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超级IPO即将诞生。
投资界-天天IPO获悉,香港联交所官网显示,微医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微医”)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招银国际为独家上市公司。赞助。
互联网医疗时代,微医曾经给创投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背后还有着一长串的投资人团队。早在2021年,微医就与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同行一起提交了招股书,但未能如愿。如今,创始人廖杰元带领团队,微医再次踏上上市之路。
这也将成为杭州近年来罕见的超级IPO。 “杭州有三宝:直播、短视频、电商。”除了外界的刻板印象之外,杭州的医疗健康产业也常常被忽视。然而,自世纪初“新药港”建设以来,一座生物医药城悄然崛起。上升。
企业家张一鸣正在创业,即将敲响IPO的钟声。
微医创始人廖解元,与张一鸣、王兴并称为“龙岩三杰”。
在创办微医之前,廖杰元的职业轨迹颇为不走寻常路:毕业后在林业研究所工作,后来决定跳出体制; 1999年与刘庆峰等人参与创立科大讯飞; 2003年开始担任通信科技公司总经理,参与创立中国绿线,在IT行业工作数十年...
直到后来的一次意想不到的经历:因为侄子的病,廖杰源陪家人去了七家医院十个月,接受了两次手术。最终发现诊断误诊。正是这段经历让他下定了决心——“如果我这辈子能做一件事,那就是用我熟悉的技术,让全世界的人看病不再那么困难。”
说干就干,廖解元开始报名。 2010年,他在中国绿线最后一次董事会上宣布转变方向,创立了“观号网”,也就是微医的前身。他带领团队切入互联网医疗行业,提供预约挂号、智能分诊等便捷医疗服务。
当时国内互联网医疗刚刚起步,很难适应严格的医疗制度。许多大型制造商都被医院拒之门外。廖杰元和他的团队花了6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内外网数据连接,并获得了第一个客户。此后四年,团队走遍全国,通过挂号网陆续开通了900多家重点医院的网上预约。
2014年,互联网医疗逐渐被大众接受。廖解元趁热打铁,推出了一款名为“微医”的APP,包含微医院、微医生、微支付三大主应用,涵盖电子病历、预约挂号、院内沟通、省时等。功能旨在连接医院、医生和患者。一年后,挂号网正式更名为“微医”。
廖杰元曾将微医的发展历程概括为三个阶段:五年向传统医疗体系靠拢;五年打造互联网医院。 2019年,微医开始加大ToG业务,进入第三阶段——“五年内真正用数据和智能驱动中国医疗产业升级”。
2020年,微医从天津出发,与政府签署协议。以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为主导,在全市26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部署基于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专家共识的智能专科疾病诊疗系统,启动数字健康。社区省级示范区建设。几年来,其足迹已遍布山东、浙江等7个省市。
如今,微医已连接11,500家医疗机构和约318,000名注册医生。廖杰元曾提到,第三方研究机构做过调查发现,从用户规模、营收规模、增长率等多个维度来看,微医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医疗AI公司。与此同时,我们也已经到了IPO大门。
估值:490亿,VC/PE云集,腾讯执掌
招股说明书公布了微医。
招股书显示,微医控股目前主营业务分为两大板块:AI医疗服务和数字医疗平台。前者贡献了公司大部分收入,包括健康管理会员服务、云药房和增值服务。其核心AI应用包括AI医生、AI药师、AI健康管理、AI智能控制等,提供技术支撑和赋能。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累计审核处方820万张,医生采用AI处方推荐率达99.97%。
我们来看数字医疗平台,主要包括数字医疗服务、线下医疗服务、企业会员等服务。为客户提供常见疾病的数字化信息、诊断、随访和处方,也为企业客户提供全面的健康套餐。截至同期,公司已累计向580万用户提供此项服务,并向440多家企业客户和服务商提供健康管理套餐,覆盖超过3990万终端用户。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收入计算,2023年微医已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智能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为10.6%,是第二名的两倍;它也是中国唯一一家透明的公司。一家人工智能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按人头付费和按价值付费模式提供健康管理会员服务。
不过,公司对大客户的依赖也在增加:2021年、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微医最大的五家客户分别占相关期间持续经营收入总额的5.6%。 、9.6%、22.2%和58.7%。
2021年至2023年,微医持续经营收入分别为9.62亿元、13.68亿元、18.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2%、36.2%。 2024年上半年,微医控股持续经营收入从2023年同期的8.77亿元增至18.18亿元,增长107%。
不过,微医仍然逃不开亏损问题——2021年至2023年,微医净亏损分别为25.7亿元、37.7亿元和14.8亿元。去年上半年净亏损大幅减少至4.3亿元,同比下降70.4%。
微医惊人的融资历程也被揭晓:公司自成立以来,共完成13轮融资,融资总额达14.5亿美元。 2022年9月完成G轮融资后,公司投后估值达到6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90亿元)。
细分细节,高瓴资本、红杉中国、高盛、启明创投、婺源资本、友邦保险、中投金控等数十家知名投资机构涌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伙伴腾讯。根据该公司此前的融资公告,早在2014年,腾讯就曾领投超过1亿美元,创下了行业最大融资金额记录。次年,腾讯联手高瓴、复星医药、红杉中国等完成小额信贷项目。 Medical的C轮融资达到近4亿美元。
招股书显示,创始人廖杰元目前通过新复地持有11.51%股份,并于去年1月辞去董事会职务; WD Family B Limited、WD Family C Limited 和 WD Family X Limited 为股权激励计划项下的信托工具,合计持有 9.01% 的股份;随后腾讯持股8.79%,成为第一大外部股东。
为什么是杭州?
微医总部设在杭州并非巧合。
得益于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基因,杭州在数字医疗领域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目前,除微医外,这里还聚集了智云健康、鼎香园、健海科技、健培科技、名都智云、质健科技、华卓信息、恒盛云泰、南速科技、易贝云服务等数十家企业。数字健康服务相关公司。不久前,杭州数字健康医疗服务平台微脉宣布完成2亿元D轮融资,估值65亿元。
杭州的医疗健康版图逐渐扩大:
创新药领域,贝达药业、歌礼药业、华东药业、赛诺菲等龙头企业云集;医疗器械领域,启明医疗、诺维健康等明星企业云集; CRO方面,有格美药业、药源新地等泰知名企业;还有近年流行的合成生物学,九源基因、瑞丰生物、华迈医疗、启瀚、怒龙生物等都聚集在这里,形成了“朋友圈”。
截至2023年,杭州拥有生物医药产业企业1800多家,分布在杭州钱塘区、滨江区、余杭区、萧山区、临平区组成的“一核、四园、多址”地理格局中。
以微医所在的萧山区为例。先后推出“杭州生物谷”、“前湾生物港”等政府产业平台,打造合成生物未来产业先导区,成立湘湖实验室、浙江大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打造生命健康产业生态环境。梳理2024年发布的杭州生命健康(准)独角兽名单后,萧山一举夺得20席,占全市16%。
放眼整个杭州,生命健康产业已成为支柱产业之一。截至目前,杭州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已突破1100亿元,专利数量突破1.3万项,临床批准药品总数近400个,国产医疗器械上市数量2300个,医院销售市值已突破1600亿,拥有医疗健康类(近120家独角兽企业...
外界眼中以“电商”闻名的杭州,其实早在本世纪初就创造性地提出了“信息港”和“新药港”建设,规划发展“无人港”。生物医药行业“一号工程”,乃至杭州第一家上市公司均来自生物医药——1993年上市的天目药业,是国内中药制剂第一股。
自2004年起,杭州每年都安排产业发展资金,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此后,相关政策不断涌现:2018年,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生态产业集群”目标公布; 2019年,首次提出“生物经济”; 2020年,提出聚焦科研力量高质量发展; 2021年,提议打造生物医药和健康百万富翁。十亿级产业; 2021年生物医药产业三年倍增计划; 2022 年推出的 25 项生物医学政策……仅举几例。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杭州将有超过140家医疗健康企业获得新一轮融资,涵盖创新药、医疗器械、细胞与基因治疗等多个领域,其中包括天境药业、吉泰药业、浩博药业等。融资金额超过5亿元人民币、1亿美元、1.1亿美元,成为融资领先的明星企业。 IPO方面,去年圆圆康药业、沃氪医疗相继上市,杭州上市生物医药企业超过65家。
不久前,杭州市《建设“中国医药港”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发布: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总收入达到6000亿元,生物医药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制造业力争突破1500亿元。园区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
放眼未来十年,生物医药无疑将是全球新一轮技术变革中技术含量最高、创新最密集的产业之一。这也是新兴产业战略家的必争之地。对于杭州来说,一个影响城市命运的机遇已经摆在面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天天IPO”,作者:岳潇潇,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