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泛知识类短视频热潮:知识盛宴如何真正有营养,大平台如何布局

作者:软荐小编      2024-12-23 10:05:28     110

常识短视频越来越受欢迎。这场“知识盛宴”怎样才能真正有营养呢?

可汗学院的软件_可汗学院安卓下载_可汗学院软件不能用

山东财经大学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副教授宋浩(右一)正在给学生授课。他在B站已有246万粉丝。(受访者供图)

被誉为“学习网站”的B站,有近千名老师“up主”进驻,其中包括近300名大学教师、专家学者,常识视频播放比例达到45%。

同样,在抖音平台上,过去一年常识性内容的播放量同比增长74%,有136万条评论说“我学会了”……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采访发现,去年疫情期间,大批高校教师“连上互联网”,瞬间搭建“云课堂”进行教学。随着生活和学习恢复正常,网民对于打破壁垒、走出象牙塔的知识需求不降反增。

在这条曾经的“孤独赛道”,为何吸引大平台入局?教师变身“up主”的初衷是什么?这场“知识盛宴”如何变得越来越有营养?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教师的“新身份”

“标准的理科生,但喜欢人文思维,更喜欢憧憬未来新技术下的生活。”这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赵斌在B站个人空间的“个人签名”。作为“周更新主播”,赵斌用短视频分享和讲授深刻的话题-如何做研究?

赵斌拥有非常好的计算机技能,能够熟练操作编辑软件。他曾在“MOOC”平台制作过自制视频,对开放课程教学并不陌生。去年疫情期间,大学生通过在线课程在家学习,但一些在线课程平台无法承受过多的流量。经过反复研究,赵斌发现B站更加开放、兼容,于是他将自己制作的视频上传到B站。站立。

“对于研究生来说,他们可能希望以简短易懂的方式获得撰写SCI论文的技巧,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告诉他们如何理解科学,如何理解科学研究,学会如何将科学成果转化为科学成果。”研究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赵斌表示,当很多“铁杆粉丝”抢到“沙发”或者“催更新”时,都会觉得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

“很多学生来到B站是出于兴趣自发学习,效率和效果会好很多。”赵斌说。

山东财经大学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副教授宋浩通过早先安排的视频课程“试水”。 “八年前,我正在教第一批学生,当课程进展到线性代数时,教学任务因其他安排而暂停。”宋浩说,他在讲课中通常会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运用复杂的数学概念。因此,在更换老师后,不少学生反映,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理解。

“越来越多的学生响应,所以我决定将课程录制成音频供学生下载。没想到,一周内下载量就超过了千次。”宋浩说,于是他干脆买了一台二手DV机,把视频录制下来提供给全校所有学生观看。

如今,宋浩在B站拥有246万粉丝,随着粉丝的需求越来越复杂,宋浩开始开设不同类型的课程,视频涵盖了大一、大二需要学习的科目大学的。 “我想做中国的‘可汗学院’可汗学院的软件,致力于让每一个中国学生,无论是小学还是大学,都能通过视频学习数学。”宋浩说。

杨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青年讲师。他被称为B站的“国文系老师之光”、“宝藏老师”。他在理论课上经常插入学生熟悉的各种例子,能轻松引用当下流行的文化现象。其中,《文论》系列视频浏览量达2​​45万次。 “这说明现在大家都有学习理论的需求,渴望将自己对艺术和美学的理解系统化。”杨宁表示,通过开设短视频课程,他深刻认识到自己所教授科目的价值。

记者注意到,疫情以来,短视频平台内容的理性价值加速回归。 《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内容生态系统洞察报告》显示,用户对科普、纪实知识相关内容的需求有所增加。知识型和实用型泛知识内容需求分别增长21%和16.7%。娱乐需求略有下降。

《孤独的轨迹》越来越热闹了

据抖音10月13日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该平台目前覆盖1259所大学。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的账号粉丝数最多; B站上,名师学者粉丝总数超过5500万、超过10万的有近70家。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罗翔拥有超过1878万粉丝。他是B站粉丝增长最快的人,目前是“全站粉丝数最多的up主”。 ”。

记者注意到,随着科普知识领域的内容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多的学者、院士开始尝试在短视频平台上科普知识,有的还定期将知识内容与直播相结合。一位业内人士坦言,人们渴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获取知识,资本也以极大的热情挖掘流量入口。

那么,这场“知识盛宴”的营养价值到底如何呢?

记者采访发现,学生的高涨热情很大程度上是“up师傅”老师能够坚持下来的最大原因。一直使用课堂直播录音的宋浩,每个可以上传到平台的视频都会录制4-5遍。

“‘板书’的过程必须要表现出来,这不仅是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的,也是我教学的‘核心法宝’。”宋浩说,每次上课都要携带相机、三脚架和麦克风,录音时也经常出现问题。有时学生遇到三脚架、麦克风问题等都会导致素材“报废”。

但学生们的积极反馈却让宋浩有很大的获得感。他向记者讲述了网站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私信:一个男孩大学四年数学考试没及格,重考几次后仍然不及格。大四看到宋浩的视频后,他花了半年多的时间学习,学完了宋浩的所有视频,毕业六个月后就通过了考试,拿到了学位证书,并顺利找到了工作。

此外,一些小众学科知识也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喜爱。赵斌告诉记者,之前在“慕课”上上传视频的主要原因是每年他的专业入学的学生只有几个或十几个人。他觉得费了这么大功夫准备的课程最后却只有很少的人听,有些浪费。

于是,赵斌就萌生了制作视频,让更多人看到的想法。在B站,他上传《景观生态》等课程后,就收到了粉丝的“更新”提醒。 “新媒体时代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寓教于乐的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赵斌说道。

更多平台用户认为,短视频与知识的结合,让知识本身、知识传播者和接受者都受益匪浅。 “虽然我考不上复旦,但这并不妨碍我成为一名复旦老师。”类似的评论经常出现在B站;在抖音平台上,越来越多的人获得新知识、获得感悟。统计显示,过去一年抖音视频评论中,虽然有111万条评论询问“怎么做”,但也有136万条评论说“我学会了”;有86万条评论提到“看不懂”,有254万条评论说“我明白”。

最后,平台教学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师生沟通模式。网络独特的氛围使学习更加活跃。记者在B站看到,每次打开学习视频,都会看到开头和结尾充满了“老师你好”、“谢谢老师”等弹幕。这已经成为B站用户“云上课”的基本礼仪,而“每节课”之后,总有用户自觉成为“课代表”,总结内容要点或分享拓展相关知识。评论区。老师们也经常出现在评论区,点名表扬“班代表”,讨论不同的问题。观点看法。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蔡丹君表示,每次更新视频后,她都会耐心阅读所有评论和评论,并一一回复提出严肃问题的私信。 “与‘云生’的互动主要是‘解惑’。”蔡丹军说,“网络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身份,也许比任何一种课堂都更需要教育者‘无差别教学’。”

如何把常识这块“蛋糕”越做越大

业内人士认为,继前几年娱乐内容主导视频平台之后,泛知识视频引领平台发展的关键时期已经到来。精品化内容是短视频未来在泛知识领域发展的关键。大众对泛知识视频的硬核、纯粹、信息性内容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从过度娱乐到严肃知识传播,短视频平台的内容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相关机构近期对2015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63.9%的受访者认为科普短视频最大的问题是内容同质化严重,50.3%的受访者认为科普视频传播伪科学。现象中,43.6%的受访者指出常识性短视频容易出现侵权问题。

记者还发现,在一些科普视频中,不同的短视频博主似乎在科普。然而,当查看同一话题时,发现很多博主其实只是观点相似的“搬运工”。 12426版权监测中心发布的《2020年中国网络短视频版权监测报告》显示,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共监测侵权短视频3009.52万条,独家原创作者侵权率高达92.9%。

此外,不少接受采访的年轻网友认为,伪科学泛滥也成为知识短视频的一大问题。比如有的博主说话很不负责任,内容看起来也很有逻辑性和可信度。但仔细想想,他们并没有理解事件本身。他们只是因为看了一些视频评论,觉得自己很明白。这件事其实只是坚持别人的意见而已。

艾媒咨询CEO张毅分析,泛知识短视频竞争的关键在于内容质量。 “内容粗制滥造、追随潮流、缺乏科学依据的现象非常普遍,与用户期望相去甚远,从而产生信任风险。缺乏信任的产品,无论是采用会员模式、广告模式还是其他增值模式,都很难被消费者所接受。”实现良性循环。”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平台应不断完善算法机制,为用户呈现优质内容,为优秀创作者提供更多展示机会。包括完善账号认证机制、建立黑名单制度、禁止不合格创作者擅自发布专业知识内容;加大审核力度,自觉过滤“伪科学”内容可汗学院的软件,明确标注有争议的信息,提醒用户谨慎判断。 ,防止不良信息传播。

此外,鼓励内容创作者与大学、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等机构深度融合,发现潜在专业人才,打造高素质内容创作梯队。只有更多专业力量的参与,才能推动整个行业内容创作水平的提升,帮助优质内容引领正确的价值取向。 (本报记者路畅参与采访:邱兆祥)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