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4 日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得知,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合成的细菌开展肿瘤治疗研究。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参与其中。他们揭示了这种合成细菌能够抑制肿瘤生长的关键原理。这为进一步“改造”细菌、治疗恶性实体瘤提供了新方法。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近年来,合成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科研人员尝试用人工合成的方式去“改造”细菌,让细菌具备特定功能,以此来治疗肿瘤。此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研究员刘陈立团队合成了一种特殊的细菌,这种合成细菌在结肠癌、黑色素瘤、膀胱癌等多种疾病的动物模型上显示出了治疗的潜力。
合成细菌是如何促使免疫系统参与抗肿瘤的呢?合成细菌又是如何避免自身被免疫系统当作敌人而被消灭的呢?科研人员称,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乃是继续开展研究以及迈向临床的关键所在。
合成细菌与肿瘤之间的互动犹如它们展开了一场“对话”。我们的任务在于弄清楚它们的“对话内容”,找出它们互动的机制,进而设计出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策略。刘陈立如是说。
科研人员采用定量合成生物学的方法,经过 8 年的研究。他们发现合成细菌与肿瘤之间的“对话”是借助一种叫白介素 -10 的信号分子来达成的。多种动物模型进行验证后表明,合成细菌正是在白介素 -10 的作用下,对多种肿瘤的生长、复发和转移起到了抑制作用。
刘陈立称,此研究展现了合成细菌抑制肿瘤生长的关键原理,给科研人员借助合成生物技术“改造”细菌以对抗肿瘤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方法。赵国屏院士表示,下一步的关键在于对改造细菌与抑制肿瘤功能间的定量关系进行测试,之后将其推向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