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2024年即将结束。
如果让我用几个词来形容过去365天的中国汽车市场,我给出的答案似乎集中在:颠覆和神奇。
颠覆的是传统燃油车时代的原有格局。随着不可逆转的电动化转型浪潮,老王的谢幕和新王的登基正在悄然发生,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局面和势头也被彻底逆转。
更神奇的是,整个市场似乎一片欣欣向荣。在诸多利好因素的助力下,销售数据屡创新高。终端消费者的购车热情仍在被激发。然而,从大多数整车厂的角度来看,似乎怨声载道、怨声载道,甚至生存都成了问题。
总之,表面的光鲜亮丽和背后的温暖温暖,形成了日益鲜明和讽刺的反差。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现在正处于最关键的十字路口。对于所有留在牌桌上的参与者来说,由他们决定走向哪个方向。
最近,我听到一个有趣的观点:“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只有三条不可动摇的护城河:比亚迪的规模效应、华为的智能化、小米的营销。”
我完全同意这一点。至于什么是“护城河”?简单直白地说,就是一家车企最出色的长板。任何人想要在短时间内赶上或超越它,几乎是不可能的。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想分别讨论以上三个部分。
首先是比亚迪的规模效应。
在刚刚过去的11月,这个“大魔王”的销量再次突破了50万辆大关。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12月份保有量继续突破50万辆是肯定的。另一方面,全年预计将达到423万台以上。
顺势而为的另一个花絮是,作为中国合资品牌的巅峰之作,大众集团2019年囊括旗下所有品牌和进口车业务,总销量恰好达到423万辆。换句话说,今年比亚迪即将用亮眼的表现,去攀登另一座曾经令人畏惧的山峰。
明年呢?按照这位自诩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军者”长期以来的决心和野心,似乎至少500万辆才是底线,这是企图占领中国汽车市场四分之一的份额。
而且随着规模效应的日益强大,你会发现比亚迪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成本控制、新品上市节奏、赚钱效率等维度的优势将以恐怖的速度持续提升。
回过头来看,它的舵手王传福为何敢说:“当前的时代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而不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时代。如果一家车企在未来3年不奋力向前—— 5年,绝对没有机会。而且未来3-5年,中国汽车市场整体或者不同细分领域还会继续打价格战。”
显然,仍在滚雪球般不断增长的“规模效应”才是他心中最充沛的信心,尤其是在20万元以下的细分市场。随着马太效应的不断加剧,比亚迪正变得几乎所向无敌。
其次,是华为的智能化。
只是想举一个关于该部分的例子。搭载华为乾坤智能驾驶ADS 3.0和鸿蒙座舱的新款揽图梦想家,迅速从老款的不温不火到直接脱颖而出。本周销量甚至突破2000辆,堪称高端MPV。市场颠覆者的姿态。
虽然不能说华为对销量的增长负有全部责任,但在我看来它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毕竟,随着行业的发展,成熟的智能体验在购车者选车过程中的权重还在不断增加。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做不好就投入强者的怀抱”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不可逆转的主题。
新款揽图梦想家的走红似乎刺激了很多犹豫不决的围观者。不管我多么坚强,最终我还是不得不选择把我的“灵魂”交给华为。
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味道好极了。
无独有偶,单就高端辅助驾驶而言,作为试驾过数款产品的媒体小编,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华为系列”车型的整体体验确实是最好的。其在智能化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其他主机厂无法比拟的。
更重要的是,判断智能的好坏,除了功能本身的成熟程度外,中国汽车市场实际上正在打一场所谓的“心理战”。华为通过各种疯狂洗脑的手段,彻底统治了中国汽车市场。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华为的权重还在不断增加。
此外,还有小米的营销。
借用京东CEO刘强东的名言告诫:“不要在营销上与雷军竞争。他能把小米手机卖到几百亿,绝对不是一个普通人。”此时此刻,我也想送给这里的汽车同仁。
过去几年,不少品牌叫嚣要打压特斯拉Model 3,但最后却发现,能与其竞争的只有月交付量稳定在2万台以上的小米SU7。
外观设计足够亮眼,整体配置没有失误,最终定价也比较合理,这无疑成为了热销背后的“催化剂”。
此外,很大一部分激励都集中在:“雷军确实很擅长营销,给这个产品带来了很多附加值,让其真正在行业中突围而出。”
最终,小米SU7抓住了天时、地利、人和。尽管全系列版本的提货周期依然超过20周,也就是5个多月,但依然挡不住铺天盖地的订单。
众所周知,就在本周一,工信部再次发布新车目录,小米第二款产品YU7榜上有名。一时间各大社交平台都充斥着这件事的消息,甚至夸张到了微博热搜。
很快,雷军亲自喊话:“今天,工信部官网公布了小米汽车全新SUV车型小米YU7,预计明年6、7月份正式上市。为什么这么宣布呢?”我们希望YU7测试车能够尽快去掉厚重的伪装,帮助我们进行更全面、更细致的长期大规模测试,以保证产品质量,做出更好的产品。”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小米YU7的速度不会很快。
一天后,针对其名字引发的巨大争议,雷军再次澄清:“很多人问YU7怎么读?就读YU-7吧。等它发布的时候,我们会详细解释为什么命名为YU-7。”这边走。”
看似随意的回答,让房间里充满了悬念。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不禁感叹:“对于小米汽车和整个团队来说,有这样一个懂营销又愿意亲自做的老板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尤其是在产品越来越同质化的时代,谁往往会告诉谁能卖掉汽车。”
这种看不见的“护城河”往往很难复制。对于其他主机厂来说,也许你可以模仿雷军的操作,但你永远学不到其背后的精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崔立文,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