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南京与合肥:从竞争到合作,长三角创新黑马崛起

作者:软荐小编      2024-11-27 21:01:57     149

南京合肥是距离最近的两个省会城市,尤其是高铁、高速公路开通后,比很多周边城市都方便,一直以来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表示,过去有一种观点强调安徽要成为长三角的独立一极,对与合肥、南京的合作持保留态度。 “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改变了。

他认为,早期上海与周边城市、天津与周边城市之间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过去经济发展需要竞争来创造投资热点,现在我们开始强调合作来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逻辑是一致的,但效果却恰恰相反。

在曾刚看来,南京是六朝古都,过去的综合优势比较明显。然而,近年来,包括合肥在内的安徽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一匹“创新黑马”。例如,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等领域已开始走在全国前列。合肥自信心大大增强,双方合作动力不断增强。这也是南京与合肥转向“联手”的重要因素。

从更大的角度来看,今年2月,《合肥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获批,标志着其将与上海、南京、杭州三大都市圈共同构建融会贯通的完整都市圈体系。长江三角洲。按照安徽“主动对接、精准对接、全力融合”的要求,合肥以“融圈成群”为方向,大力推动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协同发展。

_两个“徽京”,握手言“合”?_两个“徽京”,握手言“合”?

图片来源:《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双环联动逐渐成为两地的共同目标。近日,从安徽省发改委皖宿司来南京开展工作对接,再到宁河“两城故事”产业对接合作协议,种种迹象表明,合肥与南京的距离越来越近。

产业协作

“要占优势,必须全面合作。”曾钢举例说,“工信部刚刚公布的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入围名单中,很多都是远程合作,体现了时代潮流和国家重点支持的方向。” 。在曾刚看来,无论打造产业链还是产业集群,两地合作都将成为重要趋势。

根据南京、合肥签署的《宁合·合肥“两城故事”产业对接合作协议》,两市将建立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定期会商机制,沟通协调产业对接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合作,持续开展两市产业融合对接活动,推动重点产业发展载体深度协作,在智能制造、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开展产业协作、交流与互补发展以及其他特色和优势双方的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现场,两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近40家企业进行了供需对接,如南京埃斯顿、LG新能源、梅山钢铁等南京企业并与钢铁、江淮汽车、合力股份等合肥企业进行了交流,介绍了各自的企业和产品,并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对未来的合作进行了规划。

程叔曾在《合肥即将领先》一文中分析。今年前三季度,合肥工业增速领先26万亿元城市,新能源汽车产量正式进入第一梯队。截至10月21日,合肥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突破100万辆。预计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将突破130万辆,同比增长74%,一举超越上海、西安,搅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头部城市。图案。

南京也在为这条赛道而努力,目前已经聚集了500多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包括长安、开沃、恒天等整车企业,以及新旺达、新旺达等关键零部件企业。蜂巢。如今,两市产业链合作正在开辟广阔空间。

例如,蔚来汽车在合肥、上海、南京等地设立了整车制造、业务总部、关键零部件产研等核心业务单元。其中,南京主要布局整车试制线和电驱动系统制造基地。

这也是宁河双核联动的重要缩影。事实上,从产业布局来看,合肥和南京并不缺乏契合点。合肥齐心打造“6+5+X”产业集群体系,先后培育了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6条千亿级产业链和三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等产业集群。立足电子信息、汽车、石化、钢铁四大支柱产业,南京也开始着力统筹传统产业更新、新兴产业成长、未来产业培育,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簇。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入手,宁河的“两城物语”也将走向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更多产业,释放出越来越多的融合力量。

双圆合一

不久前,南京北站枢纽工程首个工程桩钻孔,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这里也是“八纵八横”高铁网东西向河道和南北粤海通道的交汇点。打造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的新快速通道。

项目建成后,合肥南至南京高铁车程将从目前约50分钟缩短至30分钟,进一步缩短南京与合肥之间的时空距离。

两个“徽京”,握手言“合”?_两个“徽京”,握手言“合”?_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