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独角兽公司“月之暗面”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12月5日,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连发两条消息,透露更多“金沙江创投联手多家循环智能投资机构,与月之暗面创始人杨先生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创始人兼CTO志林 “张玉涛提起仲裁”的诸多细节引发业界关注。
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只是大型模式恶劣创业环境的一个缩影。
两年前,ChatGPT 引发了 AIGC 热潮。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字节相继投资数百亿元进入大模型行业,大量初创公司和风险投资团队也涌入。无论是平台巨头还是创业团队都认为这将是一场颠覆性的科技浪潮历史上。
幻想结束了,大型AI模型的发展放缓,平台巨头和创业团队纷纷涌向应用开发。整个行业经历了从蓝海到红海的剧变,创业竞争从技术竞争转向用户增长、产品上线、商业化。
一位AI大模创业者告诉Tech星球,很多初创公司推出的B端AI产品的效果远远没有达到客户的预期,导致回款和续约都困难。 C端缺乏重磅级应用,用户难以获得海量。
一位AI大模型赛道的投资人表示,很多崇尚技术至上的公司已经到了应用阶段,没有增长或变现的空间。如果投资者的情绪从信任转变为怀疑,公司后续的融资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越难。
仿佛按下了“快进键”,AI大模创业热潮加速从融资火爆到激烈竞争,再到备受质疑的科技创业周期。
2024年接近尾声,AI大模型创业进入调整期。现阶段,企业要么寻求收购,要么裁员,甚至选择离开。
ChatGPT诞生两年后,创业淘汰赛正在加速进行
AI大模型淘汰赛将于今年5月按下加速键。
今年5月,为了吸引用户,云厂商发起了推理算力价格战。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阿里云、百度智能云、腾讯云、科大讯飞等相继加入降价行列,将大模型推理算力价格降低90%。
大厂商、巨头发起的价格战首先会冲击行业内的初创企业。他们变现困难,利润微薄。随着行业毛利下降,自身发展节奏也被打乱,快速商业化成为难题。被放到了桌子上。
一位行业从业者告诉Tech星球,大厂商天生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规模优势,能够以更低的边际成本提供服务。目前大厂商提供的低价策略已经远远低于初创公司。成本线,无法跟进。
此前,搜狗创始人、百川智能创始人兼CEO王小川也判断,随着今年5月份国产大车型的价格战降至免费,To B车型市场将更快繁荣,但尾部企业将退出从竞争中。路。
被收购是很多大型AI模型创业者最理想的结果。一位企业家告诉Tech星球,AI产业的增长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市场需求增加和盈利模式创新。许多公司已经无法维持运营。 “与取消或暂停业务相比,被收购至少意味着生存。 ”
今年10月底,AI垂直领域的大型样板公司波形智能被智能手机制造商OPPO收购。从2023年成立到被收购,Waveform Intelligence已获得两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兰驰创投、西湖创投。被收购后,Waveform Intelligence在后续声明中表示,“产品和公司仍在正常运营,没有受到影响”。
波形智能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放眼全球市场,美国科技巨头也在从人工智能初创公司获取核心人才和技术。今年8月,人工智能初创公司Character.AI被谷歌以25亿美元估值收购。 6月,亚马逊宣布与Adept达成技术许可协议,其联合创始人和部分团队成员加入这家电子商务巨头。早在三月份,微软还以 6.5 亿美元收购了 Inflection AI。
随着人工智能创业进入动荡期,一批中高技术和产品人才也在流动。今年下半年,波形智能创始团队被打包进OPPO负责交互产品,而旭智科技创始人秦宇嘉、零号预训练负责人黄文浩-One Everything Model,先后加入字节跳动...
一位资深猎头告诉Tech星球,“目前,一些大公司会不遗余力地寻找初创公司相应业务的高管,直接用大笔资金招聘人员。”
这些动作都表明,经过2022年底至今的两年热潮,大机型市场已经进入盘整期。就像过去其他行业的创业趋势一样,曾经包围初创公司的资源最终又回到了大型制造商手中。
明星初创公司与投资者作对
让AI大模型创业变得更加困难的是融资放缓。
据橙IT数据显示,今年以来(1月1日至12月5日),国内AI领域已发生融资案例439起,融资总额超过564亿元,约为去年的80%。据粗略估算,今年AI领域平均月融资金额不足50亿元。
一方面,机构撤资现象普遍存在。据清科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境内对外投资活动中的早期投资、VC、PE机构数量同比分别下降23.9%、19.2%、25.2% -年。
另一方面,不少投资者的耐心正在逐渐耗尽,与企业的关系也出现裂痕。今年11月,大模特明星创业公司“月之暗面”向前投资者发起仲裁,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一位一级市场从业者表示,像《月之暗面》这样进入仲裁阶段的案例并不多。他表示,在风险投资高度集中的行业,投资人与创始团队之间发生纠纷的情况并不少见,常规的解决办法是通过谈判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 《月之暗面》的方向堪称业界特例。
不过,上述从业者也认为,随着AI大模创业市场环境恶化、退出周期延长,原本和谐的关系逐渐变得紧张,反映出投资机构与投资机构之间信任崩溃的趋势。企业。
一位AI创业团队成员告诉Tech星球,今年他们确实感受到了来自投资者的压力。 “我们与投资者和创始团队有过几次分歧,但我们最终达成了协议。”
一位私募股权投资行业人士告诉Tech星球,核心原因是融资和退出越来越难。此前投资的项目无法正常退出的比例在增加,投资机构承接的项目规模也比以前更大。风险。具体看当前的投资环境,他表示,一些优质项目因价格过高而难以推进投资进程,而廉价项目则会引起内部犹豫。投资还是不投资,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人工智能四小龙时期的人工智能投资者正在耐心等待产品的成熟和推出。大多数公司都能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不过,本轮AI大模型创投浪潮似乎正在更快结束。创业者 很难找到以前花这么多钱的风险投资机构了。
一位参与过大型企业融资的投资人向Tech星球透露,相比过去靠技术、靠前景、靠团队来投资的投资逻辑,很多机构内部的决策周期越来越长,他们会反复计算和评估新技术。对于投资回报率,“从今年的趋势来看,明年我们很可能会进一步减少投资项目的数量。”
越来越难的游戏
AI大模型行业蓬勃发展两年多后,很多人发现大模型的“烧钱”似乎是一个无底洞。无论是企业还是投资者,都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投资回报。
得益于ChatGPT的火爆,OpenAI的年收入已攀升至约40亿美元,但AI模型开发却如同无底洞。在全球拥有1.8亿个人用户和100万企业订阅者的OpenAI也在亏损的泥潭中挣扎。根据斯坦福大学李飞飞团队发布的《2024人工智能指数报告》,OpenAI今年预计亏损约50亿美元。
从商业角度来看,基础大车型的希望已经破灭。确实不是什么好生意,能带来利润。然而巨大的资金需求和对融资的极度依赖,让大型AI模型公司越来越渴望商业化。
今年下半年,从巨头到初创企业,大家都将目光投向了AI应用领域。其中,AI搜索、AI陪伴、AI视频、AI生产力工具等赛道竞争尤为激烈。
一位大模型行业从业者认为,所谓AI应用就是降低使用门槛,商业化背后的逻辑其实是用户。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猎户星董事长傅盛也公开表示,“大机型外壳还可以,只要有用户就能赚钱”。
无论是B端用户还是C端用户,大型AI模型公司都在探索更好的实现方法。比如国内大型模式“六小虎”、智普AI、百川智能等主要面向To B市场,主打企业级应用;零一玩玩将大规模模型技术应用于AI写作、编程、医疗等多个领域。场景相对多样化; 《月之暗面》主打To C市场,主攻娱乐和社交领域。
虽然AI应用市场很大,但上述一位创业者表示,目前在应用层创业还无法与大厂商实现明显的差异化竞争。巨头的触角正在延伸到各个商业场景,加剧了创业的难度。困难。
就像字节跳动副总裁朱军今年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豆宝”这个名字的含义一样。他说,豆宝的意思是“无所不包”,意思是工作、生活、学习的所有需求都被覆盖,寓意是普遍适用。助理的产品愿景。 QuestMobile数据显示,自2023年8月上线至2024年5月,豆宝月活跃用户超过2600万。截至9月份,月活跃用户接近4200万。
如果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标准来衡量,豆宝等巨头背后的大机型产品尚不能算是时代的超级应用。然而,对于初创公司来说,未来可能要与巨头展开百战百胜的竞争,才能找到机会。开始对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任雪云,36氪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