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赛道蓬勃发展,又一热钱涌入明星团队。
智车参考刚刚获悉,维塔动力刚刚正式宣布种子轮融资,金额近亿元。
这也是这家初创团队首次公开发声并做出正式宣布。
随着消息的曝光,各种爆料传闻也随之曝光:具身智能赛道上,一位天生强大生态的新玩家已经到来。
维塔动力的创始人正是追随百度IDL余凯的前地平线智能驾驶人工智能第一博士于一男。
Vita Power首次融资
维塔动力刚刚完成近亿元种子轮融资,由宏域资本、高瓴资本领投。
元璟资本、百瑞资本、百度创投、初心资本也参与投资。
据透露,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核心团队建设和产品研发。
主要投资者之一、地平线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于凯博士评论道:
“地平线的初衷是成为智能机器人时代的Wintel(Windows+Intel),滋养繁荣的机器人生态系统……(于)一男是地平线智能驾驶平台从0到1的建设者。在前瞻性技术方面研发和规模化具有丰富的量产经验,相信他的AI Vision将为大众市场的机器人行业带来新的活力。”
高瓴创投项目负责人表示:
“......高瓴资本从种子轮开始就投资了Horizon。在Horizon发展的九年里,高瓴始终与Horizon长期相伴,共进行了7轮投资。这种长期的支持和信任不是Horizon的投资。”不仅见证了地平线的成功上市,也为目前Vita Power团队的投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Vita Power将推动机器人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为客户和行业创造长期价值。”
其他投资者评论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包括:智能驾驶、长远发展、技术协同、生态繁荣等。
BV百度创投特别提到:于一男博士负责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基础视觉技术研发工作,期间两次荣获百度“最高奖”……
机器人和实体智能领域炙手可热,融资消息不断发生。 Vita Dynamics 值得特别关注。投资者已经揭示了核心原因。
维塔动力是谁?
投资人中的地平线和百度其实都是维塔动力创始人于一男的老雇主。
于一男,博士。来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他的研究方向是深度学习,当时还没有流行。师从计算机视觉专家、自动化所原所长谭铁牛院士。
2013年加入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Baidu IDL),继续从事计算机视觉研究。当时,于凯是IDL的执行副总裁。还有报道称,于凯也是于一男在IDL时的导师。
2015年,余凯离开百度,创立地平线。于一男追随于凯,成为地平线005号员工,后担任研发总监,在地平线拿下主机厂的关键战役中屡立战功。
2020年8月,于一男首先带领团队拿下地平线首个芯片预装量产项目——长安UNI-V。
《地平线》发布《征途3》后,于一男负责《理想ONE》的定稿并成功交付。
Ideal ONE一经推出就引起了轰动,也引起了整车厂对Horizon的关注。地平线能够获得更多的固定点,打开局面。
在这个过程中,地平线不断壮大,业务也越来越广泛。于一男后来担任软件平台产品线总裁,主要负责中低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量产和交付。
去年7月,地平线进行了业务调整,重组了智能驾驶团队,由来自华为的苏青统一指挥。
而于一男又有了新的使命,这也是地平线的初衷:
领导一支具身智能机器人团队。
Vita Dynamics的第一份官方公告也明确了公司目前的状况:
瞄准To C机器人产品,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
目前团队约有20人,几乎全部来自自动驾驶和智能汽车团队。
除余一男本人外,两位联合创始人还包括原理想汽车智能驾驶产品总监赵哲伦,以及地平线软件平台首席架构师、智能驾驶创始团队成员宋伟。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团队构成? Vita Dynamics透露了其在具身智能赛道上的真实想法。
从技术角度来看,自动驾驶汽车实际上是“四轮机器人”,两者在技术上都非常通用。换句话说,机器人是自动驾驶技术在软件和硬件维度上的延伸:更强的计算能力、更轻的传感器、更完整的认知能力的模型、更复杂的规划和控制以及更高的能量密度。电池的…
2023年大模型浪潮带来的智能化的出现,将为基础设施层面的机器人自然交互、自主运动、自主操作、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实践基础,突破传统机器人“自动化”的技术范围。 。
此外,维塔动力认为自己还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除了拥有自动驾驶产品大规模量产的成功经验外,还拥有先天的生态优势。
Horizon以其终端计算硬件而闻名。除了汽车之外,它其实还有包括边缘计算、机器人等产品线。去年,内部团队成立了地瓜机器人,提供体现智能所需的底层硬件。
此外,投资方之一的百瑞资本也由巨头当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创立。其他投资方也长期专注于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硬件领域的投资,可以说带来更多的协同效应。
从这个角度来看,机器人火热,但有技术、有生态、甚至从一开始就拥有关键供应链的Vita Power尤其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