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小米集团 2024 年第三季度财报:营收增长,小米汽车仍处高投入阶段

作者:软荐小编      2024-11-21 14:01:46     122

北京时间11月18日,小米集团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

财报显示,小米2024年第三季度营收925亿元,同比增长30.5%;第三季度净利润53.5亿元,同比增长9.7%;调整后净利润63亿元,同比增长4.4%。小米在充满挑战的行业环境中证明了自己的韧性。

其中,小米汽车作为其近年来的“爆款品牌”,自然是本季度财报的焦点。

财报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相关创新业务收入为97亿元,其中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收入约为95亿元,其他相关业务收入为200万元;其中智能电动汽车其他创新业务调整后净亏损15亿元。尽管营收已逼近百亿,但小米汽车仍处于高投入阶段。

小米海外,闷声发财__小米海外,闷声发财

对于业务分支众多的小米来说,汽车营收仅占10.5%,手机和IoT业务仍是支柱。

今年以来,随着库存压力的缓解、高端产品的崛起以及小米汽车的稳步推出,不再局限于“性价比”单一叙事的小米已经崛起。走出近年的低迷,重拾增长逻辑。

其中,除了国内市场的稳步发展,海外市场也在不断为小米增添动力——从智能手机到物联网矩阵再到未来汽车,小米似乎都在积极讲述自己的全球故事。测试将随之而来。

手机出海:以价换量的胜利,高端产品的流失

随着近三年被挤压的换机需求逐渐释放,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智能手机市场逐渐告别寒冬,销量稳步回升。在此背景下,国内市场份额一度跌出前五的小米却连续几个季度保持国内出货量同比增长。

财报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475亿元,同比增长13.9%;国内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1.2%至14.7%,排名第四。

但即便如此,小米目前在国内高端之战中的处境依然比较严峻。

以10月底国内手机厂商的旗舰大战为例。与主打影像的vivo、“果香”的OPPO以及强AI的荣耀相比,小米15系列略显“中庸”,缺乏亮点。小米一贯的性价比策略已经失效,小米15引领行业涨价500元。

_小米海外,闷声发财_小米海外,闷声发财

与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相比,小米在全球市场的表现更为稳定。

Canalys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连续17个季度位居全球前三,市场份额为13.8%。财报显示,本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310万台,同比增长3.1%,延续增长势头。

但纵观小米的海外之路,以性价比攻城略地仍占主导地位。这种以价换量的模式,不仅是小米成熟的海外扩张引擎,也是其在全球市场高端突破的隐形桎梏。

财报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毛利润为55.5亿元,同比下降19.9%;毛利率11.7%,同比下降4.9个百分点;而平均售价则从去年同期的997元增长10.6%,今年第三季度增长到10.6%。 1102.2元,但整体价格仍处于持续多年的千元区间,难以进一步向上增长。

这背后,除了手机供应链成本增加之外,利用“价格杠杆”撬动海外市场也是低价、高端竞争的一大原因。在追求市场份额的同时,利润率也在不断被牺牲。 。

事实上,小米并非从未尝试过突破价格区间的束缚。小米13系列以几乎是国内价格一倍的价格进入欧洲市场,但效果却并不理想。

在试图进军海外高端的过程中屡屡受挫。很多时候,并不是技术和产品能力的问题,而是被困在渠道里。欧美市场手机的主流购买方式并不是国内常见的全价购买,而是运营商主导的合约机模式。它就像一堵无形的墙,挡住了国产品牌的“性价比”。

以北美市场为例。在普通话费套餐的基础上,如果你签了两年话费套餐,每月增加几美元,就可以在一些促销活动中“购买”上一代iPhone或三星Galaxy机型。国产品牌即使价格便宜100-200美元,也很难击败几乎“免费”的苹果和三星。

以小米在海外市场的重要竞争对手传音为例。主攻功能手机和中低端机型的传音也尝试崛起,比如推出可折叠屏机型Phantom V Fold和Zero Flip来覆盖高端市场。

不过,由于销售渠道有限,它更多地推向了非洲、拉丁美洲和印度等新兴市场——但即便如此,可折叠屏幕能逃过苹果,却逃不过三星。近日,有消息称传音已停止折叠屏产品的研发。

对于高端区域市场的运营商来说,小米、传音等国产品牌并不是“优先客户”,几乎没有合作话语权,只能忍受极端降价。因此,国产品牌即使定价便宜,也很难在合约机主导的生态系统中找到合适的竞争姿态。这对于性价比突出的小米影响尤为明显。

因此,小米还在电话财报会议上表示,在海外市场,小米将重点关注欧洲、东南亚、中东、拉美和非洲。尽管在这些市场推广高端可能会遇到一些压力,但它将进一步探索其可行性。性别。这意味着,面对手机全球化的障碍,小米或许仍需要寻找平衡增长与利润的最佳路径。

物联网需要走出去,从单点到生态系统

从“AI+IoT”、“All in IoT”到“手机+AIoT”,再到如今的“手机×AIoT”,小米对IoT业务的定位和包装经历了数次迭代,体现了其从摇摆到发展的战略定位。逐渐清晰起来。过程。

如今,随着“手机×AIoT”模式的企稳,IoT和消费产品业务作为小米营收的“第二龙头”,为其持续牵引力做出了贡献。虽然不再像早期那么快,但却证明了IoT矩阵在小米版图上不可替代的价值——从“流量故事”走向“生态稳定”。

财报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IoT及消费产品业务营收261亿元,同比增长26.3%,营收占比28.2%。

过去,小米的IoT业务更多是以“爆款”为主,但随着近年来业务的逐步拓展,单一品类的爆款效应已经被IoT生态的整体潜力所覆盖——第三季度今年以来,小米智能家电、平板电脑、可穿戴产品等多个业务线均实现同比大幅增长。

_小米海外,闷声发财_小米海外,闷声发财

其中,冰箱、空调等大型智能家电仍以国内市场为主,小家电、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产品则逐步向海外拓展。作为手机出海的代表,小米正试图在IoT领域重蹈覆辙。成功的经验。

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以Redmi Pad系列为代表的平板产品迅速破圈。全球市场平板电脑出货量同比增长58.4%,成功跻身前五; TWS耳机、智能手表等可穿戴产品的全球出货量也有所增长。同比增长超过50%。这意味着小米IoT在海外市场逐渐积累了一波潜力。

高端智能手机出海是一场正面交锋,赛道极其狭窄,没有捷径。然而,IoT是一片品类多、裂缝多的沃土——从电饭锅到空气净化器,从智能手表到智能音箱,IoT的多品类特性让高端产品天然具有灵活性,每一个单品都可以成为入门产品高端突破点。

以电饭锅为例。曾几何时,国内用户热衷于去日本购买电饭锅,引发大规模讨论。但现在情况早已逆转——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向日本销售电饭锅。小米就是其中之一。据悉,2019年小米正式进军日本市场时,其首批产品就包括米家电饭锅。

与其他地区相比,日本市场的消费逻辑较为特殊。用户对功能单一的产品接受度较高,对空间利用和节能有着极高的要求。小米的IoT产品线自然满足了这一需求。以小米1.6升智能单人电饭锅为例。与动辄数万日元的日本本土品牌电饭锅相比,小巧精致的小米电饭锅在日本更实惠、更受欢迎。欢迎单身人士。

财报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IoT及消费产品业务毛利率为20.8%,同比增长17.8%。

这意味着,相比于发展难度较大的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小米在IoT领域拥有大量适合高端市场的小品类、小场景。它不需要与赛道上的巨头竞争,而是可以通过差异化创新向上渗透。 ,从而攫取更多利润。

此外,物联网高端海外扩张的另一个核心是“生态效应”。用户在购买物联网产品时,往往追求多设备协同带来的智能体验。为此,继续主打线下门店的小米也在海外开展区域试点,将小米之家推向全球。

相比单点努力,基于产品生态的矩阵整合或许是小米IoT全球化的最大机会。在这方面,小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结尾

如果说智能手机是小米海外扩张的开端,而IoT是承前启后的关键,那么小米汽车无疑将是这场全球棋局中最具挑战性的第三步。

雷军曾表示,小米汽车计划在2030年之前进入欧洲市场,长期目标是瞄准全球前五汽车品牌。在最新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也强调,小米已经完成了全球化的基本布局,未来汽车业务的海外拓展将是展现全链路生态的关键。 “人车之家”的优势。

这一切都指向一个明确的信号:小米汽车已经准备好出海。

数据显示,小米SU7机型截至目前已交付超过10万台,预计全年交付13万台;预售价81.49万元的SU7 Ultra量产版订单仍在上涨。虽然这意味着小米汽车已经通过了国内市场的大考验,但距离实现全球化野心,小米汽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小米海外,闷声发财__小米海外,闷声发财

从蔚来、小鹏、理想等玩家的经验来看,单一车型的成功更多的是踏脚石而不是护城河。后续车型的快速迭代和交付能力也是决定公司命运的关键因素。

现阶段小米汽车的产能尚未完全覆盖国内市场需求,短期内海外扩张并不现实。但随着未来产能的提升和车型的更新,小米汽车的海外野心能否实现,将成为小米的全球化之路。需要注意的重要事项。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