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版/Annalee
华为与苹果,或许不再是同一个问题下的两个选项。六年前,美国对华为实施制裁,而苹果则风头正盛。那时的苹果绝对想不到,华为会如此迅速地强势回归,其回归之快,让人很难弄清楚其中的缘由。
华为在几天前举办了鸿蒙智行尊界技术发布会。在发布会上,正式揭晓了与江淮汽车合作打造的尊界 S800。此次发布会将自主智能的黑科技一次性带到了台前。
在这一天,苹果正式宣布了 iPhone 16 家族的新成员 iPhone 16e。这款手机时隔三年再次推出了平价版本。外界推测苹果此举是想借助国家补贴的便利。然而到了 2025 年,对于一款被定价策略控制得很严格的入门级苹果手机和一款安卓旗舰机,用户是否已经有了答案呢?
近两年中,苹果在全球市场和中国市场都在逐渐失去绝对优势。在中国市场,其手机和平板这两大基本盘方面,都未能与“华米 OV”拉开差距。经过一场大洗牌,看似规模庞大的“果粉”群体正在不断地萎缩。
华为实现了完全自主可控的麒麟芯片,这说明华为历经了考验。华为还有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纯血鸿蒙,这也说明华为在历经“三味真火”后终于迎来了绝地反击的时刻。
两大巨头已走上不同的道路
在鸿蒙智行尊界技术发布会上,华为集团常务董事余承东表示,汽车从被动智能发展到自主智能,终于迎来了觉醒时刻。
尊界 S800 具有浓重的“自主智能”氛围。它拥有自主智能数字底盘平台,即华为途灵龙行平台;还有自主智能安全防护系统,也就是天使座主动安全防护;同时具备自主智能车载通信系统,为华为星河通信;并且有自主智能净化座舱,即鸿蒙 ALPS 座舱 2.0 等。
尊界S800
这场发布会之后,有许多人在讨论这到底是真正的行业颠覆呢,还是仅仅是参数碾压的豪华游戏。然而不管怎样,这就是华为给予尊界的那份底气。
华为重新杀回了市场,它早就证明了自主创新的力量。鸿蒙操作系统的推出非常出色,狠狠地秀了一把。鸿蒙操作系统不仅能够支持多种终端设备,还构建了庞大的开发者生态,并且在不断填补着越来越多的市场空白。
华为和苹果在短短几年间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华为大力突破技术封锁,步伐坚定且大刀阔斧地向前迈进;而苹果却依然在沿用“老套路”。
在尊界汽车举办发布会的同一天,苹果公司的 CEO 库克发表了一篇文章。他写道:“来认识一下 iPhone 16e 吧,它是 iPhone 16 家族中的最新成员。”这是在时隔三年之后,苹果公司最终推出的一款价格较为亲民的机型。
从配置方面来看,A18 处于残血状态,只有单个摄像头,并且灵动岛被砍掉了,这使得网友纷纷吐槽说:“都已经到 2025 年了,竟然还能够看到这样的产品。”
iPhone 16系列迎来新成员
从价格方面来看,4499 元起售的价格,再加上这样的配置,使得 iPhone 16e 的受众群体变得较为模糊。到底是那些觉得“不是 iPhone 16 买不起,而是 iPhone 16e 更具性价比”的人呢?还是那些觉得 iPhone 16e 的性能用起来刚好合适的人呢?
事实上,许多消费者都觉得 iPhone 16e 在这样的时机推出且具备这样的配置,更像是苹果为了国补政策而定制的机型。
除非你只是想买个苹果标志,否则请给我一个不买安卓旗舰的理由。直接点说,以这个价格购买国产旗舰难道不香吗?iPhone 16e 或许是苹果品牌力持续下滑的标志……像这样的声音在 iPhone 16e 上市之后一直都能听到。如果苹果真的想利用它来参与国补的斗争,恐怕会不战而败。
华为方面,其折叠屏系列与 Mate70 系列在高端市场一同发力。国产芯片供应能力得以提升,且有纯血鸿蒙系统予以加持。在国内市场,华为的反弹速度令人惊叹。更为重要的是,在全球供应链面临多重压力的情况下,华为构建了软硬件协同的独立生态。
华为正在收复“失地”
苹果的外观设计有了很大的变化。iPhone 17 Air 推出了超薄新机,采用了横向条形跑道的设计。Pro 系列则采用了横向大矩阵的设计。目前,苹果的产品线新增了大折叠款式,开始在设计上发力了。自 2 月以来,多个渠道开始透露新款 iPhone 的相关信息,并且它们几乎都传递出了相同的信号,那就是苹果终于准备拿出一些新的东西了。
去年到现在这段时间,苹果在全球市场以及中国市场都面临着国产手机厂商的围追堵截。从出货量方面来看,从市场份额方面来看,再到年增长率方面来看,这些情况无一不是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苹果的头顶上。
iPhone 16系列的处境,就是最好的佐证。
这款产品从发布之日起,热度就被华为 Mate XT 三折叠抢走了。它不仅被人诟病继续保持“挤牙膏”的风格,而且在上线之后出现了全线破发的状况,把黄牛都坑了。
令人意外的是,多数人未想到苹果在国补覆盖 3C 产品之前,就在官方旗舰店推出了年货节大促活动,且 iPhone 16 系列最高直降 1000 元。正因如此,iPhone 16 被称为苹果有史以来跳水最快最猛的机型。
苹果在国补覆盖3C前开启降价
不过结合市场情况来看,苹果的确需要这样做。
市调机构 Omida 发布了 2024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榜单的 TOP10。苹果和三星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它们的市场份额为 18%。苹果同比下跌 1.4%。三星同比下跌 1.1%。华为在市场份额上有很大突围空间。华为同比增长速度达到 35.8%。华为正一步步向上攀登,趋势难以阻挡。
2 月 18 日,华为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创新产品全球发布会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次发布会上,全球首款商用三折叠屏手机——华为 Mate XT 非凡大师在海外首次亮相。去年,华为在欧洲、中东、南美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了 Mate X6 产品。如今,折叠屏已成为华为在海外市场重新发起攻势的先锋力量。
再聚焦到国内市场,苹果更是如芒在背。
2024 年第一季度,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排行榜上,前五名中已没有苹果的身影,苹果被归入“Others”之列。当时,美国媒体在《华尔街日报》中发表评论称:“苹果正在丧失在华市场的顶级吸引力。”苹果公开的业绩表明,大中华区销售额下降了 8%,这使得苹果该季度的全球销售额同比下降了 4.3%。
图源网络
消费者会通过选择来表达意愿。苹果在电池续航方面落后了,在摄影水平上也落后了,通话信号方面也掉队了。同时,“华米 OV”等几乎所有的厂商都在进行 AI 布局,并且渐渐搭建起了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苹果出现这样的结果就不足为奇了。
有分析人士进一步指出,华为正逐步收复因被制裁而被苹果抢占的那些“失去的领地”。
2 月 5 日,华为董事长梁华于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予以透露。2024 年华为整体经营状况符合预期,全年的销售收入超过了 8600 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华为去年的营收相较于上一年同比增长了约 22.12%,创造了 8 年以来最为显著的涨幅。
其中,消费者业务开始重新增长,之前的低潮期逐渐褪去。华为在中国市场的全年份额最终又回到了第一名的位置。
成绩的背后,纯血鸿蒙系统正式上线起到了关键作用,它带来了国产系统彻底“去安卓化”的重大飞跃。接着,华为“1+8+N”全场景战略得以落地,纯血鸿蒙系统作为底座,将手机、平板、PC 等终端联动起来,并且跨界引领了汽车、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领域的迭代。
华为的生态体系构建起了全新的防护屏障。它不仅在所有品类中处于领先地位,还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黏性,为未来创造了诸多增长的要点。
科技制高点与高端市场的竞争充满变数
手机市场带来的焦虑还不够,苹果在其他地方的日子依旧不好过。
大众曾经提到平板电脑时,首先想到的品牌通常是 iPad。从硬件方面到生态系统,苹果都具有其他厂商无法相比的优势。然而,不知从哪一个时间点开始,至少在国内市场上,iPad 不再处于强势地位了。
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 2024 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季度跟踪报告表明,华为 MatePad 的市场份额达到 32.3%,超过了苹果 iPad 的 26.6%,从而在 2024 年成功登上中国平板电脑市场的首位。去年,苹果的份额是 33.6%,领先于华为的 26.5%。
麒麟处理器回归并搭配鸿蒙系统,实现了跨设备间的无缝协同。在手机市场上一路向上的它,给平板市场带来了大量新用户。同时,MatePad Pro、MatePad Air 和 MatePad SE11 系列各司其职,所以高速增长自然不足为奇。
在手机领域、平板领域以及更多的领域中,苹果的发展路径好像进入了某种既定的框架里。然而在当下的智能终端市场,那种“挤牙膏”式的创新模式,已经不能够再牢牢地抓住用户的心了。曾经在行业中处于引领地位的苹果,现在看起来确实是老了。
华为的情况与之截然不同,它正以迅猛的态势重新崛起,同时在高端市场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IDC 数据表明,在 2024 年的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中,华为占据 48.6%的市场份额并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德国市场研究公司 GfK 所追踪的数据显示,2024 年,华为在 PC(轻薄本)、平板、穿戴(智能手表)、音频(TWS)等多个品类上都超过了苹果,并且在国内市场份额中位居第一。
在 6000 元以上轻薄本市场,华为的销量份额达到了 31.0%,苹果是 30.1%。在 2000 元以上的高端穿戴市场,华为的销量份额为 56.0%,处于排名第一的位置,苹果以 36.4%的份额位居第二。
数据表明,苹果在曾经具备绝对优势的产品线上正逐渐失去号召力,与此同时,华为在高端市场持续取得进步,不断攀升。
智能汽车业务爆款不断。2024 年,鸿蒙智行旗下的问界、智界、享界纷纷亮相。全年交付量达到 43 万多辆。连续 8 个月在中国汽车品牌成交均价中位居榜首。
苹果方面,多年来传闻的汽车业务,在去年正式传出了放弃的消息。在未来,苹果与华为在占领科技制高点和高端市场的竞争中,将会充满变数。这并非个别品牌的兴衰起伏,而是智能终端市场格局重塑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