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阿里、腾讯、百度全面接入DeepSeek大模型,科技巨头战略转变引发热议

作者:软荐小编      2025-02-21 21:01:47     92

作者丨新熵 思原

自家云平台完成部署 DeepSeek 之后,一众科技大厂有了新的动作,且这些动作更为深入。

阿里旗下的办公软件钉钉全面接入了 DeepSeek 系列模型。接着,微信搜一搜进行了灰度测试并接入了 DeepSeek R1 满血版模型。同时,百度搜索也宣布将全面接入 DeepSeek,并且在 24 小时内完成了全量上线。

_DeepSeek成BAT生死符,不接入就出局?_DeepSeek成BAT生死符,不接入就出局?

人们对百度此前投入百亿 All in AI 提出质疑。

国内大厂选择在自家主力 APP 中接入第三方大模型服务,这是一次战略转变,也是对企业未来的一次押注。DeepSeek 在行业中引发了一种化学反应,促使各玩家将关注点转向如何利用先进模型来为自家业务场景赋能。

从流量方面来看,DeepSeek 是当下最大的流量密码。从业务方面来讲,DeepSeek 不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而且在提升用户体验以及优化业务流程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潜力。

微信率先接入,百度搜索也率先接入,这无疑会给那些还没有主力 APP 接入的阿里系和字节系产品带来压力。然而,对于马化腾和李彦宏而言,拥抱 DeepSeek 也会带来新的考验。

互联网巨头竞逐

_DeepSeek成BAT生死符,不接入就出局?_DeepSeek成BAT生死符,不接入就出局?

腾讯在互联网巨头当中,其拥抱 DeepSeek 的举动最为果断且坚决。微信在最近的一次灰度测试里,上线了基于 DeepSeek - R1 的“AI 搜索”功能。要明白此前腾讯自家的大模型都未曾获得过这样的待遇。

_DeepSeek成BAT生死符,不接入就出局?_DeepSeek成BAT生死符,不接入就出局?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往的大模型产品,无法给微信用户带来像 DeepSeek-R1 这般的搜索体验的大幅提升。简而言之,对于在产品功能更新方面向来较为谨慎的微信而言,这种较为张扬的操作,体现出了它积极接纳优质 AI 的策略。

腾讯是一家具备极强产品基因的企业,它坚持应用体验优先的准则。在足够优秀的大模型体验尚未出现之前,腾讯没有轻易投下自己手中的筹码。

腾讯的果断不仅在于火速接入微信,还在于它是目前唯一一个在自家大模型产品中直接接入 DeepSeek 大模型的互联网大厂。并且到目前为止,腾讯地图、QQ 音乐、腾讯文档等产品都已经快速接入了 DeepSeek。

DeepSeek成BAT生死符,不接入就出局?__DeepSeek成BAT生死符,不接入就出局?

图/腾讯文档的AI文档助手

腾讯施加压力后,百度搜索进行跟进并接入 DeepSeek,这被视为是一个积极求变的信号。

在百度搜索宣布接入 DeepSeek 之前,百度就对大模型发展路线进行了改变。首先,它宣布文心一言将全部免费使用。接着,它直接改变了闭源策略,开始拥抱开源路线,并称未来几个月内推出的文心大模型 4.5 系列将走向开源。

百度搜索接入 DeepSeek ,一方面是要应对微信搜一搜 AI 化所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是为了能够快速稳住搜索的基本盘,以此来保证集团整体业务的稳定。另外,为了应对 B 端开发者流失的压力,百度搜索接入了 DeepSeek。与此同时宣布的消息是,文心智能体平台将全面接入 DeepSeek。在此之前,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已经上线了 DeepSeek 模型。

显然,李彦宏在面对对文心一言的执念以及缓解用户流失压力这两种情况时,选择了缓解用户流失压力这一抉择。

_DeepSeek成BAT生死符,不接入就出局?_DeepSeek成BAT生死符,不接入就出局?

腾讯和百度果断地将先进大模型上线到业务侧产品,然而字节在是否接入 DeepSeek 的问题上给出的答案则更为保守。

截至目前,在字节系产品中,若不考虑云平台火山引擎。在字节系业务侧产品里,只有飞书正式宣布上线了 DeepSeek 系列模型。并且在实际操作之后可以发现,它的入口是非常隐藏的,需要用户先新建多维表格,然后添加列,再搜索字段捷径,之后才能找到 DeepSeek R1 的使用入口。

“保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信”。此前,在 DeepSeek 出现之前,豆包是那个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 AI 大模型。字节或许拥有足够的时间,或者说它相信自家的研发人员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自研模型达到甚至超越 DeepSeek 的水平。

DeepSeek 的开源生态使得 AI 场景落地进程得到了大大加速。面对 DeepSeek 突然崛起而带来的用户大量“出现”的情况,那些曾经在大模型探索道路上“因循守旧、自我封闭”的互联网大厂,也只得顺应这种趋势,进行改变。

改变互联网格局

_DeepSeek成BAT生死符,不接入就出局?_DeepSeek成BAT生死符,不接入就出局?

大厂纷纷接入 DeepSeek。它们这样做,一方面是看到了技术趋势可能给行业带来的变化;另一方面是想在 AI 这场持久战中确立阶段性优势。

在云服务市场中,DeepSeek所带来的热度以及低成本优势,成为了打破市场价格战以及吸引中小客户的关键所在。谁能够更迅速地接入DeepSeek,就能够巩固现有的市场,同时也能够争取到那些为成本而发愁的新客户。

当然,这场"硬仗"的重点还是在于应用场景上。

马化腾表示,对于工业革命而言,早一个月拿出电灯泡,从长远的时间跨度来看并不那么重要。关键在于要把底层的算法、算力和数据切实做好,并且更关键的是实现场景落地,目前(他们)还在进行一些思考。他觉得现在有很多公司过于急切,似乎是为了提升股价,而他们一贯不是这种风格。

显然,在这个过程中,有自研大模型或者依赖第三方大模型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把现有的核心场景转化为 AI 化。

AI搜索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产物。

大模型在前两年火热之后,搜索成为所有 AI 玩家最先抢占的高地。不过,由于这些 AI 搜索产品给出的答案不够准确,内容不够完善等,所以它们始终难以撼动谷歌和百度的搜索地位。

DeepSeek成BAT生死符,不接入就出局?__DeepSeek成BAT生死符,不接入就出局?

DeepSeek 打破了 AI 搜索的既有平衡,把用户体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腾讯果断打出了微信 AI 搜索的底牌,这使得百度也跟进接入了 DeepSeek,从而引发了行业的轰动效应。

两大巨头的两款国民级 APP 一同与 DeepSeek 相拥抱,这既是一场关于搜索入口的保卫行动,同时也标志着 AI 搜索时代已然真正来临。此变革会深深改变用户的搜索模式,并且会在整个互联网行业引发广泛的影响。

腾讯拥有巨量用户,百度深耕搜索。一旦它们利用 DeepSeek 补足自身 AI 产品在深度推理等能力上的短板,就能够帮助它们的 APP 获得更广泛的用户,进而抢先成为最具有想象力空间的 AI 超级应用。

微信和百度搜索只是代表性的超级 APP 与 DeepSeek 的组合。在搜索领域之外,未来短视频平台、图文平台、社交平台等这些拥有巨量流量的地方,都将是 AI 改造的重点。

在这个过程里,使用谁家的大模型,借助何种 AI 技术,都不再是各家企业以及用户们所关注的重点了。一个好用的大模型不会再被当作赚钱的方式,而是变成了留住用户的必要条件。各个大厂在未来一段时间需要面对的问题仅有一个,那就是怎样将更优秀的 AI 大模型落实到自家产品中。

AI生态下最优解

DeepSeek成BAT生死符,不接入就出局?__DeepSeek成BAT生死符,不接入就出局?

过去的两年里,大模型给传统应用带来了体验上的升级,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这样一种观点:所有的应用都值得用大模型重新做一遍。从微信到百度搜索,超级 APP 与像 DeepSeek 这样先进技术的组合,向外界展示了未来产品生态的可能性,也就是 AI 可能对现有应用厂商更有利,尤其是对头部应用厂商。

腾讯是极具代表性的例子。腾讯让微信搜一搜、腾讯元宝、腾讯地图、QQ 音乐、腾讯文档等产品迅速接入 DeepSeek,这样一来,外界对其在大模型领域动作迟缓、战略不够清晰的看法被一举扭转,它从大模型研发的跟随者变成了拥有后发优势的重要参与者。

印证了之前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的说法,即在现有的应用基础之上,融入 AI 能力,这是当下 AI 落地更为实际的选择。未来,甚至不排除会出现一种新模式,即由 DeepSeek 输出技术,而由科技大厂输出应用和场景。

大厂业务范围更广,能够借助更优秀的开源模型,从而实现更快的私有化部署。这样做可以弥补自身的技术短板,提升产品体验,还能尝试功能创新。比如微信和百度接入 DeepSeek 后,在原有的搜索功能基础上新增了深度分析能力,以有限的成本提升了产品价值,实现了“四两拨千斤”式的产品升级。

不过率先进行接入,并不意味着就占据了领先的地位。就拿搜索领域来说,从传统搜索进入到 AI 搜索时代之后,竞争既需要模型具备强大的处理能力,也需要有优质的内容供给。当大家都向优质大模型抛出橄榄枝之后,从理论上讲,在中长期阶段,各家的搜索处理能力会逐渐拉平,而竞争的关键点就来到了内容供给的储备以及生态的丰富度上。

毋庸置疑,大模型对于行业中的头部玩家更为利好。相比创业公司重构新场景,大模型具有优势。对于那些具有丰富业务生态的大厂,以及已经拥有使用场景的玩家来说,他们很容易就能为自己的产品添加 AI 功能。这样做能够快速提高业务协同效率,创造差异化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DeepSeek 接入潮”背后或许存在技术同质化的问题。相同行业和相同市场推出相似产品或服务时,用户方面难免会有“用谁家都一样”的心态。要避免这种情况,要么比同行速度更快,要么结合自身优势采取定制化、差异化的用户留存策略。这个过程比拼的是企业在产品和服务上的能力。

在 DeepSeek 引发的这场 AI 变革里,互联网巨头们都开始调整战略,想要在新的技术浪潮中获得一席之地。不过,这场变革不单单是技术的简单运用,而是对企业的战略眼光、执行水平、产品能力以及生态构建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验。仅仅处于技术涌现的十字路口,不管大厂做出怎样的选择,都值得我们保持更多的耐心。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