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中国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浩泽:肩负使命,为国出征

作者:软荐小编      2024-10-31 16:01:49     157

中国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浩泽——星河滚烫,梦想发光_中国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浩泽——星河滚烫,梦想发光_

今天,太空与你同在【第2383期】

“人生最大的幸运就是在年轻力壮的时候肩负起自己的使命——成为一名宇航员。我很幸运,更幸运的是能够将个人价值观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 - 为国家而战。”

2024年10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举行的神舟第十九次航天员乘组记者见面会上,中国第一位90年代出生的女性航天工程师、航天员王浩泽说。

_中国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浩泽——星河滚烫,梦想发光_中国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浩泽——星河滚烫,梦想发光

2024年10月29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王浩泽。摄影:王思江

“我资质平平,只能比别人更加努力。”

王浩泽出生于河北滦平县。她的父亲是一名交警,母亲是一名中学老师。她的姐姐比她大7岁,家人都很疼爱她。

由于他出生在春分,而母亲的名字中也含有“春”字,王浩泽称自己为“春之子”,寓意他像春天一样充满了蓬勃向上的力量。

“在我心里,妈妈是我的偶像。”王浩泽说,母亲小时候很穷,被迫辍学,但她还是一边干农活,一边抽出时间自学。有一次,为了理解某个知识点,她独自步行20多里路到县城找老师请教。最终,妈妈考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通过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母亲的言传身教告诉王浩泽,她必须比别人更加努力,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她经常开玩笑说:“我资质平平,只能比别人更加努力。”

正是因为这种“比别人更努力”的干劲,王浩泽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考那年,他考入东南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由于身边的同学都很优秀,王浩泽在大学期间学习更加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茅。曾获得国家奖学金、江苏省三好学生等奖项和荣誉,并成功保送我校攻读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王浩泽还喜欢跑步。大学期间曾参加学校田径队,经常代表学校参加省运会。坚持锻炼,为她将来成为一名宇航员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基础。

_中国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浩泽——星河滚烫,梦想发光_中国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浩泽——星河滚烫,梦想发光

2023年7月2日,王浩泽(左)参加海上救生训练。摄影:孔方舟

“我喜欢挑战未知的领域,

享受从不参加会议、从不理解到理解的成就感。”

他的本科专业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作为一名研究生,他专注于等离子体爆炸。毕业后,他从事火箭发动机预研,现在是一名航天飞行工程师……这些年来,王浩泽不断涉足新领域。她说:“我喜欢挑战未知的领域,享受从不见面、从不了解到了解的成就感。”

研究生时,王浩泽的研究课题是一个他从未涉足过的全新领域。导师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引导他们研究一些国际前沿课题。这让王浩泽感到压力很大。有一次,她忍不住向导师抱怨:“我以后不打算从事学术研究了,这么难的课题我能不做吗?”

导师认真地回答:“我不期望你以后做科研,但你一定要保持认真做事的习惯。如果你现在因为不喜欢而不认真做,你可能会被淘汰。”以后遇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做不到认真做事的习惯。”

导师的话很重要,深深地刻在了王浩泽的心里,也成为了她以后做事的准则——无论做什么,都要以认真的态度去对待,不能随便做。敷衍了事,因为她不感兴趣。

王浩泽与航天的结缘也源于他的导师对航天的浓厚兴趣,经常指导学生从事航天研究。从此,一颗航天的种子就在王浩泽的心里种下了。

毕业后,王浩泽的同学大多去了电力设计院、核电站等能源相关单位工作,但她却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投递了简历。

在那里,王浩泽从事火箭发动机预研工作。研究新发动机对她来说是另一个从头开始、从头开始建造东西的过程。

作为整体系统设计师,她主动对各个子系统的设计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复杂的方程、神秘的参数、书本般的计算逻辑,都成为她探索和研究的对象。

一天晚上,王浩泽正在电脑前研究一个关键公式。他琢磨了半天,终于弄清楚了公式的参数和原理。巧合的是,一位学长也在加班。她兴奋地与这位学长分享了一天晚上的研究成果。

这位前辈已经是业界大佬了,却饶有兴趣地听着新人的讲解,频频点头,鼓励她继续保持这种探索精神。

王浩泽享受征服未知的过程。她说,调动所有脑细胞,专心探索,就像玩游戏一样。当这些困难一一克服后,你会获得巨大的幸福感。

加入公司不久,王浩泽负责开发新设备。消化吸收大量文献,精心设计图纸,协调厂家生产,进行实验验证,整个过程都是她一人负责。

不久后,王浩泽工作后的首部作品惊艳发布!一位为她提供实验平台的知名专家对产品赞不绝口。当得知这个产品是一个新手独自完成的,教授对她更加刮目相看了。

熟练来自于勤奋。凭借着这种科研精神和出色的业务能力,年轻的王浩泽成为了新动力发动机研发的中坚力量。

“我会尽力,

为航天集体增光添彩”

2003年,杨利伟一飞冲天,完成了中国人民飞上天空的千年夙愿。那时,王浩泽还在上初中。她没想到,未来的某一天,她也会在全国人民的期盼中飞向太空。

或许,是命运之手引导着她一步步飞向天堂。

当国家选拔第三批航天员的通知到达单位时,她得知自己符合报名要求,便踊跃报名。

虽然在她看来,宇航员是代表祖国和人民进行太空探险的英雄,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这个职业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高不可攀。但她还是想尝试一下。即使失败了,能和宇航员互动也算是一种荣幸。

王浩泽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能通过严格的选拔。当她走进航天员队伍,看到第一批、第二批航天员微笑着欢迎新队员时,她激动极了。

看着那些曾经只出现在电视镜头上的航天英雄就在自己面前,王浩泽一想到从此以后就可以和他们并肩作战了,感觉就像做梦一样。

那天,王浩泽在日记中写道:“人生最大的幸运,就是在年轻力壮的时候,肩负起自己的使命——成为一名宇航员。我很幸运,同时,我能够结合自己的个人价值观有了祖国的需要,我更加高兴能够齐心协力,为祖国而奋斗。”

宇航员只有两种状态——飞行中和准备飞行。在航天大队里,每个人都在努力工作,时刻准备着飞向太空。无论是一次飞行还是多次飞行,他们在载誉归来后都迅速释然,重新投入新一轮的学习训练,刻苦准备,等待下一次飞行。

身处这群英雄之中,王浩泽既自豪又压力。她始终以身边英雄为榜样,在紧张的学习和训练中一次次向着自己的目标冲刺。

在这个英雄集体中,王浩泽时刻感受到团队的温暖和关怀。两位女航天员刘洋和王亚平经常与她分享自己的太空生活经历。完成太空出舱任务后,他们专门给她打了“太空电话”,分享他们的经历。

刚入队时,第三批队友彼此并不熟悉。王浩泽记得,第一次水下试炼的时候,宋岭东正好观摩了她的训练,还专门给她录制了训练视频,还主动和她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王浩泽心里暗自为自己加油:“我们一定要对得起‘宇航员’这三个字,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为这个团体增光添彩。”

作为第三批航天员中唯一的女航天员,王浩泽在训练时并不回避男性,被大家公认为“绝望妈妈”。

出舱程序训练时,宇航员需要穿上重达100多公斤的舱外宇航服,模拟出舱和通过舱门的动作。由于套装中加入了0.4个大气压,王浩泽移动手脚更加费力。此外,在头盔内部,头部活动受到限制,视野也变窄。他只能使用手腕反光镜来扩大视野。

将软管束的接头插入两个腰径仅约1厘米的插座中。这个动作是一项技术活,对于穿着舱外服的宇航员来说更是困难。

“我的手勉强够到目标,但我的视线却够不到。戴着厚厚的手套,我的手没有触感,尝试了几次,我的手臂就失去了力量。”王浩泽说。

下课后,王浩泽主动找老师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反复揣摩握住扶手的手的位置、反光板的位置以及身体姿势的旋转角度。慢慢地,她找到了技巧,能够一口气完成这个动作。

在失重水箱模拟训练中,上脚限制器也是她的一个难题。穿着厚鞋,踩在脚部限制器上,将鞋子固定到宽度不足2厘米的槽中是一项困难的操作。王浩泽第一次训练这个动作就以失败告终。

王浩泽从理论上反复思考操作方法,并仔细研究教学视频。她和老师一起学习原理,并向队友询问经验。第二次水下训练时,她成功踩上脚部限制器。在接下来的训练中,她的操作一次比一次顺利。

王浩泽有一个笔记本,专门记录自己的训练经历,笔记本的一半是关于交会对接训练的。仅仅10分钟的手术时间,她就一度面临着一座巨大的山峰。她向当过飞行员的队友学习,“太空穿针引线第一人”刘旺也一步步教给她“绝活”。经过近千次交会对接演练,王浩泽现在已经能够“命中每一个目标”,成绩优异。

_中国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浩泽——星河滚烫,梦想发光_中国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浩泽——星河滚烫,梦想发光

2024年6月26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王浩泽进行出舱程序训练。摄影:徐步

“让每一个日出和日落,都成为宇宙中美好的记忆”

没有什么比到达天堂更困难的了。在太空中,宇航员要承受太空各种复杂环境的严峻考验,挑战着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极限。为了保证宇航员能够安全往返太空,宇航员的训练也充满了体能和心理的训练。

“我们现在走在一条充满挑战、人迹罕至的路上,但我喜欢这条路。如果充满荆棘,我们会战胜荆棘;如果孤独荒凉,我们会并肩前行!”王浩泽每次大型培训后都会说写一份培训总结。这是你的经历和经历,也是激励你勇往直前的战斗宣言。

通过这些话,记者看到了她在训练中遇到的困难和付出的努力,也看到了她通过努力完成训练后内心独特的幸福。

王浩泽写下48小时的沙漠荒野生存训练:晴天很热,雨天很冷。我不仅感受到了沙漠中几十摄氏度温差的残酷,还体验到了躺在伞布上看天上繁星的浪漫温柔。

王浩泽这样描述小环境下的72小时心理适应训练:在一间门窗紧闭的房子里,我们称之为“小黑屋”。我和另外两个队友组成了“666”小队,我们三个人与生物钟对抗。 ……我的思绪开始游离,眼皮渐渐放弃了抵抗;时间太长了,感觉如坐针毡,但我的头逐渐低垂,好像放弃了治疗,只能靠双臂支撑……一些测试不断诱导我们感觉困。最终,凭借顽强的毅力,我们从解题时的“特差生”变成了毫无警钟的“优秀生”。我们一起工作了三天三夜……

完成海上训练后,王浩泽写道:海上救援比陆地上精彩一百倍!直升机掀起的风浪向我扑来。即使我背过身去,也能感觉到呼啸的海风吹在我的后脑勺上,耳根被海浪割破。尤其是当直升机接近的时候,感觉就像海面上正在下一场大雨。密集的水花拍打过来,海浪变得凶猛……人们上了船,蓝天白云、碧波万顷,清爽的海风吹在脸上。 。然后,所有的不适瞬间消失,整个人神清气爽……

凭借着这种乐观的精神和激情,王浩泽在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中铸就了飞翔的翅膀。 2023年,王浩泽入选神舟十九号机组,与蔡绪哲、宋岭东一起执行任务。

在一年的任务训练中,蔡旭哲指挥员给他们传授了飞行经验。和她同龄的宋岭东操作能力很强,王浩泽理论功底深厚。三人相辅相成,取长补短。

如今,王浩泽对太空之旅充满信心和期待:“我将全心全意、专心致志、全力以赴,与队友们一起精准工作、快乐生活,让每一次日出日落都成为美好的回忆。”宇宙。”

来源 |我们的空间(ID:ourspace0424)

作者 |詹康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