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美国再制裁中国半导体产业,矛头指向成熟半导体,中国采取反制措施

作者:软荐小编      2025-02-23 21:02:04     138

美国再制裁中国半导体产业 这次矛头指向了成熟半导体

2024 年底,半导体产业已经平静了一年多。如今,又迎来了一轮来自美国的制裁行动。

_韩国半导体产业协会_韩国半导体怎么崛起的

中国半导体产业迎来又一轮美国的制裁行动

这一轮制裁与以往有所不同。其一,矛头指向了成熟半导体;其二,中国采取了反制措施,多家行业协会要求抵制美国半导体芯片。

美国政府在 2020 年 9 月通过贸易限制令切断了华为的芯片供应。在此之后,美国、日本以及欧洲陆续利用贸易禁令对中国半导体的关键技术进行封锁,从而筑起了“小院高墙”。

产业发展到现在,美国的限制策略十分明显。它通过对 14 纳米或 7 纳米及以下先进工艺节点的生产设备进行限制,对材料进行限制,对相关技术进行限制,以此来限制中国先进半导体的制造能力,进而限制中国前沿科技产业的发展。

中国从 2020 年开始加快半导体国产替代的进程。借助科创板以及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等方式来扶持本土的产业。并且打算在 2025 年达成 70%的国产半导体自给率。

2025年,芯片竞争是否会进一步升级?

答案是,会。

2024 年 12 月 23 日,美国宣布启动一项调查。这项调查是基于“301 条款”展开的。此次调查的对象是中国的基础半导体,而基础半导体也被称为“成熟半导体”。

这项制裁政策与以往不同。业内一般把成熟半导体的划分界定在 14 纳米或 28 纳米这两个工艺节点上。先进工艺受到限制后,中国的主流厂商像中芯国际,一直在 28 纳米工艺上增加产能,成熟半导体正成为中国突破国产化的重要方向。

摩尔定律逐渐逼近物理极限,即便半导体的集成度在持续提升,晶体管也在进一步微型化,然而它们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却并未同步增长。5 纳米和 3 纳米的芯片成为了巨头们之间的竞争项目。相比之下,28 纳米及以上节点的成熟半导体具有巨大商业潜力。汽车电子行业大量采用成熟半导体,物联网行业大量采用成熟半导体,工业控制行业大量采用成熟半导体,智能家居行业大量采用成熟半导体,通信基站行业大量采用成熟半导体。这些产业在中国都非常普遍且有增长之势。

根据 IC Insights 的数据可知,在 2020 年,中国大陆在 28 纳米—65 纳米制程市场的份额为 18%。到了 2024 年,这一份额提升到了 31.5%。公开信息表明,像意法半导体、高通这样的一些国际芯片厂商,已经将订单转至中国的晶圆厂来生产芯片,并且开始接纳“中国制造”。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 年,美国使用芯片的产品里,有一部分占比约为三分之二使用了中国产传统芯片。

中国在成熟半导体方面具备技术,拥有设备,有着广阔的市场,并且具备完备的产业链,其产能也在逐渐扩大,这些情况引起了美国的重视。美国在这种形势下推出的 301 调查与以往的出口管制清单存在差异。

301 调查的目的通常在于调查其他国家的政策及做法,看其是否违反贸易协定,或者是否对美国商业构成不合理限制。它相当于美国用以保护其贸易利益的一种手段。这项调查的一个明确方面是提升成熟半导体的关税。

业内推测,美国觉得中国成熟半导体已对美国芯片制造在全球的份额构成威胁,未来很可能会对中国成熟半导体产品加征关税,目的是限制中国成熟半导体厂商进入美国市场,至少要让它们无法与美国本土晶圆厂竞争订单。这既涉及双边贸易,也有可能对中国一批国产半导体企业的海外发展产生影响。

芯片竞争不断升级。中国对美国新一轮对华出口限制措施作出了回应。同时,中国还作出了相应的反制措施。

韩国半导体产业协会_韩国半导体怎么崛起的_

图为中国商务部

2024 年 12 月 23 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进行了表态。美 301 调查呈现出明显的单边特征以及保护主义的色彩。在此之前,美针对中国实施的 301 关税措施,已经被世贸组织判定为违反世贸规则。并且,这一措施受到了众多世贸成员的反对。中方已经多次向美方提出了严肃且正式的交涉。美方因为对华进行打压以及满足国内政治方面的需求,针对中国芯片产业的相关政策展开了新的 301 调查。这种行为会扰乱并且扭曲全球的芯片产业链供应链,同时也会对美国的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造成损害,这完全是一再犯错的行为。

这些四大行业协会建议中国企业谨慎采购美国芯片。

汽车、互联网和通信这三个产业在中国是消耗芯片最多的产业,同时也是中国国产芯片突破较为迅速的领域。从汽车芯片方面来看,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表明,在 2024 年,国内汽车芯片的国产化率达到了 15%,而到 2025 年,有希望提升到 25%。

2024 年起,中国大型车厂和本土芯片企业正展开紧密合作,从而构建起新的供应链体系。从公开的信息能够得知,长安汽车与斯达半导体携手创建了碳化硅公司,并且会围绕车规级功率半导体进行合作。一汽集团用数亿元进行战略投资芯擎科技,目的是推动更先进芯片的研发与部署。小鹏汽车也宣告与图灵芯片展开合作研发。

汽车芯片实现国产化是一种必然趋势,这给中国应对美国的制裁带来了一定的反制能力。在先进芯片受到限制的“围墙”范围之外,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把自身的优势充分挖掘了出来,即拥有庞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了新的内循环链条,其中汽车、通信、互联网这些领域都是比较典型的优势领域,它们将在中美科技的博弈中成为有力的筹码。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