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好笑,我儿子小时候特别沉迷动画片,每天坐在电视机前,我怕他近视,就一直跟他说:“你去玩点别的吧,别老是看电视!”
现在,他大部分的空闲时间都是躺在沙发上或床上,浏览手机。我居然跟他说:“别一直玩手机了。起来走动走动,或者去看电视!”
为什么我宁愿让我的孩子看电视?
因为我根本不知道他用手机看什么。以我的经验,他能看的大多数内容都是我不想让他看的。他和大多数男孩一样,对历史、政治、军事感兴趣。电视上播出的节目都是专业人士制作的。他拿着手机泡在微博、论坛和各种群里。他接触到的知识不仅不系统、碎片化,而且很可能多是未经证实的轶事,不一定是谣言。
但通过不断的唠叨很难让孩子放下手机,孩子越大,家长就越没有能力去约束他们,毕竟家长本身也已经深深沉迷于手机和网络。
01.
互联网成瘾的真相
Netflix 有一部名为《监控资本主义:智能陷阱》的纪录片,揭示了人们为何沉迷于社交网络。
Google、Facebook、Twitter等顶级互联网科技公司代表着人类最先进、最智能的方向。他们用前所未有的商业模式优雅地赚取超乎人们想象的财富,看似无可挑剔。为这些公司工作的行业精英年轻、有才、富有,是所有年轻人的榜样和目标。
《监控资本主义:智能陷阱》采访的都是从上述公司离职的技术专家和高管,他们都为能成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积极力量而感到兴奋。
那么,如此巨大的赚钱机器是如何积累干净资本的呢?
全球数十亿用户使用社交软件,不用花一分钱,Google、Facebook、Twitter等科技巨头难道是活雷锋吗?
抱歉,你想太多了。
“如果你不为产品付费,你就是被卖的产品!”他们的盈利模式和赚钱方式只有一个:卖用户。
用户不用付费,因为广告商付费给社交平台,用户注意力是广告商花大价钱买来的产品。
社交软件的提供商确保用户的注意力持续停留在电子屏幕上,停留时间越长越好!只有这样,广告主才有机会不断将产品推送出去,实现购买。
他们可以这样做:在男孩点击他喜欢的女孩的社交媒体信息之前,在他面前弹出一则发蜡广告。
小伙子确实应该好好打扮一下,观众忍不住笑道:“这广告真是想得太周到了!”
为了从广告商那里获取更多的钱,社交平台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以评估、监控和跟踪用户的在线轨迹,分析和预测他们的行为,精准推送信息,让用户的注意力牢牢地留在网络上。
简单来说就是:资本通过监控用户来获取利润。
人们点击窗口、浏览广告的行为是无意识的,但又与需求紧密相关,这是人工智能计算的结果。
人工智能并不像传统工具那样只能被选择和使用,而是能够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发挥主动作用。
早期的AI是听从技术人员的指令,为用户服务。如今,AI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拥有脱离人类控制的力量,不再考虑人们的实际需求,开始操纵用户。
正是因为互联网行业的那些知情人士看到了这些可怕的迹象,他们才走到镜头前表达了他们的担忧。
02.
“世界围着我转”的错觉
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被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从不了解互联网到依赖互联网电视广告玩手机也可以挣钱的软件,只用了十年的时间,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畅行无阻地穿梭在城市中。
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疫情发生后,公共场所都要扫码验证,没有智能手机的人几乎无法出行。
人们清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眯着眼睛打开手机,如同古代君王出席早朝,查看天下大事一样。
一天早上,我叫醒儿子,把昨晚从他手里拿来的手机拿给他看。我把手机举到他面前,说:“大王,不知道你睡觉的时候,有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他笑着说:“哪有那么多大事。”
世界上某个地方可能发生着一些对我们影响不大的重大事件,还发生着无数与我们毫不相关的小事。
但我们又怕错过信息,所以一有机会就重新刷新认知,担心在与同事、朋友交流时,自己会变成不了解新兴事物的“局外人”。
日前,央视新闻报道了一则统计:我国人均每日短视频使用时间为110分钟。
加上浏览非短视频的时间,我们在社交网络上花费了大量时间。
人们在社交平台上呆的时间越长,就越有“世界围着我转”的错觉。
社交网络似乎给了人们最大的自由和空间,人们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数量是现实生活中的好几倍,同时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一个普通人在社交软件上发一段话、几张图片、十几秒的视频,得到几个点赞,他就会心情舒畅,信心倍增;反之,如果帖子无人理睬,他就会心情低落,负面评论可能激起他的愤怒。
来自网络的点赞、赞美能给人们带来短暂的满足感,对青少年尤其有吸引力。
一个人越是空虚,就越是想要更多的肯定,越是希望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别人的认可。
人们想知道:我该怎么做才能获得同样的感觉?
一个人通过思考、学习、工作很难获得称赞,但肤浅的自拍无疑会获得最快的点赞。
很多人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最受欢迎的内容是美颜到连妈妈都认不出来的自拍照。
很多年轻人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像是经过滤镜处理的照片电视广告玩手机也可以挣钱的软件,而去做整形手术。这种病态心理在美国有一个流行的名字:“照片分享畸形综合症”。
社交网络对人们的影响如此深远,以至于很多人觉得,如果离开手机和网络,就与世界脱节了。相反,现实生活变得无聊,他们无意维持周围的社会关系。
为了再次体会到家庭生活的温馨,家人交出手机吃饭,但都心不在焉,一点胃口都没有,父母与孩子没有话题可聊,沟通困难,晚餐就像一场尴尬的仪式。
沉迷于网络使得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加疏远。
03.
沉迷于网络的不仅仅是孩子
纪录片里的不仅仅是美国青少年,电子设备成瘾早已是我们身边青少年的普遍现象。
人工智能计算、监控和预测用户行为的目的是将用户的注意力集中在移动网络上,并确保他们无意识地、完全上瘾。
让意志薄弱的青少年放下手机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为手机就像是他们的精神安慰剂。成年人也很难放下手机,他们会比孩子花更多时间在无意义的浏览上。
就连社交网络的设计者也逃脱不了工作,一位科技天才被要求设计一款软件来阻止自己上瘾。
“每天回到家,我就会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摆弄手机上,尽管我知道我有两个孩子需要我的照顾,”这位前 Facebook 营收总监说道。
那么,你还以为你看到的内容是你主动选择的吗?哈哈,那是人工智能的鬼鬼祟祟,按照你的喜好精准推送给你。对手机依赖程度极高的人们被社交网络隔离在虚拟泡沫中,吃下更多广告,为平台赚更多钱。
04.
潜移默化地改变思维方式
为别人赚钱是可以的,无论如何,我们大多数人注定要工作。
真正可怕的是,对社交网络的依赖会逐渐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情绪。
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孩子在美国和欧洲被称为“Z世代”,他们是从初中开始使用社交媒体的一代。孩子们过度依赖社交网络,在手机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法认清自己的身份和自我价值。
研究显示,这一代的孩子更加焦虑、脆弱、抑郁,他们不愿意冒险,也不注重在现实世界中发展与异性的朋友和关系。
数码产品的安慰作用削弱了人们应对负面情绪的能力,自残成为孩子们逃避困境的选择。调查数据显示,该年龄段因自杀、自残而入院的女孩数量快速增加,而这一增长模式的源头指向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夺走了孩子们的生命,而父母却无力挽回。一些专家呼吁大家删除社交媒体,但很少有人响应。
我们很担心孩子上网,但我们却无力干预。孩子的手机是需要被尊重的私人领地。即使允许父母浏览,他们也无法提供贴身的保护。父母可以做些什么来防止有害信息伤害孩子?
人工智能不负责保护孩子,只负责拼命满足“用户需求”。
如果社交平台也运营付费服务,那无异于把孩子当存钱罐砸了捞钱,防沉迷系统、保护模式都只是为了应付监管。
我们也觉得,跟网络相比,电视内容慢,内容陈旧,但电视节目是受监管、受审查的,网络的监管权在哪儿?
05.
更深层次的担忧
我们曾经接受的教育让我们相信人类社会在向更文明更先进的方向发展,但互联网开放后,人们看到,即使在最发达的国家,也存在着许多无知的人,反智主义盛行。
一名文化程度不高的篮球明星在社交平台上说了一句“地球是平的”,引发无数粉丝响应。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半年前积累的经验教训被西方政客全盘否定,全球数百万无辜民众已经、正在、还将付出惨重代价。
新增感染者和死亡人数每天都在更新,但很多人视而不见,不让别人相信。
有些人相信病毒在蔓延,但又认为疫情的源头是5G信号塔,必须拆掉、砸掉。
真相往往很无趣,但假新闻却更有趣。假新闻传播的速度比真新闻更快、更远,专家计算出它们的速度比:6倍。
话题热度高,传播速度快,赚钱的几率就大,人工智能无法分辨是非,只会把相关信息堆砌起来,把兴趣相投的人联系在一起,谣言传播不传播无所谓,赚钱才是第一要务。
当虚假失实的信息迅速掩盖事实真相时,真相将无力自明,那时人工智能将不再满足于赚钱,或许会展现出更可怕的本领。
为此,被誉为“硅谷最接近良心的人”的业界精英纷纷站出来,以深切的忧虑警示民众。
但人们是否愿意放下手机,走出这个陷阱呢?
中国领先的国际素质教育平台,超过380w高学历家长关注,帮助6-16岁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树立目标。
- 结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