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成立四周年之际,“AIR开放日”如期举行。
继人工智能大模型之后,“具身智能”成为科技圈热议的话题。相信这是实现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必由之路,将迎来万亿美元的蓝海市场。
英伟达CEO黄仁勋、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等大咖纷纷预测,“随着智能基础模型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时代即将到来,未来机器人的数量可能会超过人类。”
如此前景广阔的技术发展道路,谁都不想错过“掘金”的机会。
如今,国内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学术流派,以及以华为、腾讯为代表的工业流派,数百家机构纷纷涌入“实体智能”赛道,再现“百团大战”的场景。 ”
时下流行的“实体智能”科技概念会是“泡沫”吗?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才投身于此?这次中国有机会“领先”吗?
针对大家热议的问题,搜狐科技对话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副教授周古跃。
周古跃是大疆创新核心团队成员,创立并负责计算机视觉、智能制造、无人机等技术和产品团队。曾带领团队突破小型无人机机载自动驾驶系统关键技术。相关技术广泛应用于大疆集团所有无人机产品中。
2020年11月,在智能化发展的热潮下,周古跃决定加入清华智能产业研究院,成立协同视觉与机器人实验室(DISCOVER Lab),开展智能机器人、人机交互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作为智能制造行业的“老手”,周古跃认为,无论是无人机还是“实体智能”都脱离了智能自动化技术的本质。因此,现在的工作不是“转身”,而是延续。 。
会不会是“泡沫”?
所谓“具身智能”,就是让AI能够“进化”,具备人类在现实物理世界中感知、交互和决策的能力。
尽管人类对机器人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实体智能”的概念在去年才真正流行起来,是在大型人工智能模型浪潮席卷而来之后。
今年的机器人大会上,展位上人头攒动,近百家企业带着形态各异的机器人来到现场比拼。下棋、写书法、跳舞、做家务、搬运货物……机器人的表演纷纷受到观众的好评。
大家对“体现智能”的前景充满期待,但随着每次机器人更新进度放缓,其市场热情似乎正在降温。
特斯拉新一代“擎天柱”人形机器人并没有像大家期待的那样出现在今年的“We Robot”大会上。反而传出“机器人现场表演是手动操作”的丑闻。其他机器人不再带来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
很多人疑惑,“具身智能”会不会是“泡沫”?
周古月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认为,“我们常说的‘泡沫’通常是指技术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从技术迭代周期来看,手机需要一年,机器人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确实,产品还没有达到想象的完美程度,但从技术不断发展的角度来看,它并不是‘泡沫’。”
目前,周古月领导AIR DISCOVER Lab团队,致力于探索Real2Sim2Real(RSR)架构,以实现真实世界和模拟训练数据的闭环循环。在模拟训练方面,实验室搭建了高保真模拟器(DISCOVERSE),并成功将渲染引擎与物理模拟连接起来。
“我相信,即使现在人气消退,未来某个时候也会再次兴起,20年内就会是能看到好的产品和应用的东西。就像人工智能一样,从深度学习开始,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看到好的产品和应用。” “发展过程中,现在才逐渐应用于视频、图形等方面。”周古月说。
谈及当前“实体智能”发展面临的挑战,周古月表示,“机器人的迭代周期长、成本高,机械臂、汽车等成熟实体有限,导致优质产品有限。”此外,硬件一致性是一个缺陷,仅仅因为一个机器人调整得很好,并不意味着其他机器人运行相同的程序也能很好地工作。这些问题在任务较差的行业中一直存在。执行的可重复性。”
《大航海时代》
在周古月看来,“我们现在正处于‘实体智能’的‘发现时代’,很难说谁会发现新大陆,但他们现在都在路上了。”
无论是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科技巨头,还是初创企业,周古跃认为,每个人都有机会首先实现机器人的“GPT时刻”。
他判断,“三五年后,我们将迎来‘实体智能’的决定性时刻。现在大家都在预热,先搭建框架,寻找应用场景。五年后,供应链成熟,用户也成熟。”而且技术也会比较成熟,到时候大家都会用出自己的大招。”
机器人还要多久才能走进寻常百姓家?
这就是周古月心中的“白月光”。他认为,“硬件产品进入市场通常存在‘第四代规律’,当技术迭代到第四代时,就会向大众推广。按照机器人两年迭代周期计算,再过六年,将逐步走向大众市场。”
“20年内,机器人将能够完成至少70%到80%的家务。在发展过程中,如果像马斯克这样的一些商业领袖站出来,以一己之力加速整个行业的发展,也许技术爆炸时期会更早到来。”
科技巨头纷纷涌入
对“具身智能”的热潮也影响着就业市场。
随着技术的演进,科技巨头“扎堆”转行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许多深耕自动驾驶、无人机领域的人才正在转向实体智能的发展。
据悉,原小米汽车自动驾驶产品技术总监刘芳辞职,创立Amio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地平线副总裁、原软件平台产品线总裁于一男也离开公司加入“具身智能”。他计划开展相关业务,专注于消费品。
周古月认为,“这个趋势是事实。从行业来看,随着自动驾驶的发展,如今市场格局逐渐明朗,龙头企业领跑,其他一些玩家出局,行业对人才的持续需求正在减少。另一方面来看体现智能,通过行业的蓬勃发展,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其能力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很多人都会选择朝着时代机遇的方向前进。 ”
但他也提到,“机器人和自动驾驶还是有区别的,特别是在算法设计方面,所以研发工程师职位更倾向于培养一些年轻人从一开始就系统地接触机器人领域。”
自“人工智能战争”打响以来,中国一直被认为处于追赶地位,这不禁让人怀疑,中国是否有机会在这条“实体智能”赛道上“领先”?
周古月认为,“从整体上看,中美两国的发展路径不同。美国在‘从0到1’阶段具有优势,而中国的发展阶段处于‘1到100’阶段。”阶段,且后期周期较长。” ”
“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有成熟的供应链体系,有勤劳勇敢的人民。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认为机器人领域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