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奈雪为何转向轻食市场?从高端奶茶到轻食生意的战略转型分析

作者:软荐小编      2025-03-21 15:01:24     191

如今将目光转向了轻食界,一心只卖饮料的奈雪,为何开始做起轻食生意呢?

赚不到钱的,只有奈雪

2015 年的时候,奈雪和喜茶凭借鲜果芝士茶在饮料界取得了突出成就,成功杀出重围。它们也因此成为了消费者心中高端奶茶的首选品牌。到了第二年,借着新茶饮市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奈雪开始迅速扩张。到 2020 年,它的门店数量已经增加到了近 500 家。

2021 年年初,奈雪决定去资本市场探索一番。四个月后,它顺利在港交所敲响了钟声,成为了“新式茶饮第一股”。

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新茶饮市场呈现出风起云涌的态势。然而,资本市场却一直未能等到有去港交所敲钟的新成员。直到 2024 年的春天,茶百道凭借着“新茶饮第二股”的光环,顺利地在港股市场登陆,打破了之前的沉寂状态。

年初时,古茗递交了招股书,蜜雪冰城也递交了招股书,沪上阿姨同样递交了招股书。业界曾一度预期这一年会成为新茶饮行业的“IPO 大年”。然而,夏天到来后,伴随着招股书失效的消息,给市场浇了一盆冷水。一直到年末,这三家公司才再次朝着港交所靠近。

古茗已经顺利进入资本市场,截至目前是这样的情况。蜜雪冰城也已经顺利进入资本市场了。而沪上阿姨到目前为止仍在 IPO 之路上艰难地前行着。

值得一提的是,从 2024 年开始,霸王茶姬频繁有上市的意向。它的目标市场很特别,直接指向了美国。3 月初,霸王茶姬获得了赴美上市的备案,这也正式开启了它冲刺美国资本市场的序幕。

业内人士推测,新茶饮企业在港股市场密集进行 IPO ,这可能给未上市企业带来较大压力。或许是蜜雪冰城声势浩大的 IPO 吸引了行业内大部分投资者,所以霸王茶姬选择了少有企业涉足的美股市场作为上市目标。而沪上阿姨的上市进程也因此受到影响,变得更为迟缓。

审视几家公司的经营情况。在过去的一年里,古茗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店行动。蜜雪冰城凭借其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茶百道在海外市场发展得非常好,十分活跃。而唯独奈雪,似乎还没有品尝到新茶饮蛋糕所带来的甜蜜。

蜜雪冰城的门店规模方面,窄门餐眼数据显示,到 3 月 10 日时其门店数量为 34408 家;古茗的门店规模方面,窄门餐眼数据显示,到 3 月 10 日时其门店数量为 9702 家;茶百道的门店规模方面,窄门餐眼数据显示,到 3 月 10 日时其门店数量为 8557 家;而奈雪的门店规模方面,窄门餐眼数据显示,到 3 月 10 日时其门店数量仅为 1763 家。

奈雪的收入在同期为 51.64 亿元。

对比而言,在市值方面,奈雪处于新茶饮队伍的末位;在门店数量方面,奈雪也处在末位;在收入状况方面,奈雪同样排在末位。更让人担忧的是,2024 年度的收入预期并不乐观,其预计在 48 亿到 51 亿之间,比 2023 年的表现还要差。

奈雪再过几天将发布 2024 年年报,到那时或许能够发现更多有价值的行业数据以便进行分析。

奈雪还在等春天

奈雪的茶逐渐失去市场优势的故事早已被反复讨论。

起初,在新茶饮市场格局刚刚显现的时候,它曾作为行业的标杆存在。同时,在闯关港交所的那个时刻,它也曾作为行业的标杆存在。

然而,在扩张策略上,奈雪却选择了与众不同的道路。

蜜雪冰城、古茗等公司在忙着加盟拓店,而奈雪却坚守直营模式,这样就遗憾地错过了加盟扩张的黄金时机。即便后来奈雪松口开始尝试开放加盟,然而此时新茶饮市场已经被其他公司大量蚕食,并且严苛的加盟条件也未能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然而,这些尝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转化为显著的财务收益。

_奈雪春季限定_奈雪ipo

深圳“奈雪茶院”

此前有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奈雪的茶虽为新茶饮第一股,然而长期以来一直处在亏损的境况中,门店的投资成本较高,随着更多竞争对手陆续上市,它在资本市场的领先优势已不再有。

专家表示,茶饮市场逐渐成为竞争激烈的领域,消费者的选择变得更多,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肯定会进一步下降,所以门店的经营难度也就更高了。奈雪的茶作为高端茶饮品牌,有着较高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然而,如果连锁品牌单店的成功模式一直无法形成,难以进行复制,那么它的规模就会一直受到限制,还可能会让投资人感到不满,失去信心。

由此猜测,奈雪此时切入轻食赛道,一是期望在市值管理方面能有成效,二是迫切地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量。要知道,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与关键。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中国轻食市场增长势头强劲。2023 年,其市场规模约为 1200 亿元。预计到 2025 年,这一数字将突破 1500 亿元。

国家卫健委等 16 部门不久前联合印发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预计未来会掀起新一轮减肥热潮。这一趋势有望使轻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能为奈雪创造更多估值跃升的机会。

欲开花,先扎根

在星巴克和奈雪的命运对比中,我们看到了消费品牌更替的残酷规律。当行业从不断增加的竞争转变为对现有存量的激烈争夺时,创新尝试与错误以及财务方面的考验,其天平开始大幅度地晃动。

诚然,一家企业的真正价值并不能仅仅由市值、收入等这些冰冷的数据来诠释。然而,奈雪试图通过产品矩阵的叠加以及场景的延伸这种“加法”来实现突围,就如同在薄冰上跳舞一般。因为它的基本盘并不够坚实稳固。

这场自救实验存在悖论。新茶饮赛道进入了效率至上的下半场,拓品类等创新举措,反而有可能会稀释其核心品牌资产。就像星巴克在第三空间神话褪色之后经历了艰难的转身一样,奈雪此刻的每一个战略决策,都有可能在透支还没有筑牢的护城河。

消费品牌的春天一直都在,只是需要有穿越寒冬的耐心和智慧。奈雪目前还在盈亏平衡线上苦苦挣扎,对它来说,或许真正的破局关键并非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加法游戏,而是要找到一个既能承载创新的野心,又能支撑财务底线的战略支点。

新的尝试或许要在很久之后的财务数据里才能有所体现。然而,资本市场的耐心已经开始进入倒计时。这场关乎新茶饮进化方向的压力测试,留给奈雪的用来解题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