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2024年大模型发展趋势: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的漏斗模型解析

作者:软荐小编      2024-12-17 10:03:07     86

亨利·切斯布鲁(Henry Chesbrough)曾在其著作《通过技术创新获取利润的当务之急》中提出了创新“漏斗模型”。开放式创新鼓励百花齐放,但最终只有10%的技术能够穿过这个漏斗,成功到达目标市场,进入下一阶段的商业化和产业化,而剩下的90%的技术逐渐淡出公众视野。想象。

2024年的大模型经历了漏斗秩序的残酷考验。

2020年模型比赛__模型公开赛

2023年伊始,业界最关心的问题是“中国能否培育出顶级大车型”。次年,国产大车型数量爆发式增长,已注册上线上线服务的大车型数量已达100余款。

那么到了2024年初,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变成了“这么多大模型我们该如何消化利用?”

如今,经过百款之战,基本大车型已经“去九留一”。具有市场活力、用户活跃度较高的大型机型中,只有约10%的机型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大规模的商业市场也从百家争鸣到汇聚成两股力量:

首先是以互联网和云计算公司为代表的科技巨头,包括百度的文信模式、阿里巴巴的统一模式、腾讯的混元模式、字节跳动的豆宝模式、华为的盘古模式等。

二是以“人工智能六小虎”为代表的头部初创企业,如智普AI的智普轻颜、零千物的易大模型家族。

2020年模型比赛_模型公开赛_

可以说,2024年大模型将经历一次完整的“漏斗模式”。但在重资产的大模型行业,竞争远比一般技术更加残酷。我们预测99%的大型车型将失去产业空间。所以,本次模型淘汰赛还没有结束。接下来,基础模型的创新漏斗将进一步收窄,只剩下三四种产品作为AI基础设施

我们还需要花一点篇幅来回顾一下2024年的大型模型淘汰赛,还剩下哪些种子选手。

穿越漏斗:2024 年大模特淘汰赛

2024年国内外的大模型格局都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在海外,OpenAI、谷歌、微软等巨头依然屹立不倒,而Stability AI、Adept、Humane、Reka AI等众多大型模型初创公司则在排队出售。

国内的情况也大体相似。以互联网和云厂商(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京东、字节跳动)为代表的科技巨头,以及融资能力突出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人工智能六小虎)成为大模商业市场的动态竞争者。

潮水退去,海滩上的岩石露出来,工业界和学术界制作大型模型的热情也随之消退。 2024年我们就能看到更加清晰的大模型商业模式。具体来说,大模型要成功渡过漏斗需要三种力量:

1.可持续的资源投资。 AI大型模型是一个重资产行业,而缩放法则在2024年仍然有效。随着模型不断变大,训练新模型所需的高质量数据和计算量也在不断增加。就像爬山一样,一步一个脚印。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数据等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以字节跳动为代表。

模型公开赛__2020年模型比赛

字节跳动2024年才开始全面投入大机型,5月份推出的豆宝大机型迅速在行业内崛起。 9 月份日均 Token 使用量超过 1.3 万亿,而 5 月份为 1200 亿。凭借此前霍山云基础设施和人才团队的积累,以及今年的大规模招募和投入,几个月之内就建立了优越的壁垒。

2.快速迭代的模型能力。字节跳动的姗姗来迟、快速反超也说明,大的AI模型并没有特别安全的护城河。模型能力不断贬值。随着新的和更先进的模型版本的出现,旧模型不再有价值;有了开源模型,具有类似功能的闭源模型就会被开发者抛弃。这就需要模具厂不断开发新的、更强大的机型,迭代老机型。

2020年模型比赛_模型公开赛_

例如,文心大模型就受益于百度芯片、框架、模型、应用的全栈布局,以及飞票深度学习平台与文心的联合优化。文心大模型的迭代速度始终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024年,百度推出了文心大模型4.0工具版以及基于文心大模型4.0的文心大模型4.0 Turbo,进一步提升了推理速度和效果。模型的快速迭代有助于增强用户和开发者的信心,增加使用粘性和付费意愿。

_2020年模型比赛_模型公开赛

3、可变现的商业渠道。模具厂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基础模型的研发上,还体现在后续的商业推广上。

2024年,大车型将从“价格战”走向“自由战”。 5月,字节跳动将国产大机型市场价格带入“厘时代”。随后,文鑫大模型宣布两款主力模型ENIRESpeed和ENIRELite完全免费。随着模型进入自由时代,模具厂必须有其他业务渠道才能实现收入并收回大型模型的初始投资。

其中,大多数科技巨头直接控制用户数据、应用产品和渠道资源,让大型AI模型触达终端用户并价值付费。例如,百度文库App通过AI改造,基于文心大模型推出了智能PPT、智能图画书等一系列AI功能。其付费用户增长迅速,目前AI月活跃用户数千万。

_2020年模型比赛_模型公开赛

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有望凭借前沿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在商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六小虎”中,零一万武明确表示不会放弃预训练模型。目前,基于易系列基础模型的标准化能力,零壹物物正在深化业务场景的垂直精细化,推出数字人解决方案“如意”和营销短视频解决方案“万事”。

总的来说,2024年的大模型行业将意味着大模型陆续推向市场后,要面临狭窄的“漏斗”退出,经历一轮艰难的淘汰赛。互联网和云计算巨头以及少数AI独角兽已成功跨越漏斗,进入下一阶段。

回顾战场:2024年大车型商战

2024年淘汰赛的洗礼将淘汰9个大车型,让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只剩下10%左右的大车型进入决赛。

从结果来看,大模型呈现出“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那么,这些强者是如何从战场上出现的呢?如果说2023年,大模型的关键之战是基础设施之战,各模具厂都在不遗余力地建设训练大模型所需的计算集群和高端硬件资源,那么2024年,大模型的关键之战是基础设施之争。车型将转向商用市场的争夺战。

争夺活跃用户,今年大模的商务市场有两个主题:

主题一,烧钱营销。

基于大模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产品可以通过向用户提供服务来完成商业化转型,这也成为大模型最直接、最快的商业化路径。 2024年,AIGC产品爆发。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登记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11月,我国共登记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309个。 AIGC产品众多,功能大量重叠。因此,模具制造商必须通过大规模、高频次的营销和营销活动来争夺活跃用户,增加用户群。

2020年模型比赛__模型公开赛

据报道,《月之暗面》、《智谱》等都在营销上投入了大量资金。 Kimi智能助手单个用户平均获客成本高达30元。

这些砸钱上市的AIGC产品有效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用户基础,但也必须承认,它们最终能激活多少商业价值尚不清楚。

主题二是面向应用。

大模特有可能不烧钱买流量就能赚钱,不亏本就能赚钱吗?然后你需要去申请。走向行业,走向广大用户和开发者,通过价值付费、项目付费等实现商业化,2024年“大模型可以投入使用”已经是事实。

第一个是代理,使大型模型更有用。大型模型的应用已经从AI助手转向智能代理,比如豆宝、Kimi、文小燕等,可以自动拆解指令并执行一些简单的操作。 “自动驾驶”的水平更好,大大提高了技术的可用性。

_模型公开赛_2020年模型比赛

其次是使大型模型更易于使用的工具链。闻心智能平台、字节跳动Button、阿里巴巴同易钱文等都推出了智能代理技术和工具链支撑能力,让普通人可以快速、低成本创建自己的智能代理。其中,押宝“AI应用”的百度在智能代理生态圈布局最为全面。推出APP构建器、Agent构建器等开发平台,以及本地部署的一体机等硬件,支持C端和行业用户开发专属代理。字节跳动的按钮也非常好用。用户可以复制官方优质模板,快速完成基于私有数据的智能代理开发,并发布到字节跳动等产品上。

“花钱买量”和“以用换量”是2024年大车型商业化争夺战中交织在一起的两大主题。模具厂可以综合运用这两种方式来保证大车型的用户基础和市场。活力,稳定了现阶段的领导地位。

进入总决赛,2025年的大模式将会有哪些变化?

消费技术有一条基本规则:简化复杂技术以解锁突破性应用。就像我们平时发送电子邮件时一样,我们不需要探究其背后的SMTP协议。当我们使用手机支付时,我们不需要了解其背后的加密技术。这种“代码隐藏”的简化使得该技术更易于使用,因此可以更快地采用和扩展。

由此,我们可以预测底层模型的“决赛”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

模型数量变少。科技巨头和AI初创公司主导的大型模型将不断被洗牌,只剩下3-4个基础模型作为支撑各种下游应用的基础设施。在这个过程中,投资的可持续性、迭代速度、商业化能力仍然会发挥关键作用。互联网企业和云厂商获胜的机会更大。

_2020年模型比赛_模型公开赛

使用进一步简化。目前,大模型技术的使用仍有简化的空间。例如,代理开发尚未实现低代码或零代码。一旦涉及到个性化场景的专业插件、知识库、数据处理等,开发项目的复杂度就会变得更高,阻碍了一些行业专家开发出更专业的解决方案。智能代理,限制了B端大模型的爆发。因此,2025年,智能体开发和专属模型训练应该变得更加简单和万无一失。零基础想要入门AI开发的读者不妨期待一下。

生态变得更大。每个人都可以开始AI开发,涉及到私人敏感数据的训练和分析以及各种个性化的功能需求。因此,基础模型工厂不能仅仅提供底层模型的简单封装,还必须支持本地训练和部署。多种模式的调用与组合,更多样化的发布渠道,需要基础模具厂将AI硬件、AI终端、垂直模具厂、渠道合作伙伴等纳入自己的生态系统,共同满足用户定制需求。 “朋友圈”有多大,也是2025年的一大车型竞争点。

_模型公开赛_2020年模型比赛

2024年,底层模型的中场战斗落下帷幕,进入决赛。随着大模型的漏斗已经缩小到最低限度,人工智能应用的漏斗才刚刚开始爆炸。听着,“人人都可以使用人工智能”的2025年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藏虎,经36氪授权发布。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