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物流行业正加速数智化转型。长宁区“上海硅巷”科创街区有一家公司叫上海西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西井科技”)。西井科技凭借覆盖海、陆、空、铁、工厂等集装箱大物流场景的数智化绿色解决方案,已把其智能产品和服务推广到全球 28 个国家和地区。西井科技从海港拓展到空港,从“一带一路”延伸到欧美市场,凭借技术创新作为引擎,已然成为场景化全球新能源自动驾驶领域的引领者。
扎根长宁
科创生态助力成长
2016 年 1 月,西井科技在愚园路迎来了第一位工程师。如今,这片“上海硅巷”,既融合了海派巷弄的烟火气,又具备现代科创的基因。它已成为企业全球创新的源头之地。西井科技董事长谭黎敏表示,长宁的宜居环境和国际化氛围,对年轻人才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公司团队以 90 后为主,他们既注重便捷的交通和商业配套,也喜爱街区特有的创新活力。
长宁赋予的有区位优势,还有一套营商环境,这种营商环境是“润物细无声”的。谭黎敏用 8 个字“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来概括政府与企业间的关系。创业初期只有 20 人时,长宁区各部门就主动上门指导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如今,通过海外检测认证服务平台以及知识产权布局培训等精准服务来护航企业出海。“政府的温度与效率,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创新。”
技术破局
AI重构物流效率
西井科技的展厅里,无人驾驶新能源卡车 Q-Truck 的模型十分醒目。这款“智驾先行者”无需安全员就能常态化运营,它的真车在泰国林查班港已经稳健运行了四年,累计搬运了超过 60 万标准集装箱。
谭黎敏解释说:“我们的目标并非是制造汽车,而是借助 AI 工具对物流效率进行重构。”与行业通常的改装模式有所不同,西井科技决定从一开始就进行正向研发,针对港口、铁路等场景所具有的特殊需求,设计出双重安全控制系统以及智能调度算法。这种“场景定义技术”的理念使得产品能够深度参与到一些标志性项目中。其中包括阿联酋中东首个无人驾驶港口,还有英国菲力斯杜港的“无驾驶室”车队。
技术创新需要有全球视野。西井科技构建了“全球研发+本地化落地”的闭环体系,并且有多个产品获得了 ISO、欧盟 CE 等国际认证。在秘鲁的钱凯港,智能重卡 E-Truck 作为中秘“一带一路”的合作项目,对这座南美重要的枢纽港开港运营起到了助力作用。每一个国际认证都如同一场艰难的战斗,然而正是这种高标准,促使我们锻炼出了全球竞争力。
数字赋能
“路舶”实现全网通
硬科技如同西井科技的骨骼,而数字化生态犹如其血脉。企业所打造的 Loopo 路舶智慧平台,正在把运输、仓储以及供应链管理等环节连接成网。借助与安通物流等巨头的合作,西井科技达成了集装箱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使数据成为提升质量和增加效率的新动力。
物流并非是单点进行突破,而是全链条进行协同。谭黎敏以路舶项目作为例子,若要达成供应链的透明化以及物流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就必须实时知晓数十万集装箱在各个物流节点所处的状态,并且要及时把运力调配到有卡点的地方去。“这表明产品不单单是工具,更是要成为生态的‘连接者’。”
如今,西井科技的解决方案已经延伸至陆港,也延伸至空港,还延伸至工厂,从海港开始,推动了传统物流向“数智化绿色化”跃迁。
人才沃土
激活创新原动力
西井科技的技术人才占比超过 60%。团队里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还有仅用 3 年就从项目经理晋升为公司副总裁的 90 后新锐。谭黎敏介绍说,公司通过“组织人才委员会”来搭建晋升通道,并且推行海内外人才轮岗机制。“给年轻人舞台,他们就能创造奇迹。”
企业为激发创造力,把武夷路的办公空间打造成了“创新社区”,这里的插画沙龙不断上新,普拉提课程也在交替进行,公益科普活动更是接连推出。“员工不只是技术的开发者,同时更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站在新的起点上,西井的蓝图变得愈发清晰。它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轴,不断深化在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地的布局;凭借新能源与自动驾驶技术,推动全球物流减碳,在全球物流变革的进程中书写着中国民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