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微信小程序正式开放公测,企业等机构可申请,个人暂无法参与

作者:软荐小编      2024-09-19 15:01:48     84

不知不觉,微信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头,张小龙大概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微信会变得如此之大,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互联网世界的轰动。

11月3日晚间,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公告,宣布微信小程序正式开启公测。这原本是微信的一次“小测试”,却引发了朋友圈的刷屏。据悉,本次小程序公测,开发者可登录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申请,并允许将产品提交至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审核,但暂时不支持发布。

此外,微信小程序公测目前仅开放给企业、政府、媒体等机构,个人微信公众号暂时无法参与小程序公测。现阶段每个机构账号最多只允许注册50个小程序,每个小程序每年需要缴纳300元费用。所有小程序账号均需绑定邮箱,一个手机号最多可绑定5个小程序。

有分析认为,小程序将是微信最后一波流量红利,有人期待,也有人紧张。那么,大家如此紧张的“小程序”到底是什么?这个号称是APP秒杀替代品的功能,又将对应用市场、电商,以及企业的开发成本、获客成本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

创业者困惑:做App还是做小程序?

其实小程序的“前身”是应用号。2016年1月11日的微信公开课PRO版上,张小龙宣布今年将上线微信应用号。和公众号类似,用户关注一个应用号,就像安装一个APP;用户寻找这个公众号,就像寻找一个APP。

9月22日,小程序号更名为“小程序”并首次内测,一经发布便在微信朋友圈爆红。马化腾曾透露,改名是因为苹果不允许使用“小程序号”,当时内测名额只有200个,据说一个微信小程序内测账号甚至被卖到300万。

在张小龙的设想中,小程序就像是应用商店,用户关注一个小程序后,就不需要再安装其他应用,在小程序中,用户就可以实现应用的一些基本需求,比如现在有些用户会直接在微信钱包里买机票、火车票,而不用下载一个不常用的购票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该小程序号不会主动向用户发送内容,避免受到骚扰,正如张小龙所说,“小程序是悄悄存在的,用户需要的时候就能找到。”

但更多互联网创业者却十分矛盾,一方面微信小程序会降低App开发成本;另一方面又担心微信小程序会彻底取代App。

微信小程序相当于一个功能性公众号,可以给用户带来很多便利。比如,手机上可以下载安装更少的软件,不经常打开的软件可以用小程序代替。对于App初创团队来说,可以减少初创初期的开发成本,快速在微信平台上验证产品。众所周知,原生App虽然体验好,但需要下载,获客成本高。很多App下载后一般使用频率不高,一个月可能用不到一次,卸载率很高。而微信目前开发的“小程序”免除了下载成本。

然而,对于一向使用频率不高的应用来说,微信小程序的出现是一个危险信号。可以想象,当微信应用的“全家桶”即将占据用户手机屏幕时,应用的处境将岌岌可危。凭借强大的用户粘性,微信小程序可能会导致大量应用消失。毕竟现实中,人们在手机上使用其他应用的次数很少,但几乎离不开微信。

可以预见的是,小程序的出现将改变目前移动互联网的现状,未来传统APP用户将逐渐转移到微信小程序,最重要的是微信将形成闭环生态,微信平台将满足人们几乎所有的互联网需求。换言之,微信将成为人们进入互联网世界的重要入口,传统搜索引擎的市场份额将下降。拥有大量企鹅用户作为支撑的京东有望在电商领域超越阿里巴巴。

肥胖帝国

不到六年的时间,微信已经成为了世界级的应用,但也变成了一个“怪物”。

目前,微信约有6.5亿用户,平均每个用户每天刷朋友圈30到40次,或者每半小时刷一次。此外,公众号每天的文章阅读量超过30亿次,最多人阅读的文章数量可能达到几百万。同时,微信团队成立之初只有10多人,如今已达1500人。

曾经低调的张小龙,如今已被科技界尊崇为神。

上月底,微信举行了一年一度的“领袖大会”,张小龙向腾讯微信事业群领导级别以上的基层和中层管理干部发表演讲,内容涉及他对微信团队快速扩张的思考,随即在各个微信朋友圈流传。

张小龙在演讲中提出了一个几乎所有公司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但互联网公司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团队规模的快速扩张。张小龙引用了“邓巴数字”的概念,意思是无论人类科技多么发达,能够实现稳定沟通的人数肯定在150人左右。一旦超过这个数字,正如《人类简史》所指出的,语言、小说和想象力都需要培养。

另一方面,微信目前 1500 人的团队,是 150 人的 10 倍。因此,张小龙感到焦虑。毕竟,在增加人力资本的同时,内部协调的损失也在增加。事实上,很多公司一旦做大,就容易出现“养老院”属性。由于领导者不可能与所有员工都有稳定的沟通,层级多了之后,公司内部就会出现很多空洞,最初的目标就开始偏离。

在张小龙看来,微信现在最重要的是警惕KPI和流程。

他提出,KPI(关键绩效指标)应该是一个好产品的副产品,如果一个产品真的能帮人解决问题刷微信公众号阅读量的软件,它的KPI自然就会上升。但现实是,很多公司员工开始把工作目标直接定在KPI上,这直接导致了一个帮助公司一线员工“制造”数据的庞大产业的出现。一个公司的员工可能看起来很忙,但如果大方向错了,公司的结局也不会好。张小龙显然不希望微信落入这样的境地。

张小龙一直非常推崇小团队的“敏捷”。一旦提出一个想法,就能快速实施,然后不断修改,最终成型。互联网创业讲究“快速迭代”,快比好更重要,因为好是没有极限的。坚持快速修正,产品就会越来越好。

如今,微信规模越来越大,流程越来越多,想法落地也越来越复杂。这对于强调机动性、创新性和敏捷性的互联网团队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当年张小龙从广州 QQ 邮箱团队起家,一路杀出重围,创造了互联网公司内部的创新奇迹,靠的就是“敏捷团队”。然而如今微信也成了“胖子”,微信内部能否形成持续创新的机制,才是张小龙最关心的问题。

微信已今非昔比

1998年秋天,周鸿祎经人介绍,在广州第一次见到了张小龙。当时,张小龙开发的Foxmail已经有200万用户,是国内最大的共享软件。周鸿祎还只是方正软件研发中心副主任。周鸿祎直接批评Foxmail没有商业模式,说加广告赚钱。张小龙反问,何必这样?只要有用户,有情怀就行。多年以后,周鸿祎还是想不通,为什么张小龙这样的人会做微信。

微信1.0版于2011年1月21日上线。打开APP,你会看到一幅意味深长的画面:一个小个子男人孤零零地站在一颗巨大的蓝色星球之外,望着远方的家。张小龙希望用这幅画面传达微信的宗旨:人是孤独的,需要交流。

这也正是张小龙的初衷:微信就是朋友间正常的社交。在微信之前,张小龙是一个“天才程序员”,一个流浪汉,曾吃不起饭,长期困惑于技术和金钱的关系,至今仍抵制商业化。

张小龙在今年年初的一次演讲中表示,“好的产品应该是用了就走的产品”,他认为,好的工具不仅要留住用户,还要提高用户效率,让用户用完之后可以离开,用省下来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所以,张小龙一直旗帜鲜明地反对人们在微信上花太多时间。他知道,如果用户花费大量时间,比如现在在微信上,迟早有一天,用户会回顾过去的几年刷微信公众号阅读量的软件,发现自己一事无成,而原因就是微信侵占了自己的时间。那么,微信帝国就会在一瞬间被摧毁。

但作为腾讯的重要产品,微信不可避免地被商业化了。张小龙曾经说自己是孤独的,这个孤独的人用自己的热情和善良创造了微信。但如今,微信越来越臃肿,已经不再是他曾经像艺术品一样雕琢出来的微信了。

刷微信公众号阅读量的软件_刷公众微信量阅读软件号违法吗_刷公众微信量阅读软件号有用吗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