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意外的仲裁打破了中国人工智能圈的平静。
11月11日,一则消息迅速在科技圈传开:国内AI领域炙手可热的明星公司Kimi的母公司月之暗面卷入了一场意想不到的法律纠纷。其创始人杨志林与联合创始人兼CTO张玉涛卷入了一场源于“前世”的纠纷。
此次仲裁的发起人颇为特殊:其曾创办的北京循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循环智能”),以及金沙江创投、静雅资本、博裕资本、华山资本等公司资本和万物资本。内有五家资深投资机构。据悉,相关仲裁申请已提交至香港国际仲裁中心(HKIAC)。
仲裁员指出的焦点是“同意弃权”。他们认为杨志林和张玉涛在没有获得豁免的情况下开始创立月之暗面并完成新一轮融资。而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2016年,当时年仅23岁的杨志林创立了循环智能,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创业之旅。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仲裁,月之暗面很快做出了反应。受其委托的明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大卫·莫里森发表声明称:“此事既缺乏法律依据,也缺乏事实依据,本所将依法进行辩护。”
这场突如其来的仲裁争议不仅扰乱了投资圈的神经,也引发了业界对国内AI创业生态系统的深度担忧。
争议背后
在表面的法律纠纷之下,实际上暗流涌动。
当Kimi智能助手频繁登上科技媒体头条时,很少有人记得杨志林的第一次创业。但现在,这件往事却成为了一场意外仲裁的导火索。
作为杨志林的“二次创业”,北京月之暗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月之暗面”)成立于2023年。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14日,杨志林志林以78.97%的持股比例稳居公司第一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其他联合创始人周新宇、吴宇新、张宇涛、王震持股比例分别为10%、5.96%、5%、0.075%。
2023年8月,月之暗面推出核心产品Kimi。这款智能助手的一个显着特点是支持200万字无损上下文输入,在文本解析和长文本处理方面表现出色。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和良好的用户体验,Kimi很快在大模型赛道上站稳了脚跟。
随着产品的市场反响,《月之暗面》的融资进程也在加速。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3年6月,公司完成20亿元天使轮融资,红杉中国、真格基金、今日资本等机构参与。
仅仅一个月后,美团龙猪领投Pre-A轮融资。 2024年2月,由阿里巴巴领投的月之暗面完成超10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25亿美元。今年8月,公司获得腾讯投资、高榕创投、阿里巴巴投资的B轮融资,投后估值进一步提升至33亿美元。
正是这种估值的快速上涨,逐渐显露出了这场仲裁的本质。表面上看,此次仲裁源于“同意弃权”,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其背后是新老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分配。有分析指出,部分投资机构对股权配置存在异议,而月之暗面估值的快速增长更是加剧了这种分歧。
循环智能七家老股东中,金沙江创投、晶雅资本、博裕资本、华山资本、万物资本选择提起仲裁。值得注意的是,老股东真格基金和红杉中国均未参与。这两家机构恰好参与了《月之暗面》的融资,红杉中国甚至参与了2023年6月和2024年2月的多轮融资。
在这一轮资本博弈的潮起潮落中,一些早期投资者似乎错过了搭乘AI快车的机会。一方面是Circular Intelligence 2亿美元的估值,另一方面是Dark Side of the Moon 33亿美元的市值。两者之间的巨大差距或许正是本次仲裁的本质所在。
谁在押注人工智能的未来?
据相关媒体报道,此次仲裁争议背后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细节是,发起仲裁的是金沙江创投。
一年多来,该机构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因其在大模型领域的敏锐观点,一度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意见领袖。
然而,真正耐人寻味的是金沙江创投内部围绕大模式投资的两种态度。
作为金沙江创投的管理合伙人,张雨桐是月之暗面融资过程中的关键推动者。
这位80后投资人拥有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和斯坦福大学管理工程硕士学位。他拥有丰富的技术背景。在加入金沙江创投之前,她曾在三星担任工程师,积累了扎实的技术经验。
张雨桐在投资领域一直有着敏锐的眼光。 2013年,在斯坦福大学举办的中国留学生创业大赛上,她是20多个参赛团队中唯一选择小红书未来创始人毛文超的人。这笔投资也成为她职业生涯中的经典案例。
作为月之暗面的早期投资者,张雨桐和杨志琳不仅是清华校友,而且在公司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相关报道,今年2月,月之暗面完成10亿美元融资,正是她牵头推动与阿里巴巴在新加坡的合作。据Undercurrent Waves报道,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她在《月之暗面》中的角色“更像是一个管家”。
阿里巴巴选择重点关注月之暗面也反映了其投资策略的变化。战略投资专家蔡崇信和拥有技术和投资双重背景的吴永明回归后,阿里巴巴的投资重点从李开复、王小川、唐杰等资深企业家转向了更年轻的新生代企业家比如颜俊杰和杨志霖。 。
但与张雨桐坚定的乐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朱啸虎对国内大模型领域的初创企业持续持怀疑态度。
今年3月接受腾讯新闻《透视》采访时,他直言:“这些公司只需要场景但不需要场景,需要数据但不需要数据。你认为他们有什么价值?而且估值这么贵。”第一名。”
这一分歧终于在今年4月得到了解决——张雨桐选择离开金沙江创投。尽管有关她可能加入月之暗面的传言被公司否认,但她的行踪已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同一家投资机构的大模型两种截然不同的投资理念最终戏剧性地分道扬镳。
AI新贵的多项考验
在资本市场的关注下,月之暗面面临的挑战远超外部仲裁纠纷。外部资本漩涡仍在汹涌的同时,月之暗面内部却并不平静。
据《晚报》报道,该公司正在经历一轮公司内部的人才流失。今年9月,该公司暂停了面向海外市场的两款产品——情感陪伴产品Ohai和AI视频生成工具Noisee,转而专注于Kimi的开发。
这一决定的背后是一系列核心人才的离职。
Noisee前掌门人明超平(Leon饰)离职创业后,很快获得估值5000万美元的融资。意向投资者中甚至包括月之暗面的两名现有股东。此外,公司大模产品负责人王冠也在2024年初创立了专注于AI视频领域的ONE2X,并已完成天使轮融资。
从资本纠纷到人才流失,从产品调整到商业化压力,这位AI新秀在创业路上正经历着诸多挑战。随着国内AI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月之暗面》的故事或将成为一个注脚:创新者该如何把握资本和技术赛道上的节奏?答案或许就在不久的将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者网”,作者:王建凡,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