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在当下正展现出强大的能力。2 月 22 日上午,成都市召开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座谈会以及研究人工智能工作的专题会。我们已经拥有了应用场景,并且期待能有更多新的空间。天府绛溪实验室围坐一堂,与市公安局等部门探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和未来。我们在此集中办公,大家在资金对接、要素保障、政策咨询等各个方面的问题,都能找我们,无需再逐个职能部门地奔波。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链工作专班的相关负责人表明了这一态度。这场座谈会是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召开的。一场座谈会只是一个开端。这里有由多部门力量汇聚而成的 7 大重大领域专班。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链工作专班便是其中的一个。
座谈会现场
找场景、给政策
话题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
现场座谈的重点关注点包含场景这一方面。在 2 月 22 日的座谈会上,成都市公安局当场发布了“巡逻防控、服务大厅、特殊警务、交通警务、刑事警务”等这些应用场景,目的是为企业提供场景路径。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对此满怀期待。他指出,可以依据行业场景来推动机器人解决方案面向市场进行应用,做到“成熟一个功能,就应用一个功能”。同时,还应开放政府应用场景,以便企业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同步对整体解决方案进行完善。
2024 年开始后,成都积极地开展了“进解优促”方面的工作。并且一直持续不断地加大了政策的支持力度,还出台了关于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同时也制定了专项的政策措施。据介绍,成都推进了机器人进入景区和赛会等场景。形成了产品供给以及场景需求等方面的工作清单。策划并开展了机器人进世园会、国庆展演、霹雳舞世锦赛、卡诺普家居企业联动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每月都有专场,每场都有成果,共 22 场(次)。截至目前,已经推广各类机器人进入场景超过 1000 台(次)。
警用定制巡逻机器狗在四川省体育馆巡逻 资料图
成都市聚焦 AI 芯片、算力、算法、数据、场景构建这“1+3+1”的产业体系。2024 年,该产业已聚集了超 1000 家企业。其核心产业规模突破 1000 亿元,且同比增长约 39%。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入选了全省首批产业新赛道。
搭平台、引人才
产业生态形成“朋友圈”
迈向未来,如何形成“生态圈”优势成为座谈企业关注的重点。
搭建产业合作平台,以此促进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与技术合作,进而推动形成完整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成都瑞迪智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称,能够制定相关标准,对行业发展进行规范,从而提升整体竞争力。
成都具身机器人智能制造研究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与成都的同仁们携手合作,通过抱团研发来争取第一的地位,凭借应用驱动去抢占市场,从而实现“成都造”机器人的领跑。该公司的产品不仅在成都有活跃表现,在全国多个省市也十分活跃,并且期望企业能够联合起来,走出四川,走向海外进行“作战”。
成都与睿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希望能有更多高端人才。该公司平均年龄为 31 岁,是一个医工结合的团队。其医学科学家来自华西医院、协和医院等知名机构,并且研发出了优秀的外科大模型,因此希望引进更多优秀人才。
手部康复机器人资料图
成都瑞迪智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在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机床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该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期望能够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培育出适应智能制造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今天的会议给我带来了深深的鼓舞。会后,成都阿加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 CEO 孙晓刚表明,一方面,这种鼓舞源自成都公安所发布的丰富场景,使得人形机器人等智能终端能够落地并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它也源自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链工作专班所给予的信心。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睿睿表示非常感谢成都具备这样的营商环境。他强调,这不仅仅是一场会议,还会推出一系列举措。他相信,成都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在产品落地和技术创新方面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近日,四川省委网信办公布了最新一批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的名单。行业迎来了好消息,其中有 3 款来自成都企业的大模型通过了中央网信办的备案,分别是成都潜在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行者 AI 多模态大模型”、成都它思科技有限公司的“Tasi-Chat 大模型”以及创意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格致大模型”。这表明,到现在为止,成都有 8 款 AI 大模型已经通过了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备案。
成都机器人创新中心 资料图
现场听取了企业对于如何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且对下一步的发展路径和政策措施进行了研究。据介绍,成都会秉持“用户思维”。它会深化场景应用,把警务、养老、工厂等场景应用当作首批试点示范。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开展联合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同时,“加速进化”一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重点产品并加以应用。全面构建起产业链上下游“应用场景+科研机构+链主企业+链属企业”这样的协同创新模式,从而加快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高地。
红星新闻记者 王拓 叶燕
编辑 于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