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2024年智驾普及:全民智驾时代来临,消费者追求先进自动驾驶体验

作者:软荐小编      2024-12-06 14:01:41     84

今年8月,余承东表示:“全民智能驾驶时代已经到来”,将智能驾驶的竞争推向白热化阶段。

2024年下半年,智能驾驶价格将开始下降至20万元以下。 7月份以来,深蓝S07、小鹏MONA M03、Aion V霸王龙等多款支持智能驾驶的新车陆续上市。

其中,小鹏MONA M03上市48小时内销量超3万辆,9月、10月、11月连续三个月交付超万辆; Aion V霸王龙10月销量突破9000台;广州车展前夕推出的小型车鹏P7+上市当天就收到了超过3万辆的订单。

今年7月,甲子光年智库在《2024年自动驾驶产业研究报告》开头透露,汽车智能化正在普及。 54%的汽车消费者将智能水平列为购车时的重点考虑因素。他们追求更先进的自动驾驶体验、更智能的座舱环境和更个性化的驾驶乐趣,对高端智能功能越来越感兴趣。强的。

全民智能驾驶时代真的到来了吗?

10万+级汽车配备智能驾驶

过去,30万元车型是搭载L2级及以上高端智能汽车的入门车型。然而近两年来,主张“技术平等”的主机厂正试图将高端智能汽车带入更深的市场。

7月底,搭载华为乾坤智能驾驶ADS SE版的深蓝S07上市,售价14.99万元-20.79万元。官方的口号是“全球最便宜的华为智能驾驶车型”。上市三个月后,深蓝S07累计销量30968台,同比增长12.4%。

今年8月,小鹏MONA M03上市,售价11.98万元-15.58万元。顶配版搭载小鹏XNGP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支持城市NGP+高速NGP+全场景智能停车。是当时同价位唯一的高端智能汽车车型。

11月7日,小鹏P7+正式上市。如果不考虑仅有200台的限量版,小鹏P7+的售价为18.68万元至19.88万元,全系列价格落在20万元以内。上市当晚,小鹏P7+订单量达到31,528辆。

比亚迪高级车_比亚迪高级轿车_

来源:小鹏汽车

智能驾驶车型的价格不断考验底线。目前市面上最便宜的智能驾驶车型宝骏悦野的最低售价甚至达到了7.98万元。它搭载卓宇科技视觉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无需依赖高精度地图,通过纯电动感知和车辆导航信息即可实现高速导航功能。 ‌‌

与整车相对应的,高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也“卷起”。去年10月,好墨智行发布了城市NOA解决方案,售价8000元;今年3月,大疆汽车推出了售价7000元的高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大疆表示,整个“7V+100TOPS”系统的硬件成本仅为7000元,这将使一辆15万元的客车具备可在全国范围内行驶的城市领航功能。这还不是极限。四维图新甚至将其自主研发的“AC8025芯片+地平线征程3”一体化座舱、出行、停车解决方案的成本控制在2000元以内,甚至可以在5万元的汽车上标配。

比华为更强的,6月份还宣布ADS高端智能驾驶方案降价6000元。同时,华为高端智能驾驶套餐订阅服务将从原价720元/月下调至199元/月,降幅高达72%。乾坤智甲ADS SE(乾坤智甲)一次性购买坤智甲基础版)高端功能包仅需5000元。

这一系列现象表明,“智能驾驶”确实在价格和市场层面正在加速向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普及。

智能驾驶厂商也被迫这样做吗?

低廉价格的背后,是智能驾驶厂商前行的努力。

11月25日,自动驾驶公司纵目科技召开全体员工会议:因业务达不到预期,本月起暂停发放工资,仅支付基本生活费。

2023年,纵目科技的五个最大客户——理想汽车、大力士、长安汽车、揽图汽车和中国一汽——占公司总收入的93%。估值一度突破90亿元,一度成为中国ADAS领域的独角兽公司。

然而一年后,一代智能驾驶独角兽却沦落到领不到全额工资的境地,令人心酸。

_比亚迪高级车_比亚迪高级轿车

来源:纵目科技

陷入同样处境的还有禾多科技。 2023年上半年以来,和多科技多次被曝资金链问题、拖欠工资、员工辞职、法院限制消费令等不利消息。公司的处境并不乐观。 2024年8月上旬,和多科技传出解散大数据和研发部门、核心管理层辞职、解雇员工的消息。

这场风波背后,除了价格战之外,OEM对供应商的需求变化也是原因之一。华为、小鹏汽车等厂商加速了NOA在非地图城市地区的落地,这使得不少车企纷纷拥抱能够在非地图城市地区量产NOA的供应商。一些供应商已经失去了坐到谈判桌前的机会。

其次,更多的新玩家不断进入游戏,这也给老玩家带来了很多威胁。去年下半年,旷视科技和科大讯飞双双进军智能驾驶领域,依托各自在AI和技术领域的积累,发布了自己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比亚迪高级车_比亚迪高级轿车_

来源:科大讯飞

2023年10月24日,在科大讯飞智能汽车新品发布会上,科大讯飞副总裁、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刘俊峰坦言,在智能驾驶领域,科大讯飞已经做好了迎接市场竞争的准备。为客户测试做准备。

在科大讯飞2024年中报中,汽车智能产品装备成为新的业务亮点。财报显示,2023年汽车业务继续快速增长,上半年实现营收3.5亿元,同比增长65.49%。

跨界玩家的加入,无疑加剧了行业的洗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预计未来将有更多自动驾驶企业面临运营挑战。成功上市可能给公司带来活力,否则可能面临淘汰。

比亚迪吹响普及智能驾驶的号角

市场发展如此之快,甚至还没有时间为消失的供应商感到遗憾,更激烈的竞争已经出现。

台博智库预测,2025年城市高​​端智能驾驶(NOA)市场规模预计接近550亿元,2026年将成为量产增长拐点,2027年将突破千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7%。

今年9月,比亚迪在内部会议上提出,希望明年将高端智能驾驶下放到10万-20万元的车型上,基础智能驾驶功能也计划下放到入门级车型上。

10月,比亚迪内部负责自主研发智能驾驶的两个部门——天选开发部和天朗研发部完成整合。比亚迪智能驾驶自研团队已经整合,向市场宣布“普及智能驾驶”之战正式打响。

11月,比亚迪海洋网络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张卓透露,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海洋网络的目标是在海鸥上搭载智能驾驶系统,真正实现科技与智能的平等。

2024年下半年,比亚迪普及智能驾驶的步伐将明显加快,几乎每个月都会有大新闻。

比亚迪高级轿车_比亚迪高级车_

来源:比亚迪

目前,比亚迪月销量基本可以突破50万辆。如果未来比亚迪智能驾驶车型正式下放,意味着每月至少有50万辆比亚迪智能驾驶车型投放市场。这种规模与其说是“普及”,不如说是“碾压”。

在此背景下,其他车企如何普及智能驾驶,推出更多低价智能驾驶车型,应对即将到来的“智能驾驶平权”市场竞争?

低价位车也要拼综合实力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查显示,10万+的价格区间是用户买车的主流价格区间,而这一群体的购车者也是最挑剔的。低线市场的用户在购买汽车时,更注重汽车的硬件配备(如动力、外观、内饰)和软性因素(如安全、娱乐功能)以及价格实惠的范围内。

换句话说,这个范围内的用户必须满足“需要、想要、想要、想要更多”的产品条件。

这对车企来说是一个考验,如何在10万+的价位打造出一辆动力好、外观不造假、内饰无塑料、安全性令人满意、娱乐功能齐全、智能驾驶的汽车。保证不会是亏本交易。

比亚迪高级车__比亚迪高级轿车

来源:小鹏汽车

首先,原厂配件的成本要降低,这就需要形成规模效应,通过规模来分摊成本。

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乘用车市场总销量为199.6万辆。比亚迪拿走了50万辆,吉利、五菱、长安、特斯拉、奇瑞拿走了50万辆,剩下不到100万辆。如果丰田和大众等合资企业夺走部分市场份额,那么留给新势力的就所剩无几了。

市场格局是巨头吃肉,新手吃汤。这意味着新势力想要实现规模效应,不可能一蹴而就。

由于规模效应尚未形成,我们只能努力在供应商谈判中拥有发言权。不过,并不是每家车企都能做到月销50万辆,也不是每家车企都能对供应商提出条件。那些月销数万辆的车企在与供应商的谈判中仍处于被动状态。

即使超过了这些水平,你也不能高枕无忧,因为低价还不够。汽车企业必须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消费者因为“低价”而购买你的产品,那就说明他们不是你。 “忠实客户”。如果其他品牌提供更低的价格,用户很容易被抢走。

为了赢回这群“低质量客户”,车企需要与竞争对手进行价格战——进一步压缩利润率。

因此,车企除了低价之外,还必须打造新的护城河。例如,蔚来可以将其电池交换网络分散到低价车型上。现在乐淘可以共享蔚来的换电资源。比亚迪云南乃至一三房下放低价车型也是迟早的事。归根结底,智能驾驶普及的背后并不是简单的去中心化智能驾驶系统,而是需要一系列的考量和布局。

在智能驾驶的浪潮中,我们见证了它从高端车型到10万+市场的快速衰落,也见证了行业内智能驾驶厂商的沉浮。我从心里感叹,如今的汽车行业实在是太忙碌了。预计这一波汽车企业或智能驾驶企业的淘汰率将高于近两年。

也许2025年,威马和高合的故事会在一些品牌身上再次上演。

本文来自《点车通》,36氪授权发布。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