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小米汽车首台SUV标准版售价预测:能否低于20万元?2025年交付目标30万辆

作者:软荐小编      2025-01-04 09:02:09     193

小米汽车首款SUV标准版售价能否跌破20万元?

2024年的最后一天,雷军在小米汽车厂进行了长达4个多小时的跨年直播。他不仅做了年终总结,还正式公布了2025年30万辆的销售目标。

过去的一年里,小米汽车的全年交付冲刺目标已经两次改写,从最初的10万辆到12万辆,然后再次提高到13万辆。小米汽车全年累计交付汽车超过13.5万辆。

小米汽车成为行业的鲢鱼,不仅扰乱了新势力的竞争格局,也为小米集团打开了新局面。 1月3日,小米集团一度涨至每股36.25港元,股价再创新高,市值也达到9000亿港元的高位。

2025年中,小米汽车首款SUV也将亮相。不过,关于小米汽车YU7的信息,雷军在直播中却很少提及,吊足了大众的胃口。

据《豹变》独家获悉,小米汽车YU7只有一款纯电动车型,没有增程式车型。与特斯拉Model Y相比,标准版售价可能会低于20万元,并有选配车型。可能在20万元到30万元之间。价格跨度很大,也延续了小米汽车SU7之前的定价风格。

2024年,小米汽车SU7无疑将成为汽车行业最大的黑马。进度条已经到了2025年,届时竞争将更加激烈。小米能否继续带来更大的影响力?

01 首款纯电动SUV如何定价?

仅一款车型,小米汽车就实现了月销量2万辆。这样的出色表现,给了小米汽车很大的信心。

2024年的最后一天,雷军在直播中设定了2025年30万辆的交付目标。也就是说,30万台的交付目标将由小米SU7和小米YU7这两款量产车共同承担。

小米YU7暂定于2025年6月或7月上市,实际完整交付周期可能只有5个月左右。 2024年,小米SU7将在9个月内交付13.5万台。由此来看,小米SU7仍将是新一年的销量主力。

对于量产才一年多的小米汽车来说,交付30万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雷军还在直播中表示,“很多车企可能工作了十几年,销量却没有超过30万辆。即使是当今最好的汽车制造商比亚迪,也花了10年的时间才突破了30万辆。”

花300亿造车,小米站上9000亿港元高点_花300亿造车,小米站上9000亿港元高点_

理想汽车的目标是2023年实现年销量突破30万辆,从2024年新势力销量榜单来看,实现这一目标将顺利挺进2024年前三的位置。

不过,市场更多的关注点却集中在了小米的新车上。工信部披露的信息显示,小米汽车YU7注册的产品型号为XMA6500LBEVA1,采用纯电动动力系统。其车身尺寸长宽高分别为4999*1996*1600mm,轴距为3000mm。它是在小米汽车工厂生产的。

据“豹变”介绍,小米YU7机型主要分为标准版和高端版。标准车型配备磷酸铁锂电池,暂定电池供应商为富迪;而高端车型则配备三元锂电池,电池和电芯供应商均为宁德时代。

按照行业规则,如果在同一平台上开发,SUV的成本将比轿车高出2万至3万元。即便如此,小米YU7的市场价格可能会低于小米SU7。

据接近小米汽车的内部人士透露,为了冲势,小米YU7标准版的售价可能会在20万元以下,高配版的售价也将控制在27万元以内。 2025年将根据销量做出决定。推出小米SU7改款机型。

从小米SU7此前的定价路径来看,这一直是市场的热点,也是品牌与用户互动的有效起点。

为了让小米汽车更具成本优势,2024年上半年,小米等将与宁德时代共同建设电池智能制造工厂,其中宁德时代持股51%,北汽西线持股39%,京能持股科技和小米汽车各持股5%。

不同车型有不同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据《豹变》介绍,小米YU7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包括激光雷达和纯视觉两套技术方案。小米YU7标准版没有配备激光雷达,全车配备了约11个摄像头。高端版本除了摄像头之外还配备了激光雷达。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普通版还是高端版,小米YU7搭载的摄像头数量可以说是业界摄像头装机数量的极限。

一位芯片供应商告诉《豹变》,小米汽车对车载芯片的要求非常高。

可见,入局较晚的小米汽车还是希望通过更高的硬件标准来弥补数据上的不足。

02 激发智慧和雄心,迎来关键之年

智能驾驶能力是目前车企赢得用户青睐的重要砝码。它不仅考验车企的技术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成本。

_花300亿造车,小米站上9000亿港元高点_花300亿造车,小米站上9000亿港元高点

2025年,小米汽车端到端算法和功能部门的研发重点将是践行“端到端大模型+纯视觉解决方案”的技术路线。通过减少激光雷达的数量、增加视觉比例、提高小米技术的同时,降低造车成本。

端到端算法与功能部是小米汽车2024年年中新成立的部门。由原“感知”、“调控”两个二级部门重组合并而成。它负责激光雷达和非激光雷达设备的开发。两套激光雷达技术方案。

对于高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过去国内比较主流的路径是通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硬件感知路况,基于大量规则代码解决问题。不过,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车企更喜欢纯粹的视觉解决方案,利用高清摄像头感知路况,利用神经网络模型来模拟人类驾驶。

市场对激光雷达的态度也各有不同。作为纯视觉解决方案的支持者,马斯克曾批评LiDAR,认为LiDAR是自动驾驶中的“错误解决方案”。他认为,在复杂的道路驾驶环境中,模拟生物神经网络和眼睛的视觉系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一位为汽车厂商提供算法解决方案的技术人员告诉《豹变》,搭载激光雷达的汽车会让整个智能驾驶过程更加流畅,尤其是在一些极端场景下,比如灯光昏暗,从黑暗到明亮的隧道和雷雨天,甚至在一个端到端的大模型,只有纯视觉解决方案的摄像头才会有识别障碍物的概率,而配备激光雷达,这个问题就可以大大避免。

目前,小鹏汽车在国内已经放弃了激光雷达,转而采用纯视觉方案。

出于安全和冗余考虑,小米汽车现阶段仍会保留激光雷达。 12月31日,小米汽车正式宣布“车位到车位”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先锋版已开始推送,支持车辆自动驶出车位、自动开启等功能到达目的地时的停车位。

是否配备激光雷达也会对整车厂的成本产生影响。小米汽车也在努力实现端到端的大模型+纯视觉解决方案,目标是进入自动驾驶第一梯队。

激光雷达取消纯视觉方案的技术路线需要大模型的支持,以及大量的实际道路数据采集和不同场景下高效的后端数据训练。这一直是起步较晚的整车厂的一个短板。

在此前的广州车展上,小米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叶航军也表示,智能驾驶团队2025年将重点做两件事:一是2025年初实现全面量产并交付车位尽快从停车位到停车位。 。第二个目标是积累有效数据,一年内实现数据较大突破,实现端到端性能最大化。最终,智能驾驶将从“会用”转变为“好用”。

直播中,雷军还辟谣了小米汽车斥资100亿元打造小米SU7的传闻,“这确实是一个误会,我们在汽车研发上花费了超过130亿元,我们有工厂建设, 1万多块钱,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工资支出已经达到了300亿左右。”

小米耗资超过300亿元的造车业务还为小米集团带来了其他回报。如今,小米集团市值已达9000亿港元高位。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