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中国探月工程20年: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壮举

作者:软荐小编      2025-01-23 21:01:38     197

_中国探月工程总结_中国探月工程规划

今天,太空与你同在[第2467期]

月亮升起又落下,星星忽明忽暗。自古以来,中国就对明月星辰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嫦娥奔月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美好梦想。

21年前的今天,我国探月工程启动,制定了“绕月、落地、返回”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这个承载着浪漫与科学的计划被命名为“嫦娥计划”。

从立项到圆满结束,探月人从无到有,攻坚克难,取得了我国探月工程的连胜:嫦娥一号、二号成功飞月,嫦娥三号登陆红湾,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成功登月、嫦娥三号登陆红湾、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成功飞向月球、嫦娥三号登陆红湾、嫦娥三号在红湾着陆。 4月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嫦娥五号返回样本。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计划圆满完成,为我国探月工程实施和深空探测领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嫦娥六号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从月球背面返回样本,这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和科技强国的又一标志性成就。

中国探月工程规划__中国探月工程总结

“月球之上”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标志。

2006年2月10日,我国探月工程标志在北京揭幕。上海设计师顾永江设计的作品《月球之上》从全国千余幅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被确定为探月工程标志。该作品还荣获新浪网全国评选的“网络人气奖”。

标志用中国书法笔画抽象地勾勒出一轮满月,上面有一对脚印,象征着探月工程的终极梦想。弧线的起点自然形成龙头,象征着中国航天事业如巨龙腾空而起。飞白从一开始就由一群和平鸽组成,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太空的美好愿望。整体图形由一条弧线和两点组成,巧妙地构成了古汉字“月”。写意的笔触意在传达一种探索的信念。

01

嫦娥一号:第一个月球探测器

2007年11月,嫦娥一号完成绕月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一代人的飞月梦想。中国人千百年来“到月宫一探究竟”的梦想开始实现。

_中国探月工程规划_中国探月工程总结

作为“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一步,绕月工程一期工程是研制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叶培建院士的带领下,短短三年时间,研制团队攻克了轨道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突破并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牢牢掌握了航天的主动权。进入深空探索。在他的手中,他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从嫦娥一号飞向月球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月球之门一旦打开,深空探索的脚步就不会停止。”探月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孙家栋的话令人印象深刻。印象非常深刻。从那时起,勇敢追求梦想的宇航员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02

嫦娥二号:飞向更远的深空

2010年10月,嫦娥二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嫦娥二号卫星作为探月工程二期工程的先导卫星,验证了探月工程二期工程的部分关键技术,深化了月球科学探测。开发团队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攻克了每一个技术难题。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后,卫星轨道设计、导航控制、热控、X波段测控、微相机视频成像等各项技术验证项目均按程序开展,并每次都获得成功。时间。

中国探月工程规划_中国探月工程总结_

嫦娥二号在半年的设计生命周期中全面实现了6大工程目标和4项科学探测任务,并获得了一批重要科学数据。同时,嫦娥二号也是我国研制成功的第一个行星际探测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访问拉格朗日点的国家和第四个开展小行星探测的国家。

03

嫦娥三号:成功登陆月球

与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相比,嫦娥三号探测器技术跨度大、设计约束多、结构更加复杂。新技术、新产品占80%。面对困难,开发团队选择直面。优越的。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成功登陆月球彩虹湾区。我国首次实现地外物体软着陆和视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实现地外物体软着陆和视察的国家。

_中国探月工程总结_中国探月工程规划

2014年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科研试验人员代表时指出,“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新里程碑,中国在科技巅峰征程上迈上了新台阶。”

04

“鹊桥”中继星:实现地月通讯

要探索月球背面,需要中继卫星先行。 2018年5月,“鹊桥”中继卫星发射升空,成为全球首颗地球轨道外专用中继通信卫星,为地月通信搭建了“天路”。 “鹊桥”中继卫星的发射及在轨应用,标志着我国率先掌握地月中继通信技术。

中国探月工程规划__中国探月工程总结

05

嫦娥四号: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长期以来,“前往月球背面”被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对月球背面的新环境,嫦娥四号研制团队成员齐心协力,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 2019年1月,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测,首次在月球背面刻下中国的足迹。

中国探月工程规划__中国探月工程总结

06

嫦娥五号:样品返回成功

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携月壤成功返回,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乃至世界航天史上的多项“第一”。它为研究月球乃至太阳系行星收获了宝贵的科学样本,为我国探月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圆、落、回”是三步乐章的最终章。

中国探月工程规划__中国探月工程总结

嫦娥五号是我国首次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这是当时我国最复杂、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它在月面采样、月面起飞上升、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样本转移、跳跃式任务等方面取得突破。运用重返、返回等关键技术,经过环环相扣的飞行过程,带回月球样本1731克,成为全球单次采样量最大的无人月球采样任务。嫦娥五号任务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的生动实践。为后续无人月球科考站和载人登月奠定了基础。是我国航天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07

鹊桥2号:提供中继通信服务

2024年3月20日8时31分,探月工程四期工程鹊桥二号中继卫星由长征八号遥三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作为探月四期后续工程的“关键一环”,鹊桥二号中继卫星将在地月之间搭建新的“鹊桥”,为月球提供地月中继通信。嫦娥四号、嫦娥六号等任务。

中国探月工程总结_中国探月工程规划_

2024年4月12日,鹊桥二号中继卫星完成在轨通信测试。经评估,中继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工作正常,功能和性能满足任务要求。可为探月工程四期及后续国内外探月任务提供中继通信服务。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六号任务成功完成后,鹊桥二号在轨运行良好。按计划为嫦娥四号及后续嫦娥七号、八号在轨提供中继服务,并择机开展相应的科学探测。

0808

嫦娥六号: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

2024年6月25日,经过53天的太空旅行,嫦娥六号返回器返回地球,完成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样本返回之旅。我国在建设航天和科技强国方面取得又一标志性成就。

_中国探月工程总结_中国探月工程规划

2024年6月28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行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月球样品交接仪式。嫦娥六号带回了世界首个月球背面样本1935.3克。嫦娥六号任务是一次探索之旅,有望发现太阳系、月球演化等更多重大科学奥秘;这是一次实现“三大技术突破”和“一个世界第一”(突破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月面智能采样技术、月面起飞与上升技术,实现世界首创)的创新征程。首次从月面自动采样返回),用于在月球上展示国旗的“玄武岩纤维”新材料、智能移动摄像头等新技术也可广泛应用于国计民生领域,促进航空航天,创造美好 生活;这次合作之旅与欧空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四个科学载荷进行了合作,获得了珍贵的第一手科学数据,并开展了测控领域的协同合作。

回顾过去,航天人始终高举梦想和探索的旗帜,不断凝聚创新力量,共同攻坚克难,在奋斗中不断取得探月新成就,实现了多个“第一”,奠定了基础我国深空探测技术。空白、跟随、跑动引领的宝贵经验也为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关键技术创新和跨越提供了生动的样本。同时,在克服困难、九天登月的奋斗实践中,“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作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也得到了体现。形成。

过去“登月不可登”,现在“登月探星不可”。目前,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工程正在稳步推进。嫦娥七号任务正在进行样机研制工作,鹊桥二号中继星在轨科学探测工作正常进行。与此同时,载人探月工程登月阶段全面启动。去年下半年,向公众发起了登月服命名活动,中国登月服的外观首次被披露。围绕2030年中国人登月的目标,整个项目正在推进各项研发工作。

未来,航天员将继续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继续努力,乘势而上,精心开展开展月球样本科学研究,继续实施深空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项目,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为建设航天强国作出新贡献,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 |中国探月工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普等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