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开展“清浪·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管理”专项行动,要求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查杀”被严格禁止。通知明确,严禁利用用户年龄、职业、消费水平等特征对同一商品实行差异化定价行为;提高优惠促销活动透明度,明确说明优惠券领取条件、发放数量和使用规则;客观、真实地说明优惠券严禁使用“来不及”、“路过”等提示性词语掩盖未能领取的真实原因。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南开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陈兵表示,大数据“剥削”主要体现在经济学上的价格歧视,即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不同的价格。相同等级、相同质量。当商品或服务质量较高时,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陈兵提到2021年胡某某诉某旅游公司侵权责任纠纷案。原告胡某某诉称,某旅游平台预订的酒店价格远高于酒店显示的实际挂牌价格。浙江省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胡某某通过旅游公司APP预订的酒店客房价格远高于零售价,该公司构成欺诈。公司作为App的网络服务商,有义务、有能力、有必要对利用其平台发布高价房源信息、赚取高额利润的不当行为进行监管。
本案中,App上出现了第三方中介提前零成本囤货,并在合适的时候翻倍价格的“炒房”行为。但该公司并未履行平台主体责任,没有进行有效监管。公司始终打造“低价”、“安全”的品牌形象,让消费者有合理的理由充分信任并相信App上显示的价格应该低于或至少不高于酒店正常对外公布的价格。销售价格。
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公司上述不当行为,使胡某某陷入了对交易标的的误解,也陷入了对公司基于充分信任而获得的优惠交易价格的误解,最终作出了不真实的意图表达。 ,实际支付的价格远高于零售价。公司应对欺诈行为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伟认为,解决大数据“杀熟悉”问题面临诸多挑战。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平台对新用户进行补贴、推出无向随机补贴、差别化调整折扣等,均不足以构成价格歧视。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雷表示,大数据“扼杀成熟度”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利用其垄断地位所实施的垄断行为,对市场竞争、消费者造成损害。和公共利益。
陈兵在调研多家互联网公司时发现,目前很多网络平台使用的人工智能算法与传统算法有所不同。 “传统算法是预先设定的程序,结果可预测,而如今的大规模神经网络模型算法具有自学习能力,输出结果难以预测,风险不可避免。”
“算法利用大数据打造用户的全面画像,一条消息并不能代表单个用户的所有维度。‘逆向驯化’初期可能会实现降价,但后续算法会根据订单量来决定,等等,用户仍在继续购买和使用相关服务,价格也可能会上涨,这会让算法变得更加‘智能’。”陈兵表示。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谢永江认为,算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于普通消费者甚至执法人员来说,很难做到算法的透明性和可解释性,但监管部门可以反过来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下订单。 “可以通过算法分析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平台可以采取定向定价。同样,也可以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规范大数据的‘杀熟’行为”和反垄断法。”谢永江说道。
“算法运行应遵守公平正义的价值观。”陈兵表示,相关互联网企业应该定期修改算法,监管部门应该对其进行监管,让算法更加规范、更加透明。
2024 年 12 月 27 日版本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