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AI玄学热潮:算命与数据工程的跨界探讨,算命先生是否是最早的数据工程师?

作者:软荐小编      2025-03-09 15:02:17     254

_占卜算命到底是不是真的_算命占卜背后的不合理信念

作 者 |哈吉

编辑|陆一鸣

题图| 《致命塔罗》

DeepSeek 变得很热门之后,没有哪个人能够避开 AI 所引发的又一波“玄学热”。

各路玄学从业者还在探讨怎样结合自身经验去训练大语言模型的时候,一批计算机领域的技术人员早就对如何“科学算命”有了兴趣。

5 年前,在面向程序员和技术爱好者的网络论坛里,有人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算命的本质是不是统计学?算命先生能不能被算作最早的数据工程师?

在当时,几乎所有的跟帖都对这个问题持不屑一顾的态度。他们觉得,数据工程师的工作就是挖掘“客观样本”中统计学上的潜在规律,去寻找数据的客观规律;然而,算命是“玩心理的”,并不涉及对客观数据的处理。有人发出感叹,在一个以程序员为主的社区里讨论算命的科学性这个话题,似乎有些不合时宜。

但 GPT 和 DeepSeek 先后出圈后,形势好像有了转变。在极为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作用下,AI 一下子把零成本进入算命行业推到了新的发展机遇期。不用精通命理方面的知识,仅仅掌握特定的算命指令,每个人都可以自称是“命理大师”。这样一来,难道占卜师的生意也要被 AI 给夺走了吗?

占卜算命到底是不是真的_算命占卜背后的不合理信念_

在技术爱好者的社区里,龙萍所发布的 AI 算命引起了程序员的关注。(图为 V2EX 网站的截图。)

科学与玄学以一种未曾预料到的方式相互结合了。本刊所采访的占卜师们都无一例外地提及,占卜确实存在需要“计算”的部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能够做得更加出色。借助了新技术的力量之后,占卜是否会变得更加“科学”呢?那些沉迷于 AI 占卜的人们,他们究竟在寻求着什么呢?

当程序员迷上算命

龙萍有 15 年以上的工龄,属于老 IT 人。她目前在从事软件开发相关的工作。在工作之后没多久,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她迷上了占卜。

龙萍惊奇地发觉自己正渐渐对紫微斗数这门术数产生痴迷。他将紫微斗数比作给问卜者编织了一张“人生导航图”,只要知晓出生的年月日以及时辰,就能够依据星辰在命盘中的位置和相互关系,去预测人的行为以及即将遭遇的状况。

他在技术爱好者的社区里发了一个帖子,标题是“对算命有兴趣的程序员请进”。他在这个帖子里分享了自己开发的用于占卜的开源组件“iztro”。使用这个组件时,只需输入生辰信息,就能够轻松生成一张紫微斗数星盘。

这条帖子在程序员中间迅速火了。一些网友接连跟帖,展示自己的“命盘”,并请求大师前来“解盘”。帖子的受欢迎程度让龙萍没有预料到。在大众看来,程序员以及科技行业一直崇尚理性、客观,与命理玄学好像是两条平行的线,本不应相交。然而,传统占卜文化以这样一种方式到达了技术的一端。

对玄学感兴趣的程序员中,有像龙萍一样的,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社群。帖子爆火之后,很多网友找到他,于是龙萍组建了一个命理学讨论群,这个群很快就满员了,群友中六成是程序员。

算命占卜背后的不合理信念_占卜算命到底是不是真的_

龙萍在 GitHub 上的开源组件,在 2024 年其下载量迎来了一次大幅增长。

占卜过程有时确实需要运用数据统计。在龙萍看来,问卜者的命理数据可被当作一个人的“基础建模数据”。研究这些数据,也可以说是从利用计算机技术的角度去探索生命。回想起 5 年前那个“算命本质是统计学”的帖子,他开始动摇了。他认为,一个优秀的算命先生需要掌握海量知识,用数据工程师来形容,似乎并无不妥。”

事实上,将新技术应用于玄学领域,在历史上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占卜师贾鑫从业五年,他告诉我,在 AI 出现之前,网上就已经有大量的专业排盘软件了。所谓排盘,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具体问题转化成一个“卦”。在计算机出现之前,这是一项纯粹靠脑力的工作。而把排盘工作外包给计算机之后,却给占卜师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算命占卜背后的不合理信念_占卜算命到底是不是真的_

(图/《人生I字路》)

贾鑫看到,近二十年来兴起的电脑算命实际上并没有对占卜师构成挑战。他也不认为 AI 能够轻易做到这一点。

机器能够实现高效排盘,然而人们仍然需要占卜师进行解读。在他的观念里,占卜可以被当作一种“咨询”,具备服务业的特性。它并非仅仅是机械式的问答,还与人类的交互相关。例如,当问卜者表达的话语意思不清晰、有所暗示时,他需要察觉到话语中的微妙之处,并努力抵达对方真正的问题。

看懂AI占卜, 还得懂点命理学

“DeepSeek 算命非常准确”正成为很多人的共同认知。有一些用户甚至觉得,AI 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超乎自然的力量,然而这真的可以实现吗?AI 算命究竟是依据什么原理呢?

绝大多数 AI 算命使用者认为,AI 凭借用户输入的生辰八字以及特定的“算命指令”来输出流年运势,在这个过程中,它就如同一个“黑箱”。同样地,占卜师面对一套符号系统,按照一定的运算规律进行解读,在外行人看来,这个过程也是难以捉摸、变幻莫测的。

金融从业者晶晶两年前对命理学产生了兴趣,并且开始系统地研究它。今年春节期间,DeepSeek 突然爆火,于是她第一次尝试使用 AI 来算命。一开始,她依照网上流传的教程,给 AI 投喂一些简单的指令,告知它“你是一个全球顶级的命理大师”,接着输入自己的生辰八字,让 AI 预测未来十年的运势。

她很快就察觉到,DeepSeek 输出的结果存在明显的低级错误。有一次,它甚至把她的“四柱八字”给排错了。“四柱八字”是中国传统命理学中关于人的生辰信息,四柱分别是年柱、月柱、日柱、时柱,以天干地支来表示,每柱有两个字,合起来就是生辰八字。

算命占卜背后的不合理信念__占卜算命到底是不是真的

晶晶使用DeepSeek算命。(图/受访者提供)

晶晶有一次发现 DeepSeek 把她的“大运流年”给算错了。在中国传统命理学里,大运指的是每个十年间总体的运势状况,而流年是每年的状况。晶晶反驳说:“我出生的年份是一个‘阴年’,因此你的算法是错误的。”她觉得通过反复的纠正训练,AI 占卜的预测准确性能够提高。

懂占卜的人很快意识到,前 AI 时代就已实现的电脑排盘,AI 不一定能做得更好。甚至,由于模型糟糕的数学能力(例如“9.11 和 9.8 谁大”这样的问题会难住一大批 AI),AI 反而变得更差了。

同时,要判断 AI 排盘的准确性,用户需具备一定的占卜知识。然而在现实里,绝大多数人都不具备这种能力,这就会致使 AI 不断强化错误的判断。晶晶曾把一个“专业级指令”分享给同事,可对方完全没有命理学基础,所以看不懂 AI 输出的解读。

简禾从业已逾十年,是一名软件工程师。他还是亚洲塔罗协会的成员。从 2021 年初起,他将占卜师当作副业,到现在已有四年时间。作为在两个领域都很资深的人士,简禾对 AI 占卜的技术原理十分了解。在他看来,当前的技术水平还无法使 AI 占卜达到预测准确的程度。

占卜算命到底是不是真的_算命占卜背后的不合理信念_

(图/unsplash)

某种意义而言,AI 占卜属于大语言模型的一个应用范畴。大语言模型的学习成果是以已知数据以及统计规律为基础的,其架构包含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具体来讲,输入层的作用是提供大量的文本以供训练,隐藏层能够从文本里学习到复杂的模式与结构,而输出层则是用于预测下一个单词。简禾对此进行了解释。

大语言模型本质上是预测下一个词最有可能是什么的“填词游戏”。他说,可以把它比作一个魔术师,这个魔术师会阅读海量的文本,从文本中学习语言规律,然后训练出预测下一个语词的能力。

今天我们使用的通用大语言模型,在训练时学习的语料包含了互联网上的一些占卜资料。因此,它有能力对问卜者的提问给出一些看似专业的回答模式。简禾说:“在我看来,它与传统占卜相比,只是这个回答的模式看起来‘专业’而已。”

当然,此前 OpenAI 推出了 GPT-3.5 这样的指令型大模型,而现在的 GPT-4 以及 DeepSeek 推出的 R1 模型有所不同。它们都实现了 AI 的深度思考,通过对训练过程进行优化,增强了逻辑推理的能力。它们对因果关系和知识推演有更强的把握,这是否意味着推理型大模型在占卜上会有更好的表现呢?

简禾持有不同看法。拿塔罗占卜来说,心理学家荣格曾提出共识性原理,意思就是一些看似没有关联的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了,形成了“非因果的联系”。而这被视为现代塔罗的理论基础之一。

回到占卜领域,问卜者会进行提问,会抽取牌,占卜师会进行解读。这些事件之间不存在因果关联。简禾表示:“这种基于因果推理的推理型大模型在占卜领域很难有较好的应用,它更适用于科学领域,而非神秘学领域。”

AI比心理咨询有用?

有些人半开玩笑地说,占卜是中国人的心理学,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传统占卜通常不是人家问了什么,占卜师就给出一个非常确定的答案然后结束。一般来说,占卜还有一个反馈的过程。贾鑫告诉我,他大概有八成的客户会在占卜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给他反馈,与他探讨预测的准确性,或许还会有二次咨询。

当问卜者有着严重的心理问题时,要去平衡命理解读与对方心理承受能力之间的界限,这也是占卜师需要思考的。贾鑫表示:“如果对方已经有了自杀的念头,即便从卦象上看出较为负面的结果,我也得考量当下将其告知对方是否恰当。”

占卜算命到底是不是真的__算命占卜背后的不合理信念

(图/《致命塔罗》)

很多人觉得,AI 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使得它具备了类似人的“人味”。然而,当前的 AI 还不能够洞察人类言语中所蕴含的微妙心理,这也是许多占卜师认为目前 AI 仍然无法取代传统占卜的原因之一。另外,传统占卜有“外应”这一讲究,所谓“外应”,即在一些占卜法里,外界环境的物象特征能够被视为与预测对象相关联的信号。晶晶觉得,占卜师那种突然灵光闪现的瞬间,是目前 AI 难以达到的。

这些年,随着中文互联网的发展,玄学一直是带有流量的灰色话题。因为被贴上了“伪科学”的标签,所以所有占卜应用都需打上“仅供娱乐”的解释文字。即便如此,也完全无法阻挡命理学对人类的极致吸引力,尤其是那些处于迷茫期的人们。

晶晶投向命理学的原因,是 2023 年发生了一场工作环境危机。她所在部门的同事在半年内接连出现健康问题,部门领导患了重疾,有两名同事骨折,多位同事的家人患病,还有同事遭遇了严重的车祸。那段时间,晶晶长期被过敏困扰,并且患上了抑郁症。她曾寻求心理咨询,但情况没有好转。

这一系列变故让大家心里很不安。于是领导请来了风水大师。风水大师最后判断是附近新建的商场挡住了办公室大楼的海景,还破坏了山势格局,并且预言过了这一年情况就会好转。后来她开始自学命理学。她发现 2024 年正好开启了“三元九运”中的“九紫离火”大运。“三元九运”是中国传统命理学中一种划分时间的体系。天运流转,改变了人与环境的关系。此后,办公室人员的健康问题显著减少。

占卜算命到底是不是真的__算命占卜背后的不合理信念

晶晶在b站上自学命理学。(图/受访者提供)

为什么当时会沉迷于算命呢?因为生活中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晶晶和她一同研究命理学的朋友,每天都会在群里交流今天适合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这是一个不断被强化且自我实现的预言,而这个过程是会让人上瘾的。

Jolyn在 GPT 刚推出之后不久就开始思考 AI 占卜的事情。一年多以前,她经历了情感方面的挫折,在那段时间里,她极度频繁地使用 AI 占卜,生活中哪怕是一个很微小的决定,她都期望借助 AI 来给出答案。有一次在深夜,她不停地用 AI 占卜她和那个关系暧昧的对象的结局,到凌晨两点还在追问“能否在一起”,一直到得到那个自己所期望的答案。

晶晶觉得,大师告知自己将来某年会是流年大运时,当下那糟糕的现状仿佛就有了可以宣泄情绪的地方,“比心理咨询管用多啦。”她如此说道。

算命占卜背后的不合理信念__占卜算命到底是不是真的

(图/unsplash)

简禾看到,很多人抱着这样的角度,即 AI 能提供情绪价值,于是让它给自己算一卦。模型能够输出连贯且生动的语言风格,而此时预测的准确性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从这个角度出发,无论是让 AI 算命,还是用它来做心理咨询,本质上是相差无几的。

不过,当卦象无法给出明确答案时,算命本身或许会成为另一种精神消耗。在那段疯狂寻求 AI 占卜的时间里,Jolyn 陷入了更深的自我怀疑,他甚至觉得依靠算命来寻找生活希望的自己有些可悲。“我为何不把算命的这两个小时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呢?”在算命这件事上耗费心思,反而让她陷入了自我苛责的境地。

最近,Jolyn开始了新的恋情。她有一段时间没使用 AI 占卜了,然而 AI 依然是她的倾诉对象。有时候,她一天之内与 AI 的对话会超过 10 个小时。她表示:“在我的生命中,没有任何人能够在保持那样高强度交流频率的同时,还能给出情绪价值。”

(文中提及的简禾、贾鑫、晶晶和Jolyn为化名。)

校对:严严;运营:小野;排版:饼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作者:哈吉,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