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揽子政策助力经济转型与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者:软荐小编      2024-12-21 21:03:18     76

“一揽子政策的出台,对改变经济下行趋势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对弥补供需失衡造成的产出缺口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政策出台的节奏也起到了积极作用。”这次从过去的小步调转为大力度扭转市场,预计对股市、楼市、投资、消费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短期的政策刺激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解决问题。解决持续内生动能问题,必须推动经济转型。”

12月21日,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4年年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达了上述观点。他还就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王一鸣表示,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这是基本共识。从当前经济运行形势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供需力量呈现不完全平衡,供给侧强于需求侧。结尾。

“前三季度GDP增速为4.8%,增速高于4.8%主要是供给侧。比如前三季度工业生产非常强劲,工业增加值增长5.8%同比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同期GDP增速,无论从需求端还是消费端来看,供给过剩的过剩主要是通过出口来释放的,因此出口普遍定价。在人民币,今年比较坚挺,增长大概6.2%。

消费数据典型地反映了短期政策刺激解决持续内生动力问题的难度:6月至8月,GDP增速分别为2%、2.7%和2.1%。 10月份数据受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强劲推动。 11 月份升至 4.8%,但回落至 3%。

王一鸣认为,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是,如果需求持续走弱,是否会传导至供给侧? “现在看来就要发生了。从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数据来看,上半年是正增长,但三季度却是负增长。因为供大于求,价格上涨。”工业品持续回落,规模以上企业利润难以明显改善,未来需要避免消费和投资联动下降的趋势。”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经济增长曲线与趋势线仍存在差距。王一鸣表示,这与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变化有直接关系,比如劳动力负增长。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正转为负。加上人力资本因素,增长基本为零。随着老龄化加剧,储蓄下降,资本形成的贡献也下降。未来,必须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从传统发展模式来看,过去长期面临下行压力或外部冲击时,主要采取投资拉动增长的模式,通过发行债券、项目拉动投资。但值得注意的是,投资往往会转化为供给。之所以供给大于需求,也是因为对供给侧的重视。 “在目前的模式下,投资扩大的空间在缩小,投资的边际回报率也在下降。因此,我认为能否转变为政府培育消费、消费引导投资的模式,是值得研究的。” ”

从发展动力来看,房地产低迷带来的缺口也需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冲,且有一定难度。过去最大的推动力是房地产。 2021年销售额峰值为18.2万亿元,去年为11.6万亿元,收缩6.6万亿元。今年前十个月销售额负20.9%,全年销售额约为9.2万亿元。根据Push这个数据,从18.2万亿缩水到9.2万亿,缩水了9万亿。如何对冲差距也是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当下,王一鸣建议,首先要通过技术创新培育和发展新动能:创新模式要从“跟随”模式转向“引领”模式;创新产品应从过去以成套终端产品为主转向以基础材料和零部件为主。 、组件和软件的突破;从过去的集成创新模式转向鼓励原始创新的模式,也需要在制度设计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目前,这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主要体现在原创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被他人掌握、缺乏领先的尖端科技人才等。 “以前我们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太注重从源头做起。现在我们需要从源头做起,从基础研究做起,我们的基础研究是2023年基础​​研究占研发的比重将为6.77%,远低于经合组织15%至25%的平均水平。

此外,王一鸣还建议提高金融服务和经济转型的适应性。 “我们的金融体系是在传统工业化时期形成的,非常适合传统工业化模式大规模、集中的融资需求。现在我们需要技术创新,这种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与技术创新并不完全匹配。”比如,科技创新有风险,而金融机构追求回报的稳定性;创新需要“长钱”,意味着持续投入,而金融机构则倾向于给予“短钱”;中小科技企业则需要“小钱”; ”,金融机构也更愿意大项目给‘大钱’,因为成本都差不多,科技公司注重研发,轻资产,金融机构需要抵押贷款,如何改变这种模式,我认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本次论坛上,多位专家提出风险投资PE、VC的发展需要新的制度突破。王一鸣认为,除此之外,还需要研究传统银行体系如何支持科技创新。过去曾尝试过投贷联动模式。未来如何利用现有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来降低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的风险。更好地匹配风险和回报。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