型索娜姆旺楚克甚至在网上发布视频,呼吁全体印度人抵制一切中国产品。
在此趋势下,这款软件在短短两周内就获得了超过100万次的下载量和20万条评论,并“不负众望”登上Google Play总榜榜首。
至于抵制的结果,当然是没有什么希望的。
更何况这款应用在6月2日就已经从Google Play下架了,就算不下架,印度人肯定也已经开始“讨伐”它了。
不少印度网友在下面留言:“这确实是一款不错的应用,但是我卸载了它,找不到合适的替代品。如果你们能推荐一些好的国产应用给我,我一定会给它五颗星。”
你删掉中国的没关系,你得给我一些印度的下载。
我们也许爱国,但我们仍要过自己的生活。
然而,找到这样的替代品有点困难。根据 FactorDaily 提供的 2019 年数据,印度排名前 100 的 Android 应用中,有 44 个是由中国开发的。
中国已正式占领印度软件市场的半壁江山。
其中包括抖音等短视频软件,也有茄子快传、UC浏览器等必备工具。
此外小米软件软件删了从哪恢复,中国企业还投资了印度版支付宝Paytm和印度版美团Swiggy。
试想一下,如果让我卸载一款游戏或者视频软件,我会非常不情愿地这么做,但我仍然可以过我的生活。
但如果你让我一次性卸载美团、百度、支付软件,那再见,你是想害死我。
即使印度人民很爱国,他们也会无视一切,将手机恢复出厂设置。
他可能会低头发现这款手机是中国制造的。
就算退一步来说,印度人民的爱国热情还是很高的,完全可以把这个手机砸了再买一个。
那他可能就得把它砸了,因为这款手机可能也是中国制造的。
就算我们退一万步说,他还是把手机砸了。
但印度前五大手机品牌中,有四个是中国品牌,“再买一台”的几率远高于“再买一瓶”的几率。
稍有理智的人都明白,抵制洋货从来不是空谈,科技和制造业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而这正是印度所缺乏的。
没有好的技术,就不可能生产出更好的产品,印度人最终还是要使用中国的产品。
就算每个印度人都卸载中国的应用,结果会怎样?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然使用中国手机。
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当“删除中国应用”出现的时候,中国人也没有感到愤慨甚至愤怒,而只是当做一个笑话而已。
这只是一场闹剧。
印度人越是抵制中国产品,越说明他们的生活离不开中国产品。
因为我们自己也曾经一步步经历过那样的无力感和无奈。
01
有谁还记得2008年以前的中国手机市场,除了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少数品牌,其余的都是藏在火车站摊贩皮下的山寨机。
当然,当时印度的情况和中国的情况很相似,但是2008年,印度市场发生了变化。
今年,原本专注于生产公共无线电话的印度公司Micromax突然扭亏为盈,推出了自己的手机品牌。
随后,其他印度品牌也纷纷涌现,这一年,印度品牌数量增至28个,市场份额也由原来的0.9%上升至17.5%。
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印度本土品牌的崛起,而是中国供应链的功劳。
当年印度就从中国工厂增加采购整机,然后装入自己品牌的包装箱再转卖回印度。
仅华勤一家就为十多个印度品牌生产产品,包括 Micromax、Karbonn 和 Lava,一度占据了 Micromax 业务的 40% 以上。
依托成熟的供应链技术,华勤为印度品牌设计出更具性价比、更符合印度用户习惯的产品。
中国工厂越强大,印度手机的影响力就越大,那几年印度手机的市场份额不断上升,最高峰时达到三分之一。
这可以说是印度手机的高光时刻,其中领头羊Micromax甚至一度超越三星。
但这些都和中国手机品牌没关系,当时印度只看到中国制造,却看不到中国品牌。
这也正是当时中国手机产业的尴尬,有生产链,但没有品牌、没有专利、没有核心技术。
我们只能做一家代工厂。
在此情况下,中国在与印度手机市场的冲突中无疑处于劣势,中国赚不到印度消费者的钱,只能用低价手机与印度厂商做生意,赚取微薄的利润。
此时,“中国制造”还只是印度手机壳里面写的一个字,卑微地蜷缩在黑暗中。
并不是没有企业想尝试迈出这一步,深圳极物创始人张文学就有过这样的想法。
张文学最初是做模具的,后来做高端仿制、改装手机壳,2005年起开始为国外手机品牌代工。
他在给印度本土品牌Ajanta做OEM的时候发现,Ajanta一个月居然能进货20多万台手机,这个数字已经相当可观了,当时能月出货10万台的手机品牌屈指可数。
这让他萌生了创立品牌的想法。张文学在考察市场时发现,印度有“移动充电器”——由于印度缺电、电力设施不完善,人们只能在街头“买电”。
印度人推着汽车电池穿过街道,人们花10卢比就可以给手机充电半小时。
这让张文学抓住了第一个商机。
2008年,张文学针对印度市场推出了支持双电池和干电池的G5手机,这款手机一次充电可以使用一个月。
Kivu手机一经推出小米软件软件删了从哪恢复,立即成为印度手机市场的新宠。
由于印度人均收入较低,印度市场对价格比较敏感,基伍拥有中国供应链的绝对优势,在价格上基本占尽优势——比国外同类手机便宜60%之多。
而且,Kiwi还根据印度消费者的独特需求不断更新,设计出“四卡四待”、内置古兰经等独特功能。
这些努力使得Givhk的销量一路飙升,2010年,Givhk在印度市场的份额达到21%,远超当时的诺基亚,出货量达到3500万台。
一时间,Givu成为了最火爆的品牌,张文学甚至表示计划在印度建立研发中心,研发核心技术。
然而这一切野心在2012年戛然而止,Givvy手机终究还是带着山寨机的血统,“抄袭”是它摆脱不了的原罪。
从2012年开始,专利官司接踵而至,从诺基亚到爱立信,再到西门子。正如张文学后来所说,“那几年,我所有的时间都在打官司。”
最终基伍失败了,2013年基伍彻底退出印度,回到中国继续做代工,留下的只是昙花一现的市场传奇。
或许有人会为Kivu感到惋惜,虽然两款手机都是山寨机,但印度本土品牌能够生存下来,甚至蓬勃发展,而中国的Kivu却被排除在外了。
但不得不说,没有专利和核心技术的中国手机,长远来看最终是无法立足的。
国产手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2
印度人或许没有想到,还不到两年时间,他们就将再次体验到“被中国手机主导”的恐惧。
当全世界都认为中国只是个OEM工厂的时候,中国手机品牌开始了自己的反击。
2009年,华为在西班牙展示了中国大陆第一款智能手机;
2011年,雷军发布第一代小米手机;
2011年,vivo发布vivo V1;
2012年,华为成为继苹果、三星之后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2015年,华为智能手机发货量突破1亿台,是2010年的30倍;
2017年,小米自主研发了澎湃S1芯片,成为继华为、苹果、三星之后第四家自主研发芯片的智能手机厂商……
从2010年至今,中国手机品牌已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起来,渗透到了每个消费者的生活中。
2014年,印度总理莫迪当选,他以开放的态度,鼓励跨国公司在印度建厂,希望利用印度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树立“印度制造”的金字招牌。
此时的中国手机品牌已与以往不同,中国手机未进入印度,就已将一加、小米等品牌偷偷转卖回印度。
缺乏供应链的印度手机,无论品牌还是产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都落后于其他手机品牌,逐渐丧失了竞争力。
即便是国产手机崛起之后,华勤等OEM厂也不再愿意接印度的订单,转而主攻中国市场,这导致印度在生产上处于劣势。
彼时,国内市场竞争已然“白热化”,成熟的中国手机品牌回首印度市场时,看到的不再是品牌面临困境的乱象,而是一片等待耕耘的“智能手机处女地”。
于是2014年,一加、小米、OPPO、vivo、华为……纷纷涌入印度市场。
小米是第一个行动起来的,2014年7月,小米在印度正式推出了小米3。
最初,小米仅在印度电商平台Flipkarts上推出手机,并未开拓线下渠道。
当时印度的电商平台并不发达,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小米3上市仅仅半小时就被抢购一空。
随后一周,Flipkarts 又接到了 10 万名用户的小米订单。
取得初步胜利后,小米立即加大力度。
小米的“性价比”和“年轻化”也与印度市场有着天然的契合。
此外,当时亚马逊与印度Flipkarts等本土电商正展开“电商大战”,其70%的销售额都来自于手机,尤其是中国品牌。
“两军相战,中国手机品牌获益”——彼时,针对中国手机品牌的补贴战接连打响。
这使得在中国已经积累了大量营销经验和制造技术的小米在印度蓬勃发展。
2016年,小米在印度推出了红米Note 3,短短半年时间就销售230万台,到了2018年,小米已经全面超越其他所有品牌,位居印度市场份额第一。
但这种情况显然不是印度政府愿意看到的。
2017年印度将整机关税由10%调整至15%,2018年进一步调整至20%。
印度政府试图通过这种方式降低小米的竞争力,但为时已晚。
小米2015年委托富士康在印度建厂,截至2018年,其在印度已拥有三家工厂,在印度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印度市场上的小米手机95%的零部件都是在印度组装的。
虽然在印度建厂需要克服电力不足、基建难度大等困难,但印度也有廉价的人力资源和廉价的土地资源,将先进的中国制造业搬到这里后,小米确实省了不少钱。
除了小米之外,去年印度销量前五的手机品牌还有vivo、OPPO和Realme,其中Realme是OPPO专门针对印度推出的手机品牌。
这些品牌也给印度国内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它们的“印度之路”更加艰难。
与小米不同,vivo、OPPO刚进入印度时,采用的是线下销售+铺天盖地广告的惯常风格。
但面对陌生的印度市场,这一做法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在中国,vivo、OPPO都有着从段永平时代就开始合作的忠实运营商,早已建立起各种错综复杂的渠道,牢牢扎根于中小县城。
但印度不同,除了人口众多,文化、政治、语言等都不同,初来的中国团队很难适应,管理一度十分混乱,走私、盗窃等现象猖獗。
而且vivo、oppo在国内推出的机型售价都在2000元以上,通过营销、广告赚取了巨额利润。
但印度用户对性价比的要求极高,一款手机的售价甚至无法覆盖广告费用,更不能让经销商满意。
Vivo、Oppo自进入印度市场以来,连年亏损,不得不调整步伐,砍掉一些广告,减少一些线下渠道,扎根印度市场。
2019年,克服了适应当地气候困难的vivo开始独领风骚,2019年第一季度vivo出货量同比增长108.4%,重新开启了对市场的追击之势。
OPPO甚至直接创立了realme这个品牌,效仿小米的策略,成为印度市场的新黑马,直接冲到销量排名第四位,将印度本土品牌挤进了“其他”的比例。
在印度本土工厂开工建设后,Vivo、Oppo的广告牌遍布印度的各个城镇。
毫不夸张地说,当前的印度手机市场已经不是印度本土手机与外国手机的竞争,而是中国手机品牌之间的竞争。
03
中国手机从中国OEM工厂到在印度推出中国品牌,用了12年的时间。
这一路的背后,是中国手机发展的曲折。
2007年乔布斯推出第一款iPhone手机时,中国手机市场几乎一片空白,我们也是从零开始,从山寨到自主研发。
印度希望通过抵制中国,达到推广“印度制造”的目的,他们不知道中国制造经历了多少磨难,才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
“卸载中国应用”发布后,大家都只是一笑置之,并未当真。
毕竟他们不致力于发展国内产业,不致力于发展自己的技术,而是随便写了一个抵制洋货的程序,然后就开始在网上胡言乱语。
这种行为实在是不明智。
这不是弘扬爱国主义,甚至是在破坏自己国家的发展。
更不用说有多少印度人是中国应用程序的忠实用户,有多少印度人使用中国手机,享受中国智能手机带来的便利。
一旦工厂关闭,最先遭遇麻烦的就是中国工厂里的印度工人。
莫迪政府引入外资的时候,很多外国公司都在设立分公司,后来随着印度逐步提高关税,很多制造业也来这里设厂。
这些公司为印度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现在印度人抵制中国的应用,就等于抵制中国采取的举措。
而且,不仅仅是手机行业,美的、海尔、三一重工、福田汽车等不同领域的企业早已深度渗透印度市场。
截至2019年6月,在印度注册的中国企业数量已激增至6000多家。
从汽车、钢铁到服装、电视机,中国在印度投资建厂并占据巨大市场份额已不再罕见。
就连他们抵制中国产品的帽子都是中国制造的。
执行制片人:陈良杰
制片人: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