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Karman+成功融资2000万美元,开发小行星采矿航天器助力太空制造业发展

作者:软荐小编      2025-02-21 14:01:57     97

2 月 20 日消息,最近有一家初创公司叫 Karman + 。该公司成功完成了 200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换算成人民币约 1.46 亿元。其目标是开发出能够自主前往小行星进行采矿的航天器。

海南文昌航天12月发射任务务__我买网获一亿美元b轮融资

Karman 的愿景具有前瞻性。该公司打算建造一艘航天器,它能够前往距离地球达数百万英里之远的小行星进行采矿。其核心任务是从小行星的物质(也就是表岩屑)里提取水,然后把这些水带回地球轨道,以便为太空拖船和老化卫星补充燃料,进而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通过提取这些物质,可补充或替代地球上的资源开采工作。

这一计划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的情节,小行星采矿还是 2013 年获得星云奖的小说《2312》中的核心主题。然而,Karman 团队坚信,随着自动化技术和太空探索技术的进步,以及公司在航天器开发过程中采用现成组件的策略,其目标的实现或许比想象中更接近。

Karman 认为,以往的小行星探索任务耗资达数十亿美元,而其任务的运行成本有望控制在 1000 万美元以内。同时,该公司预计,太空燃料补给市场的潜在价值每年可能达到数十亿美元。

Karman + 的团队正向着首次发射目标迈进,目标时间是 2027 年。该公司总部设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是由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Teun van den Dries 在荷兰创立的。凭借其欧洲背景,Karman + 成功地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总部位于伦敦的 Plural 和安特卫普的 Hummingbird 领投了此次种子轮融资,巴黎创立的深科技基金 HCVC 参与其中,Lookout 的 Kevin Mahaffey 也参与了,还有未具名的天使投资人以及 van den Dries 本人参与。

Karman 的名字源自卡门线,也就是地球大气层与“太空”的分界线。

小行星采矿是一个全新的前沿领域,并且具有潜在的成本效益。一般来说,太空组织需要从地球发射所有组件,这会导致成本高昂。而小行星的轨道位置使得它成为获取资源的地方,这个地方是“最容易、最便宜、最快捷”的,甚至比月球以及从地球发射都要更划算。

Karman + 不是唯一涉足小行星采矿的初创企业,AstroForge 也在该领域参与竞争。并且,Karman + 的计划存在很多挑战。它的航天器还没有完成开发,更别说进行测试了。Karman + 的创始人相信能够把成本控制在大约 1000 万美元。然而到目前为止,小行星只是被少数几次太空任务探测过。并且每次任务的成本都极高,比如美国宇航局(NASA)的一次任务,其耗资超过了 10 亿美元。

此外,小行星自身是围绕太阳运转的移动目标,且与地球相距极为遥远。NASA 的数据表明,这些小行星大小各不相同,有的甚至能达到建筑物的大小,它们与地球的距离在数十万英里到数百万英里之间存在差异。

存在卫星燃料补给的问题。Karman + 的采矿计划是以提取资源来进行补给的,然而并非所有的卫星都以氢气和氧气作为燃料,太阳能和电池也被广泛地应用。燃料补给这件事本身还没有完全被解决,并且似乎还有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

Karman 面临着另一个更为现实的挑战,那就是它在接近发射的时候需要筹集更多的资金。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