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2023年人工晶体国家集采政策解读:平均降价60%,白内障治疗新选择

作者:软荐小编      2025-01-08 10:02:28     191

记者

_晶体涨价_人工晶体市场分析

山东省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生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国家人工晶状体集中采购政策。郭兆瑞 摄

人工晶体市场分析__晶体涨价

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眼科主任谢美芬(左)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杨迅、刘超摄影报道

_人工晶体市场分析_晶体涨价

甘肃省兰州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宋正清(中)和同事在公司仓库检查人工晶状体。本报记者 宋朝军 摄

人工晶状体又称人工晶状体,可以通过手术植入来替代人眼中浑浊的晶状体,相当于更换了眼睛的“晶状体”。植入人工晶状体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手段。

2023年11月30日,第四批国家组织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批量采购(以下简称“全国集中采购”)开标,中选人工晶状体耗材价格平均下调60%。精选国内外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产品,保持临床使用的稳定性,提供更丰富、更多元化的产品供应。

其中,非散光单焦点人工晶状体仍是主流。国内企业爱博诺德的无散光单焦点镜片是最受欢迎的人工晶状体产品,价格从2500元/片下降到近800元/片;美国强生公司新一代单焦点镜片已从1万元/片降价。降至1100多元/件。

对于高端人工晶状体,此次国家集中采购也包含在内。其中,美国爱尔康公司的景深延伸晶体从11000元/片下降到3500多元/片,高性能三焦晶体(不散光)从23000元/片下降到3500多元/片。 8900元/件以上。

2024年,国家集中采购降价后的人工晶状体产品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如何保证患者能用上降价的人工晶状体?如何保证供应、监管质量?在患者受益的同时,医院和选定的公司可以获得哪些好处?记者走访了多个省份。

来自世界各地的患者使用国家集中采购精选的人工晶状体

家住浙江省温州市的陈大爷今年70多岁了。由于严重白内障,视力模糊,双眼视力只有0.2。 2024年,陈大爷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浙江眼科医院)接受了白内障手术。并且使用的是国家购买的人工晶状体。 “我已经很久没有把事情看得这么清楚了。”陈叔叔说,现在双眼视力已经恢复到1.2了。

“我父亲用的人工晶状体原价是7000元,国家集中采购后,价格降到了2500元,便宜了很多。”陈叔叔的儿子说道。

湖南的患者也使用了降价人工晶状体。在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唐银秋接受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视力恢复了,现在看得很清楚了。 52岁的唐银秋被诊断为“双眼复杂性白内障、双眼高度近视、双眼黄斑视网膜前膜”。植入手术用的人工晶状体是997元。 “全国集中采购前,这款人工晶状体的价格在3000元左右,与之前相比,我省了2000元。”唐银秋说道。

另一位视力也恢复的人是65岁的杨宜兰。在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白内障手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她已经看得清楚了。入院前,杨依兰犹豫了一会儿。她有两个担忧困扰——“一是害怕手术,二是害怕价格”。

在成熟的技术模式下,切口小于3毫米,采用局部麻醉。医生用了不到10分钟就顺利完成了手术。关于价格,医生也给杨宜兰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款适合她的人工晶状体原价近2300元,但全国集中采购后价格下降了一半以上。

77岁的潘阿姨来到山东省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时,心里忐忑不安。她患有白内障,双眼视力只有0.05。医生建议手术,但潘阿姨担心治疗效果,所以先给她的左眼植入了人工晶状体。

“手术很快,十分钟就完成了,我没有感觉到任何疼痛。”术后第一天,拆掉纱布后,潘阿姨的左眼视力就提高到了1.0。一个多月后,潘阿姨再次来到医院,顺利完成了右眼的手术。 “就像两只眼睛里都有镜片一样,现在连手机上的小字都看得清楚了。”潘阿姨拿出手机示范。

国家集中采购后,潘阿姨使用的人工晶状体价格从1778元下降到997元,大大减轻了她的个人负担。

督促医疗机构按时、按量采购精选产品

为了让患者及时享受国家集中采购带来的价格折扣,医疗机构必须按时、按量购买和使用精选产品。对此,各地医保部门也采取了相应的监管措施。

为保证医疗机构优先选用所选产品,湖南省医保局要求各医疗机构在采购周期内每年签订一次协议。续签协议采购量原则上不低于上一年度采购量。

“我们要求医院确保各中选企业产品的约定采购量完成。对于超出约定采购量的部分,医疗机构仍应优先使用中选的人工晶状体,直至采购周期到期。”湖南省医保局药品定价与招标采购处二级研究员敖斌表示。

填写医疗机构采购要求对于国家产品集中采购的顺利实施尤为重要。如果报告的需求量明显高于或低于实际使用量,则后续可能会出现无法完成约定采购量或采购的产品不足以使用的情况。

浙江省医保局指导医疗机构合理报送需求,通过历史采购情况、人工晶状体产品信息等协助医疗机构科学报送。

“济南市医保局收集了近两年医疗机构人工晶状体使用情况信息,将医院需求量控制在近两年平均使用量的80%-150%,确保使用情况的准确性。报告数量。”济南市医保局药品价格与招标采购处工作人员徐春玲说。

医疗机构确定采购量后,医保部门要加强监测,督促医疗机构完成采购计划。

在湖南,依托医保信息平台药品、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子系统,按照“月度监测、年度考核”的要求,各级医保部门将定期监测所选眼内镜的采购进度。镜头,并明确在每个采购周期结束后进行评估。浙江省医保局也加强了实施监督。通过数字系统,可以实时在线查看各医疗机构的实施进度,并定期公布入选产品和未入选产品的采购比例。

“在本轮全国人工晶状体集中采购过程中,信息化管理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兰州市医保局医疗服务管理科科长马立平表示,从申报数量到签订正式协议,工作人员都能掌握一切情况,提供信息服务,进行精细化管理。

进入正式采购和使用流程,系统的监督和监督功能更加凸显。现在,马丽萍一到办公室,就登录系统查看实时采购进度。如果某医疗机构采购进度明显缓慢,医保局工作人员会在协调沟通群中提示。

定期与医疗机构联系、现场走访了解集中采购产品的采购进度、比较同一耗材的精选产品与非精选产品的使用比例,已成为济南市医保局工作人员的常态。 “如果某医疗机构的采购进度明显低于应完成的采购量,我们会及时沟通,如果采购进度没有达标,我们也会上报。”徐春玲介绍。

济南市医保局定期对重点类别进行抽查,要求各医疗机构提交书面采购进度。 “医疗机构报送的数据必须由党组织书记、院长签字确认,并加盖医院公章,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准确。”徐春玲说。

根据采购计划的实施情况,各地也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按时、按量采购的医疗机构,医保基金剩余余额一般作为激励,主要用于向相关医务人员支付绩效工资,鼓励其优先使用所选产品。

对采购进度严重滞后、未完成约定采购数量、大量使用非精选或高价精选人工晶状体的医疗机构,各地将采取通报批评、约谈主要负责人等措施。负责人,并致函医护人员处理。同时,强化医保协议约束,对未按要求执行计划的,纳入医保绩效考核和违约责任、医保拒付等处置措施。根据情节轻重,采取工资、扣押金、中止协议等处理方式。

督促入选企业保质保量供应产品

确保中选企业能够保质保量供应产品,也是实施国家集中采购的重要内容。各地医保、市场监管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加大监管力度。

湖南要求中选企业按照采购合同备货供货,选择配送企业,建立应急储备、库存和产能报告制度。中选产品产能不足的,须提前向省医保局报告。中选公司必须按照协议,督促自选配送公司及时响应订单、发货。

济南市医保局建立了投诉对接机制。医疗机构会将产品供应不及时等问题反馈给中选企业,中选企业也可以及时了解采购需求和供应配送进度。指导入选企业和配送企业建立应急储备、库存和停产报告制度,对供应配送不足的企业按程序启动备用机制。

“当企业确实出现供应困难时,我们会将相关情况报告给省医保局,经省医保局分析后,我们将启动耗材供应替代企业。对于无法保证供应的企业,我们也会采取减少约定采购量的措施,不接受参与集中采购等惩罚措施。”许春玲表示。

对入选保质保量企业,实行医保资金直接结算奖励。在湖南,医保基金直接与入选企业结算,结算周期至少缩短至1个月,加快了企业资金回笼速度,减轻了经营压力。

“医保部门要求医疗机构严格执行支付结算要求,支付结算时间不得超过耗材入库验收后的次月月底,有效降低耗材的交易成本。入选企业”。湘潭市医保局副局长黄艳艳说。

济南市建立直接结算机制,医保基金直接向企业结算集体购置金,企业缴费周期由3个月缩短至30天。截至目前,已直接结算29.82亿元,有效减轻了企业资金压力。

质量监管方面,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重点对国家人工晶状体集中采购入选产品进行管控,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整改。

在甘肃智信康德医疗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仓库内,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科副科长宋正清一行正在检查。该公司成立已近10年,相关医疗设备及耗材的经销是其重要业务。

拿起一箱箱巴掌大的人工晶状体包装,宋正清仔细查看包装上的产品信息,核对医疗器械唯一识别条码,了解公司相关资质,并与仓库经理、公司质量总监交谈。 。

“国家人工晶状体集中采购结果实施以来,兰州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已对医疗器械经营单位进行了近200次检查。”宋正清说道。

市场监管部门主要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产品合法性、来源追溯、储运合规性四个方面进行检查。如何采购和销售,产品注册或备案是否合规,交货时是否有温度、湿度等特殊要求,产品包装是否完整等都经过检查。以唯一识别条形码为例。这就是医疗器械的“身份证”。从生产、运输、配送到使用,都可以通过这个编码追溯来源。每次检查时,执法人员都要重点检查。

对选定的人工晶状体进行抽检是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普遍采取的措施,重点检测物理性能、光学性能、生物相容性等关键指标,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临床使用要求。采购、验收、入库各环节质量检验同步进行,确保所选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可追溯。此外,还要畅通精选产品质量问题报告渠道,受理医疗机构临床一线各类质量问题报告,并及时处理。

国家集中采购的产品被各地医疗机构普遍使用。

“医院目前使用的人工晶状体共有65个规格,其中60个为国家集中采购品种,包括单焦点镜片、双焦点镜片、三焦点镜片、景深扩展镜片等产品,以非球面-单焦点类型为主”产品质量好、性价比高,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和临床的需要。”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青光眼科主任、主任医师刘伟说。

为确保入选产品顺利实施,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推出“组合拳”。积极督促各入选人工晶状体企业及时在省采购平台上签订协议。通过讲解国家集中采购政策的优势,鼓励临床医生优先使用集中采购产品。同时,加大对集中式人工晶状体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的培训,努力提高手术安全性,提高临床医生对选用人工晶状体的使用意识。

2024年以来,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已为6700余名患者植入人工晶状体,全部使用国家集中采购的产品。除了在诊疗过程中向患者介绍外,该院眼科还设置了一系列展板,不仅普及不同类型的人工晶状体,还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国家人工晶状体的好处。集中采购政策。 “不少患者得知后前来咨询,并下定决心接受手术。”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李晨说。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医用耗材采购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医院每年采购人工晶状体2万多副,主要是根据医院前两年的使用数据作为主要参考。单焦点镜片产品最多,其中国产产品比例稳步上升,约占1/3。

“目前,国家集中采购入选的产品质量良好,我们将加强监测,及时反馈。”该负责人说道。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使用的人工晶状体均选自国家集中采购的近20种型号,其中既有国际品牌,也有国产品牌。 “从临床使用情况来看,两者的质量差不多,都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院长夏晓波说。

“在入选国家集中采购的企业中,湘潭市中心医院共采购了7家企业的产品,其中外资企业4家,内资企业3家。入选集中采购的产品种类丰富可以满足不同人群、不同情况的需求。”湘潭市中心医院眼科主任谢美芬说。

使用国家集中采购的产品会给医院带来哪些好处?

“首先,通过大规模集中采购,人工晶状体产品价格大幅下降,有效降低了医院消费比例,减轻了经济负担;其次,在目前基于疾病组(DRG)的付费方式下,每种病种付费 通过设定付费标准,就像‘疾病包’一样,集中采购可以规范、可视化临床诊疗流程,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节省医保资金。”刘伟说。

夏晓波表示,集中采购中选择的人工晶状体质量好,价格下降,将形成良好的引导作用,鼓励患者通过手术治愈眼病。这样,就会有更多的患者来医院就诊、治疗,有利于医生接触更多病例,提高诊疗技术。

为配合国家集中采购成果落实,一些医院也在探索运行机制改革。对符合条件的患者,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人工晶状体植入日间手术,当日住院、当日手术、当日出院。患者不仅享受到集中采购、降价的好处,还节省了住院的人力、物力成本,医院的诊疗效率也相应提高。自国家集中采购成果实施以来,该院已开展人工晶状体植入日间手术400余例。

所选公司薄利多销,付款周期缩短。

在本次全国集中采购中,爱尔康(中国)眼科用品有限公司的8个集团全部中标。单焦点、双焦点、大景深、三焦点、散光矫正镜片均选自集中采购目录。 “我们的产品平均降价幅度在60%左右。”爱尔康(中国)眼科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程志斌表示。

如果产品价格下跌,能否保证一定的利润空间?

“虽然价格下降了,但国家医保局保证了公司在全国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这相当于薄利多销,所以还是能保证合理的利润空间。”程志斌说道。

除了保证市场份额外,中选集​​中采购后的回款周期也大大缩短。 “企业及时收到现金流后,可以快速投入研发,提高竞争力。”程志斌说。

目前,爱尔康(中国)眼科产品有限公司济南经销商库存充足,保证临床使用。 “我们增加了国内总仓的备货量,并采取灵活的补货机制,确保能够满足医院订单的需求。”程志斌说道。

既要做到薄利多销,又要保证产品质量。 “按照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和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满足产品技术要求。公司将对所选品种进行抽查,确保产品质量合格。”选定的产品‘降价不降质量’,并建立追溯系统,将按照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实施要求进行产品编码、数据上传和维护。”程志斌说。

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区,安伯诺(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调度生产。在2024年实施的全国人工晶状体集中采购中,IBO Nord的多款产品入选目录。为进一步保障供应,集中采购结果实施后,企业将增加生产线,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改进生产工艺,以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持续满足临床需求。

在质量控制方面,爱博诺德成立了产品质量检验部门,并建立了风险管理控制程序,对产品安全相关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湖南瑞顺喜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多项产品入选国家集中采购,并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实施。该公司销售经理朱伟表示,通过量价配合、招采一体化,公司以量换利,保持了一定的利润空间。 “把过去分散采购的产品改为集中采购,减少了采购批次,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朱伟说。

(记者杨迅、李锐、宋朝军、窦浩)

《人民日报》(2025年1月7日第11页)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