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这个号称有1.2亿劳动人民使用的职场社交软件,正在成为“杀猪盘”的精准信息源。诈骗嫌疑人利用脉脉上存在的真实专业信息,与平台用户发起定向聊天。
多名脉脉注册用户告诉《山报》,他们在脉脉上经常遇到诈骗者,他们涉嫌冒充微软、谷歌等领先公司的员工。对方以介绍职位或扩大行业人脉为借口发起聊天,然后诱导用户在第三方社交软件上进行交流,熟悉后引诱他们投资海外高回报的理财网站——业内俗称“杀猪报价”。
社交平台上有大量用户发帖,“新型诈骗——麦麦找工作”、“麦麦找工作遇到骗子”、“杀猪大军入侵麦麦”等。甚至在脉脉社区内,也有不少用户发帖表示,自己多次在脉脉上遭遇疑似诈骗者,“脉脉上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脉脉的监管到底在哪里?”
用关键词“脉脉诈骗”搜索社交平台
一名脉脉注册用户告诉《山报》,她从两年前就开始在脉脉上遇到疑似诈骗者,此后情况愈演愈烈。每天顶多有两三个冒充外企高管的诈骗嫌疑人加好友为好友。 “麦麦已经成为杀猪板块的新前沿。”
一位此前尝试通过脉脉找工作的女孩表示,她刚在脉脉注册并填写好个人信息和简历后,就有几位所谓的财务总监或经理加了她为好友,但三人的说话技巧高度相似。骗子,“不行,退出并卸载!”
麦麦告诉《山》,平台已收到相关投诉(假用户涉嫌诈骗),也实施了针对性的反欺诈风控策略。脉脉表示,一旦发现或举报虚假用户,经平台核实后,该账号将被永久封禁。
脉脉表示,脉脉投入了大量的技术资源,构建了全面的反欺诈风控模型。除了实名认证、职业认证、招聘认证等多重认证体系外,还为用户从注册、登录到使用App的各个节点构建身份识别。采取多种管控措施,及时阻断风险。
即便如此,仍有诈骗嫌疑人会通过平台的重重监管,获得专业认证,在脉脉平台上公然发布正式招聘信息,精准定位受害人。
一名被脉脉上的微软招聘信息吸引的用户告诉《山》,她向对方提交了简历,寻求一份工作。建立联系后,她发现对方只是为了招聘而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吸引她去一家不知名的公司。金融网站投资。
她想不明白,为什么脉脉上的正规招聘信息中混杂着涉嫌诈骗的信息?
01|名校、外企、高管
“名校背景,清北或者国外名牌大学;大公司,比如微软、谷歌、联想等龙头企业;再加上一个特别大的头衔,董事、总经理等等。”当麦麦遇到诈骗犯嫌疑人赵月梅(化名)时,她告诉《山》,在多次被诈骗嫌疑人找上门后,她现在已经能总结出这些诈骗嫌疑人的模式。
一般来说,相关诈骗嫌疑人首先会利用其个人信息来包装自己。他们往往毕业于名校,在知名企业工作,在公司内部担任区域总监或总经理级中层管理人员。
此外,多位遇到疑似诈骗者的脉脉用户告诉杉杉,这些疑似诈骗者往往没有专业认证,但大多购买脉脉商业会员。这是脉脉为用户推出的会员系统,可以添加更多好友。
“他们的套路是这样的,先开始用麦麦聊天,然后添加微信,然后诱导用户使用Teams进行交流,最后用高额的财务回报来吸引投资。”赵月梅说道。
Teams是微软推出的一款职场聊天软件。与国内社交平台需要实名注册不同,Teams可以使用电子邮件注册,监管并不完善。此前,多家主流媒体曾发布报道,警告Teams存在诈骗行为。
何华(化名)经历了被诈骗嫌疑人找上门诱导金融投资的完整过程。她说,2023年12月,与她搭讪的涉嫌诈骗犯冒充北京某公司董事长。 “对方加我后,我专门查了工商信息,他的公司名称和名称与真实情况相符。”不过,对方并没有通过脉脉的专业认证。
由于何花之前经常在脉脉扩大行业人脉,交换行业信息,所以在对方打招呼后,她并没有起疑心。 “最早,对方跟我聊了一些个人情况,说他认识一些朋友,可能会招人,如果正好符合我预期的职位,他就会介绍给我。”何华说道。
何花脉脉与诈骗嫌疑人聊天截图
她和对方聊了几次后,对方邀请她在Teams上交流。何华表示,当对方在麦麦聊天中要求继续在Teams上聊天时,麦麦并没有弹出风险提示。一开始,双方在Teams上的沟通很正常,没有涉及到财务方面的问题。聊天的话题大多是生活习惯、日常爱好等。
但熟悉了一段时间后,对方开始聊起理财、投资的话题。不少在脉脉遇到疑似诈骗者的用户表示,诈骗者的聊天套路基本相同。无论从美食爱好、职场交友、招聘推荐等不同话题出发,最终都会落到理财和投资上。
何花与诈骗嫌疑人的聊天记录
“对方一直给我发一些理财盈利的截图。”何花道:“他这话有点居高临下的意思,就好像他在打量你,就像你跟不上他一样。”
当时荷花就已经意识到对方可能是骗子,她决定好好利用这一点。何花表示,她相信对方一定要先给她赚钱,然后才能吸引她继续投资。于是,她按照对方的意愿先投入了几百元试水,很快就盈利了130元。提完钱后,她就把对方删除了,不再联系了。事情还没有结束。删掉对方后,何花在脉脉上陆续与包装和说话能力相似的高管见面聊天。
脉脉表示,针对脉脉业务场景,平台积累并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反欺诈风控模型。一旦聊天中出现“Teams、Skype、缅北”等风控模型中的高危词库,系统就会立即弹出警告,提醒用户注意防范。除了主动提示外,如果风控模型通过上下文检测到相关高风险内容,符合欺诈特征,也会主动封禁该账户。
一些麦麦用户也告诉《山报》,相比一两年前第一次在麦麦上遇到涉嫌诈骗者时,现在麦麦的举报和封禁速度更快。 “以前需要 24 小时才能得到回复,但现在我们经常在报告之前就发现自己被禁止了。”
02|职场人士社交平台,精准“猎场”
脉脉成立于2012年,最初以互联网职场起家。十年来,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职场交流社区。
脉脉一直以平台上的中高端人才为傲。脉脉官网表示,脉脉是一个级别高、密度高、活跃度高的“中高端人才基地”。该平台推出的招聘业务名为“脉脉高聘”,定位为第一家中高端人才招聘平台。
同时,脉脉特别注重平台用户的真实性,称其拥有大量用户职业身份认证,包括真实的职业教育档案、实名认证的职业身份、真实的职场观点等。
很多用户将脉脉视为拓展职业人脉、寻找工作的高端职场社区。用户通常会详细填写个人教育背景和职业经历。脉脉还将鼓励用户在填写个人信息时获得相关专业认证或教育。认证。几位与“山”交流的麦麦用户也表示,他们对麦麦的初步印象相当高端,是拓展高端职场人脉的媒介。
但也正是平台上大量的真实职业信息吸引了大量涉嫌诈骗者的注意。
“早期,我对麦麦没有防备。”在制药行业工作的凯莉表示,她经常在脉脉上扩大行业人脉、添加好友或交换个人联系方式,因此她最先警惕骗子发送好友请求。不高。曾在微软工作的赵月梅表示,当她遇到冒充微软员工的诈骗嫌疑人时,很难立即区分。 “一开始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骗局。我曾在微软工作过,对方自称是微软员工,所以我认为他可能真的是前同事来询问情况。”赵月梅说道。
一些诈骗嫌疑人还会根据潜在受害者的职业经历,精心构建类似的行业经历和个人背景,以增加其可信度。
例如,在制药行业工作的凯利经常遇到被包装成辉瑞、诺华、默克等制药公司的骗子。一位游戏行业相关人士表示,她在脉脉遇到的涉嫌诈骗者被包装为某游戏公司的合伙人。 “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家公司的老板加入了我,而且他们公司的业务也和我的工作有关,我可以拓展业务吗?”但在随后的沟通中,对方开始诱导她在Teams上交流,最后给她发了一个不知名的金融网站的链接,试图吸引她投资。
由于脉脉用户经常更新详细的职业信息,一些疑似诈骗者还会专门选择处于辞职或失业阶段的用户,以招聘、内部推荐等名义发起聊天。不少与“脉脉”沟通的脉脉用户Mountain”表示,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就成为了骗子的目标。
脉脉平台内设有多种认证方式,保证用户职业信息的真实性,如劳动合同、企业办公软件、个人所得税App录屏等。对于未通过职业认证的用户,“ !”会在个人信息页面显示,提醒用户信息真实性未通过审核。
脉脉App专业身份认证介绍
但用户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忽略相关的认证提醒。 “实际上,就像感叹号一样,有时我们换工作后并没有及时更新,”凯利说。
她经常通过个人主页上的信息识别出大部分涉嫌诈骗的人。比如,他们的职业经历简单,往往只有一段工作经历,头像多采用网络图片。此外,他们真正的朋友并不多。 “你一眼就能轻松识别出其中的许多人。”那会是假的。”
麦麦告诉《山》,麦麦投入了大量的技术资源,构建了全面的反欺诈风控模型。对用户从注册登录到使用App的各个节点建立识别策略,部署多级管控措施,及时阻断风险。
麦麦表示,具体措施包括全用户、全场景覆盖、实时处理机制等。脉脉覆盖所有用户、全场景,对地理位置进行监控,识别高风险区域、可疑IP、非法IP。设备安全识别将筛查高风险设备。行为模式分析将检测发帖、私信和添加好友的频率。实时处置机制方面,系统自动识别高风险行为并立即响应,对已确认账户采取永久封禁措施。
03|公开招聘“杀猪盘”
尽管脉脉构建了多重反欺诈和风控措施,但该平台似乎仍然存在漏洞。
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营销公关人员李水(化名)告诉《山报》,去年4月,她在脉脉上看到了微软官方的招聘信息。发行商是微软认证的公司。作为一名外籍营销总监,点击页面上的“感兴趣”后,她就开始与对方建立联系。
“对方说我的简历符合他们的要求,向我要了简历。”李水说,无论是对方发布的岗位要求的专业程度,还是对方经过平台认证的专业状况,以及平台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对于招聘要求,她一开始并没有对招聘有任何疑虑。她一直以为是微软在脉脉上发布的官方招聘信息。
疑似诈骗者在脉脉发布公开招聘
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她发现对方是冒充微软员工的诈骗嫌疑人。招募只是对方为了吸引受害者的幌子。更真实的意图是吸引她投资海外理财网站。李水表示,她多次向对方发送简历后,申请却毫无进展。当对方开始向她发送来自不明网站的理财收入截图时,她终于断定此人涉嫌诈骗。目前,上述冒充微软员工的账号已被脉脉封禁。
“按正常来说,这种事不应该发生在脉脉身上。”李水表示,注册脉脉时需要实名认证。对于专业认证,他还需要提交工作软件的名片截图和其他认证程序。然而,上述假冒的微软员工账号却通过了平台认证,甚至发布了正式的招聘信息。
麦麦告诉《山头》,招聘场景平台至少有三级审核,包括实名认证、职业认证、招聘身份认证等多种认证方式,机器+人工双重审核岗位信息、系统安全测试招聘方之间的聊天等。脉脉表示,“针对脉脉的业务场景,积累并建立了较为成熟的欺诈防范和风控模型。”
脉脉称,涉事账号于2024年4月23日通过实名认证和职位认证,并于当日发布职位空缺。该平台5月2日收到用户投诉涉嫌“杀猪盘”诈骗后,立即永久封禁该账号。本次事件中,用户被引导至Teams进行沟通,并被诱导购买金融产品。幸好用户及时识别了诈骗行为,诈骗未能得逞。
麦麦表示,当前网络诈骗的一个常见模式是:不法分子利用社交网络或招聘平台作为跳板,诱导用户转移到其他管理不完善的平台实施诈骗。针对此类诈骗行为,脉脉已经加强了对用户的安全提醒,特别提醒用户警惕任何诱导转账至第三方平台的行为,尤其是涉及理财、转账等敏感操作的信息。对于日常审查举报中发现的涉嫌诈骗线索,脉脉将主动与公安机关同步,积极配合打击犯罪活动。
脉脉表示,在招聘身份审核方面,脉脉建立了符合行业标准的审核机制。我们敦促用户保持警惕,及时通过平台举报可疑行为。
其实,在脉脉上发布企业招聘并不难。 《山》调查发现,企业获得脉脉平台认证后,相关企业员工只需获得脉脉专业认证,即可在脉脉上公开发布招聘要求。某领先互联网公司的员工告诉《山》,通过专业认证后,无需上传公司营业执照等信息,即可进入脉脉的招聘职位发布页面。
一位招聘行业人士告诉《山报》,国内大部分招聘网站对招聘人员基本采用类似的资质审核,相关漏洞在行业内屡见不鲜。
2021年3月实施的《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网络招聘服务做出了明确规定。 《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第十七条要求,从事网络招聘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网络招聘信息管理制度,并依法对用人单位提供的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核。
审核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用人单位的招聘简章; (二)用人单位的营业执照或者有关部门批准的文件; (三)招聘信息发布负责人的身份证明及用人单位的委托证明。
多位在脉脉遇到疑似诈骗者的用户告诉《山》,诈骗者有固定套路,多次遭遇后已能在交流中识别对方。与“杉杉”交流的十多名脉脉用户表示,他们没有遭受任何经济损失。
即使他们没有被欺骗,相关情况的泛滥仍然会导致用户对脉脉的认可度下降。 Kelly表示,每隔一段时间甚至每隔几天,她就会收到疑似诈骗者向麦麦发出的好友请求。 “这也太压倒性了吧。”
一些用户开始拒绝继续更新脉脉上的个人信息。赵月梅表示,脉脉现在已经成为诈骗者关注的渠道。除了聊天、招募之外,他们可能还有其他更新、更成熟的骗局,所以人们对于脉脉还是会更加警惕。
“最近我还没有给麦麦更新这份工作的消息。”赵月梅说道。 “这对我来说太不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