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这一标准,其“高阶智驾”的定位存在争议。比亚迪方面认为,在长途驾驶场景中,高速NOA 能够有效减轻驾驶员的疲劳,还能提升驾驶体验。并且,它是基于自身超400 万辆智能车的云端数据库来进行算法优化的,所以在高速场景下,其安全性和实用性是有保障的,理应属于高阶智驾范畴。
2 月17 日,在央视的《中国经济引力场》节目里。华为车BU 的CEO 靳玉志进行了谈论。他表示,高阶智驾必须具备高速智驾领航NCA 能力以及城区智驾领航NCA 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两种能力,才能够实现“全国都能开,有路就能开”。并且,安全、舒适、高效这些方面也是非常关键的。
靳玉志称,华为干昆智驾的CAS 3.0 全向防碰撞系统以及eAES 功能,已经协助用户避免了超过200 万次的碰撞。并且,已经达成了车位到车位的智驾。而VPD 泊车代驾功能使得低速场景下的无人驾驶变为了现实。
华为官方数据显示,2024 年华为干昆智驾的用户数量为50.69 万。其智驾里程达到了14.53 亿公里。在这些里程中,城区智驾的时长占比达到30.1%,城区智驾的里程占比达到45.2%。
L3 或许在今年或者明年会大规模地进入商用领域。我认为全民智驾这件事是能够实现的。岚图今年全力投入智驾。卢放表示,岚图与华为展开了合作,无论是岚图梦想家,还是岚图的全系车型,都增添了华为的干昆智驾功能以及鸿蒙座舱功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用户体验到高阶智驾的性能。
L3 或者L3+会成为AI 智驾的重要时刻,其拐点会在2025 年至2027 年期间出现,那些跟不上的车企将会被淘汰。 2025 年初,小鹏汽车的CEO 何小鹏指出,当下中国尚未有真正的L3 智驾,都是L2 的高端版本,只有达到L3 级别的智驾才能让用户产生强烈需求。
何小鹏表明,小鹏汽车在2025 年年中会推出具备准L3 能力的高阶自动驾驶。 2025 年底将推出真L3 级别软件,此软件需要车端硬件大幅提高芯片算力和存储,同时具备硬件冗余能力的自动驾驶。何小鹏强调,“'科技平权'是我进入汽车行业始终坚持的理念”。
从各大车企的布局情况来看,2025 年有很大可能成为国内的“智驾元年”。 2 月9 日,长安汽车参与到推进全民智驾的行动中,在重庆正式发布了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2.0”计划,并且与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广汽、东风、蔚来、北汽、小鹏、上汽、腾讯、英飞凌等这些“中国智驾合伙人”携手合作,共同开启全民智驾的元年。长安汽车表示,在2025之后将不再开发非数智车型。
乘联会数据表明,2024 年我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销量为2289.4 万辆,且同比增长5.5%。 2024 年前10 个月,国内市场NOA 标配的规模突破了100 万套。在这之中,高速NOA 的渗透率达到了7.1%,城市NOA 的渗透率为1.3%。而当下国内100 万套的NOA 标配规模,约占乘用车总销量的4.4%。
“智驾平权”加速到来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24 年国内乘用车的零售价格处于15 万元以下的新车,其占比超过了50%。在15 万元以下的新车中,10 万—15 万元这个区间的新车占比最多,达到了33%。所以,若要让高阶智驾能够触及到大多数的消费者,就必须在大多数人会购买的15 万元以下的车型上进行普及。
目前,高阶智驾正实现成本的不断降低。 Momenta 的CEO 曹旭东曾借助“智驾摩尔定律”对高阶智驾市场的趋势进行预判。他指出每过两年,软件体验就会呈指数级提升,并且预计到L4 阶段时,软件体验将达到L2++水平的千倍以上。与此同时,硬件成本会大幅下降,城市NOA 硬件的BOM(物料清单)成本预计在2025 年底至2026 年初会降低到5000 元。这些技术方面有了突破,成本也降低了,这就让智能驾驶不再仅仅是少数高端车型才拥有的专属配置,而是开始逐渐朝着大众化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车企之间的价格战早已蔓延至智驾领域。
2024 年4 月,特斯拉把其全自动驾驶(FSD)系统软件在美国的价格进行了大幅下调。原本价格是1.2 万美元,现在下调到了8000 美元,约合人民币5.8 万元。同时,每月的订购费用也从前的199 美元下调为99 美元。
2024 年6 月,华为宣布。干昆智驾高阶功能包有限时优惠价格。 ADS 高阶功能包一次性购买的标准价格是3.6 万元。调整后的价格为3 万元。价格相比原价降低了6000 元。优惠有效期是2024 年7 月1 日到2024 年12 月31 日。
2024 年11 月,华为再度对外宣告。干昆的高阶智驾包订阅服务,其原价为720 元每月,如今降至199 元每月,这相当于打了3 折优惠。该活动的有效期从11 月11 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1 月30 日,并且是面向所有未曾激活过“一次性购买”高阶功能包的用户。
法雷奥中国的首席技术官顾剑民称,全民智驾具有典型的“加配但不额外加价”的特点。过去,智驾功能需要花费资金进行选配,而如今,它已变为无需花钱的标准配置。
“智能驾驶”这个名词原本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如今正逐渐变得大众化。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汽车智能化发展报告(2024)智驾篇》表明,高阶智驾已经度过了“尝鲜期”,开始进入大众普及阶段,像高速NOA、城市NOA 等功能,正在进入10 万-20 万元的市场。方正证券认为,未来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有希望在价位大概10 万元的车型上进行搭载。各车企加快布局,这将会推动产业链的上下游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2025年,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才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