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星辉
编辑|导演
“多年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会回忆起那个遥远的下午,当时他父亲带他去看冰块。”
1967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百年孤独》首次出版,贡献了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开篇篇章之一。 2024年,当这句话被Netflix引用在电视剧《百年孤独》预告片中时,你会发现我们对经典文本的影视想象可能还不够大胆……
图片来源B站
虽然大家都承认网络媒体彻底重塑了世界内容产业,但有趣的是,如今21世纪已经过去四分之一,严肃文学再次迎来了影视改编的回潮。
在海外,崛起的流媒体巨头开始将目光转向最难的文学名著。中国影视界,一股追寻严肃文本的新风潮悄然兴起:从年初街头热议的《鲜花》,到对文化旅游有助推作用的《我的阿勒泰》 ,再到各大视频平台的影片列表 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学内容正在回归影视舞台。
文学奖:当改编回来时
传统文学IP真的“焕发青春”了吗?
关于这个话题,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改编情况就是最好的证明。
作为中国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奖项之一,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的遗愿设立。旨在鼓励优秀小说创作,促进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繁荣发展。目前,毛奖已连续举办十一届,以每四年评选一次的节奏,奖励众多中国当代文学优秀作品。
事实上,早在我们今天熟悉的影视产业格局形成之前,获奖影片就是中国影视产业重要的活力源泉之一。据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粗略统计,以2010年为分水岭,历届最佳奖共有38部获奖作品,其中改编为影视作品的作品超过18部,占约占总数的一半。
时间线的一端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老电影《徐毛和他的女儿们》(第一版),另一端是2014年获得国际大奖的《按摩》(第八版)。三十年来,中国观众见证了一批影视获奖的成功案例,包括激励一代人的《平凡的世界》(三等奖)、《白鹿原》(四等奖)等。 ),至今仍被反复咀嚼。 (第七)、被视为谍战经典的《阴谋》(第七)等。
图片来源豆瓣
2010年以来的三届茅盾文学奖中,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比例明显增加。
第九届五部获奖作品中,王蒙的《这风景》宣布2019年启动影视改编,苏童的《黄鸟》也有电影版的消息,金宇城的《繁花似锦》——恐怕不需要太多介绍。
到了第十届,毛奖的影视改编比例进一步扩大。五部获奖作品中有四部已进入影视进程,包括梁晓声的《世界》、陈言的《主角》、李二的《英武兄弟》和徐则臣的《向北走》。
至于近期的第11届大奖,截至目前,已有两部作品的影视改编作品已经确定。东西编剧的《回声》早在获奖前就被业界看好,因此其同名剧集将于2023年3月在爱奇艺平台独家播出。 另一方面,改编自孙甘露《回声》的谍战剧《江山千里》登上腾讯视频各大剧榜,一经亮相就吸引了众多民国剧爱好者的关注。
图片来源豆瓣
不仅如此,在新的毛奖作品纷纷“登场”的同时,历届毛奖作品的改编潜力也正在被业界重新发现,不少作品甚至正在进行二次开发。比如获得第四奖的《战争与人民》、获得第五奖的《尘埃落定》、获得第六奖的《张居正》,都以新的契机进入了大众的视野。适应。
就创作周期而言,以获奖作品为代表的传统文学在影视方面一直是“慢工细作”的典范。毕竟,从文学表达到银幕形象的转变,往往需要幕后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事实上,近年来,影视作品的获奖进程其实已经明显加快。这并不是说创作端的时间被压缩,而是因为影视行业各方面的敏感度变得更高,头部企业的决策动作变得更加敏捷。
比如梁晓生获得第十届特等奖的作品《世界》,就与我们上面提到的《回声》类似。它的影视版权在获奖之前就被有眼光的人收购了。改编事宜从2018年左右就被提上日程,经过近5年的酝酿,将在2022年成为年度爆款。
就连被公认为“工期难料”的王家卫导演的剧版《繁花》,在各方齐心协力推动改编进度下,于2024年初上映,并成功播出现象级的展现。惊人的热量。
除了拿下头奖之外,嗅觉敏锐的长视频平台也纷纷抛出自己的计划。例如,爱奇艺针对文学大师的作品推出了“大家剧场”,并很快将许多2020年以后出炉的著名艺术家的新作品纳入播放列表,例如刘震云的《一日三秋》和梁朝伟的作品。小生的《中国桃李》、格非的《登春台》均榜上有名。
图片来源微博@新浪电视台
如果说新鲜的文学作品就像等待绽放的花蕾,那么这朵IP花的花语一定是“慢慢来”。说传统文学重回娱乐战场或许并不为过。
产业需求的两种视角
那么严肃的文学名著究竟为何如此受欢迎呢?
首先,影视文学IP的需求发生了变化。
回顾IP热潮初期,《花千骨》等一批成功先例的出现,开启了中国影视行业全面瓜分网络文学IP的时代。几大领先的网络文学平台已发展成为影视行业最主流的IP源。
图片来源豆瓣
近十年来,得益于网络创作者多样化、丰富的想象力,无数关于异世界、虚构王朝的故事让观众们津津乐道。以读者审美定义的典型叙事重塑了影视行业,“大英雄”“大女主角”备受争议和喜爱。
然而,尽管网络文学的世界丰富多彩,但任何媒介都必然有其弱点。受限于网络文学的连载模式和商业机制,特定的故事类型很难在其生态中大规模发生,这给传统文学留下了广阔的舞台。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发现与近年来备受青睐的获奖IP有很多共同点:时间感、多个家庭、跨度大、平民史诗……各种网络文学中罕见的特征构成了独特的护城河对于严肃文学来说。 。
比如,剧版《人间》聚焦周家三代人的生活,描绘了五十年来普通人经历的坎坷坎坷。极长的时间跨度让作品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让观众见证了大时代下小人物的选择和责任。
同样,张艺谋导演的《主角》也讲述了一个跨越近半个世纪的传奇。 《主角》中的著名秦剧演员回忆了秦娥从一个放羊的孩子到著名的“秦剧皇后”的成长历程。她的兴衰与秦腔、历史息息相关,落地点极为宏大。
自开播以来就备受关注的《向北走》,与上述两人也有着不少默契。 “北上”涉及运河沿岸的许多家庭。剧中的人物因时代的变迁而有着不同的命运,他们随着时间和文化的长河漂流前行。
图片来源豆瓣
可以说,经过筛选出版和获奖的传统文学内容,凭借其精妙而密集的文本,保证了其自身的稀缺性。再加上《人间世界》等既受欢迎又受欢迎的作品的实际成绩,就不难理解影视界对传统文学IP的看好信心。
其次,除了适配器之外,还有另一只大手在主动翻书,那就是作为供应商的传统文学界。
要知道,数字媒体崛起后,传统出版业面临客观竞争压力,增量影视改编提供了重要的新出路。
据《综艺新闻》报道,梁晓声作品影视版权独家代理姚晨曾透露,梁晓声《人间世界》影视改编成功后,其公司已将影视作品出售6部传统文学作品的版权。此外,《人间》播出后,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品影视改编版权价格大幅上涨。没有奖项加持的作品,也可能达到每部数千万元的价格。
图片来源豆瓣
因此,为了进一步盘活优质严肃文学作品,包括作协在内的各方都在有意识地推广文学IP影视版,积极与长视频平台和地方机构合作。
2021年,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与芒果TV在北京签署《文学资源共享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模式为,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向芒果TV提供第一手、最新的文学IP资源信息,芒果TV负责这些文学资源信息的储备、筛选、展示和开发。
随后2023年,中国作协与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合作搭建“全国文学作品版权保护与发展平台”,向作家征集适合版权发展的文学作品,对作品进行筛选和审核,并集中上架。不同影视制作人的定向推荐展示。
总的来说,正是这种产业互动,加速了纸媒作品与云端的连接,最终推动传统文学改编的又一个春天。
现实主义进入网络写作?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传统文学IP的复兴不仅是行业双方的选择,也是内容市场现实主义回归的标志。
当然,现实主义并不是传统文学的全部,但《人间》、《花儿》等多部获奖IP作品所获得的全民关注,已经印证了《激情岁月》、《花儿》等前辈作品的实力。 “金婚”给世纪初的人们带来了启发。观众基础仍然极其扎实,现实的故事仍然能够打动中国公众,这是最大的共同点。
图片来源豆瓣
从这个角度回望过去十年的互联网IP热潮,虽然针对年轻一代审美兴趣的优质作品层出不穷,但仍有一大批拿着电视遥控器的沉默观众,还没有完全满意。有时我们会短暂地忘记,“情感价值”并不是一个只为年轻网民服务的术语。
在此背景下,每隔几年颁发一次的文学奖项显然不足以满足广大各代用户的需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IP开发端的强烈需求,反过来又向网文创作上游发出了明确的信号。
对此,现有网络写作源码平台开始加大对现实主义题材的支持,相对边缘的网络写作类别受到了以往罕见的关怀和关注。
比如最近在央视播出的热门新剧《胡同家族》,讲述了时代变迁下三个家庭的生活轨迹。原作来自奇幻作品旗下珊瑚文学,是少有的社会题材网络小说。
图片来源微博@iCoral文学
珊瑚文学平台自成立以来,就将影视改编放在了更高的战略地位,因此会积极签约具有出版和影视改编经验的创作者。从《巷子里的人》的成功来看,这种有别于传统的网络文章运营方式,确实为一些现实的内容提供了被看到的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晋江、起点等传统网络大写手频频通过有奖征文比赛、扶持计划等鼓励一些创作者开展现实主义创作,点燃“冷门”赛道,点燃起点火花。
图片来源阅文集团公众号
与此同时,关注现实的稀缺属性也成为许多新兴IP阵地的突破口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平台就是被业界公认为“影视改编新人”的豆瓣阅读。
作为网络文章连载平台,豆瓣阅读在用户量和订阅规模上仍难以与历史悠久的主流网络文章平台竞争。不过,作为IP孵化网站,豆瓣读书近年来确实做得很好,尤其是一年一度的征文大赛“长度拉力赛”,为影视改编贡献了不少新鲜血液。
豆瓣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不仅拥有独特的用户和创作者,而且懂得如何主动引导现实题材的创作。比如,在今年结束的第六届长篇拉力赛中,悬疑组“特别欢迎关注社会问题的内容”,女性组“则期待写家庭生活、人物肖像的作品”。鲜明的平台态度直接影响作品的输出方向。最终孵化出许多具有鲜明现实题材和特色的潜在新作。
图片来源豆瓣
总体而言,在严肃的文学叙事重新回归观众视野的当下,IP改编也走到了细分化发展的十字路口。网络文学首先揭示了现实主义的可能性,与传统文学的复兴齐头并进,共同开启了IP来源多元化的趋势。
最终,故事的使命是什么?为寻求解脱的人击中甜蜜点,为向往浪漫的人编织爱情,为凝视历史的人复制过去,为奔走于世间的人雕刻传奇……是否是头奖或者网上的一篇文章,此时此刻观众想要的是好东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刺猬公社编辑部,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