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2025年深圳汽车发布会:比亚迪与华为鸿蒙智行的智能驾驶技术对决

作者:软荐小编      2025-02-21 16:01:14     141

2025 年 2 月在深圳,有两场发布会。这两场发布会在当时掀起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波澜。一场发布会带来的是如冰般的冷静与沉稳,另一场发布会带来的则是似火般的激情与热烈。

比亚迪以“全民智驾”的名义,把高阶智能驾驶技术下放到 7 万元级市场;一周之后,华为鸿蒙智行凭借尊界 S800 百万级的身价,用六项“自主智能”技术构建起一座中式超豪华的堡垒。

普惠与奢侈、规模化与极致化、群众路线与精英主义……

这场同城竞技存在着微妙的张力,其背后体现的是在智能电动时代,中国品牌正逐步掌控汽车行业解释权。

_比亚迪用“全民智驾”拆墙,华为用“自主智能”构建豪华堡垒_比亚迪用“全民智驾”拆墙,华为用“自主智能”构建豪华堡垒

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在发布会上提出“觉醒时刻”宣言,宣称要让汽车从被动智能时代迈入主动智能时代。而尊界 S800 的核心竞争力是途灵龙行平台,它是这场技术跨越的主要承载者。这个系统被定义为“行业首个自主智能数字底盘”。它通过全域融合架构,将主动感知、中央控制、智能推理与自主学习这四大能力进行了整合。并且实现了车身姿态的毫秒级调整。

比亚迪用“全民智驾”拆墙,华为用“自主智能”构建豪华堡垒__比亚迪用“全民智驾”拆墙,华为用“自主智能”构建豪华堡垒

它具有颠覆性。当车辆以 120km/h 的速度行驶且左前轮爆胎时,系统能够在 0.2 秒内通过对四轮扭矩进行分布式调节,从而稳定车身。在湿滑路面上,系统甚至无需驾驶员介入,就可以保持直行轨迹。这一场景的现场演示,直接与传统豪车难以达到的机械冗余极限相对应。后轮转向达到 16°会产生“蟹行模式”,这种模式能让车长为 5 米级的车实现 3.37 米的转弯半径,并且比 A0 级小车更加灵活。

传统豪华车追求的是“稳如泰山”,而华为通过算法与电机达成了“凌波微步”。它不仅在雪地爬坡时能做到不失速,在对开路面上也不会甩尾。并且它还能通过时空推理悬架网络来预判路况,让车身在颠簸的情况下能够“预知未来”,提前化解冲击,例如压沙时不会扬起沙尘,压玻璃时不会破碎,能够做到“踏水无痕”。

在安全方面,主要强调“预防”。尊界 S800 的天使座主动安全防护系统,把安全逻辑从“碰撞后进行保护”提升到了“碰撞前实施干预”。由 4 颗激光雷达和分布式毫米波雷达矩阵所构建的全向感知网络,既可以识别在雨雾中肉眼无法看见的车辆并自动刹车停下,又能够在预判到前后夹击的风险时主动进行转向来躲避危险。当碰撞无法避免时,系统会自动进行一系列操作。它会自主收紧安全带,同时调整座椅姿态。并且在事故发生之后,会切换冗余电源,还会拨打救援电话。通过这些动作,形成了“全链路防护”。

通信技术迎来了突破。华为的星河通信系统首次达成了车载卫星通话离车 30 米并能共享至手机的效果。在行驶过程中拨打卫星电话不再需要停车等待。双网双待技术以及弱网加速技术,使得导航在偏远山区依然能够流畅地运行。

座舱交互也带有很浓的华为特色。鸿蒙 ALPS 座舱 2.0 借助双层空气循环以及负氧离子系统,能够主动净化像尼古丁之类的异味;车语系统 2.0 利用 260 万像素的智能大灯投射出动态光毯,从而实现“车与外界对话”,比如在弯道时展示车宽,对行人进行警示等。

补能方面,尊界 S800 的巨鲸电池 2.0 有这样的特点:在增程版车型上,从 10%充电至 80%仅需 10.5 分钟;纯电版的补能速度非常快,以每秒能补能一公里的速度刷新了行业标准。

比亚迪在深圳东边的坪山喊出“智驾平权”,通过规模化来摊薄技术成本。华为在西边的前海凭借尊界 S800 的 2100 个百万级订单,表明中国市场具有包容性,能够同时接纳“技术普惠”和“技术霸权”。

余承东的野心并非仅仅在于参数的碾压。从蟹行模式转向卫星通信共享,每一个细节都在不断强化“华为等于顶级技术”这一认知闭环,并且试图去定义豪华的新的标准。

这场相隔一周的深圳双城记,两者风格看似方向完全相反,实则一同在拉扯着传统豪车的定价权。迈巴赫用户开始探讨“蟹行模式是否比星空顶更具趣味性”,由“深圳双雄”所上演的这出技术戏剧,或许已经在默默改写着游戏规则。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