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创优品近期热点不断,它公布了到 2024 年 12 月 31 日为止的年度业绩公告。
名创优品根据公告显示,2024 年全年收入达到了 169.94 亿元。这一收入同比增长了 22.8%。全年毛利为 76.37 亿元,同比增长 34.0%。毛利率全年是 44.9%,并且创历史新高。
名创优品的业绩增幅不小,然而它决定在 2025 年放缓开店节奏。名创优品的 CFO 张靖京在业绩电话会上指出:“2025 年门店增加的数量预计比 2024 年略少,这主要是由于我们自身的经营节奏。门店不能仅仅关注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和结构,我们希望更多的增长来自于同店销售。”
这其中存在的问题是存量门店的销售出现了下滑,这也是名创优品在 2025 年需要着重去处理的问题。 存量门店的销售呈现下滑态势,这是名创优品在 2025 年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 名创优品在 2025 年着重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存量门店的销售下滑问题。
另外,名创优品完成对永辉超市 29.4%股权的收购之后,需要在销售方面对永辉进行改造,要在产品品类上对永辉进行调整,还需在毛利等方面对永辉进行革新。伴随这些举措的是会有更多的裁员以及关店的情况发生,这家企业或许在短期内将会进入“动荡期”。
“拯救”同店
2024 年,名创优品的门店总数达到 7780 家。在这一年里,净新开了 1219 家门店。其中,名创优品自身的门店数量为 7504 家,全年净新开的门店数量为 1091 家。
中国内地的门店数量有了增加,增加了 460 家,最终达到了 4386 家。在这些门店中,99%是合伙人门店,而直营门店仅仅增加了 1 家。
张靖京描述称,2025 年名创优品会以 2023 年到 2024 年的开店情况为参考,大概会净增 250 家到 300 家。
中国市场存在许多轻资产的店。还有一些大店,像 MINISO IP LAND 。我们觉得这类店很成功,今年会加快布局,保守估计会开设 10 家以上。在美国,预计能够做到 350 到 450 家。
MINISO LAND成都店 图/名创优品官网
名创优品的董事长叶国富表明:“我们打算全年开设的店铺数量与 2024 年相近。”
名创优品的管理层对于 2025 年的开店速度有了降低的预期,不管是哪种说法。
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同店 GMV 增长率呈现下滑态势。2024 年,名创优品的国内业务在 2023 年 36%高增长率的基础上,整体营收实现了 11%的增长。其中线下部分增长 10%,电商部分增长 25%。从相关数据能够看出,名创优品国内业务增长率下滑最为主要的方面是线下门店。
其中,2023 年同店 GMV 增长率为 30%-35%。2024 年,其下降率处于高个位数。这表明成熟门店的销售未达到预期。
张靖京在财报会上进行分析,他指出:同店的提升将是今年最为重要的工作。同店的数据表现欠佳,这其中除了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之外,还存在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门店的选址存在问题;其二,部分加盟商在店面的货品陈列展示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不足;其三,渠道的精细化配货还有提升的空间。
名创优品观察后发现,门店越大,同店销售额恢复的情况就越好。300 平方米以上的大店,其同店销售额都接近回正了,然而小店的同店销售额却出现了下滑。正因如此,在今年,名创优品会将一定的精力投入到修复同店销售的工作中。
叶国富称,下一步我们的门店整改要将一部分小店转为大店。同时,还会通过优化渠道以及加盟商结构,依据不同渠道的特点和消费画像进行精准配货,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拓展 IP 合作矩阵,并且继续提升会员的黏性和复购等多个方面,以此来提升同店销售。
2025 年,名创优品的线下门店需达成双位数的销售增长。并且,要保证门店的竞争程度不高于去年。在同店销售面临压力的情形下,名创优品似乎在国内找到了新的发力之处,即 MINISO IP LAND。这也与它开大店且开好店的策略相契合。
张靖京称:上海的 MINISO LAND 全球壹号店成本颇高。在过去的四五个月里,此店能够维持高双位数的平均利润率,同时还在不断地进行优化。
爆改永辉
去年 9 月 23 日,名创优品进行了一项收购行动,以约 63 亿元的金额收购了永辉超市 29.4%的股权。通过这一收购,名创优品成为了永辉超市的最大股东。
叶国富成为大股东后,他的团队将手直接伸到了业务层面。在 3 月 17 日召开的第六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上,永辉通过了《关于成立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改革领导小组的议案》,并且推选了永辉第一大股东名创优品的创始人叶国富担任组长。
公告显示,改革领导小组的其他成员分别是王守诚、罗雯霞、林红东、曾凤荣、吴凯之、甘旺亨、张卫东、朱静、刘少强。董事长依旧是张轩松,且改革小组要向董事会进行汇报。
这份议案获得了大部分管理层的认可。董事张轩宁投出了反对的一票。他的理由是在当前的高级管理议案中,没有涉及到 CEO 的安排,这让他深感忧虑。此次调整导致永辉原 CEO 李松峰被淘汰出局。
公告截图
3 月 21 日,永辉超市发布公告。公告显示,因为永辉超市暂未聘任 CEO。所以,董事会授权公司改革领导小组代行 CEO 职责。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公司能够规范运作,并且使日常经营管理事项顺利开展。
叶国富在业绩电话会上表明了下一步改造永辉的思路,此思路为“三提两降”。
他表述称,“三提”具体如下:一是提人效,也就是对人员进行优化;二是提业绩,经过调整后,门店的业绩平均达到过去的 2 到 3 倍,稳定下来后,刚开业的门店业绩是以前的 7 到 8 倍;三是提毛利,永辉过去两年的收入量级在八九百亿,其中四分之一是生活用品,且大多采用第三方产品,毛利很低,而他们在这方面有经验,能够协助开发自有品牌,把毛利提升到很高的水平,也能增强核心竞争力。”
“两降”具体指的是降成本以及降费用。我们在今年实施了大量的人员优化举措,工作的核心在于减亏。到 2026 年年底,需要将永辉现有的店铺进行筛选,该关闭的就关闭,留下来的都将是优质店铺。
3 月 17 日的永辉股东大会上,叶国富作出表示。当下永辉正处于快速调改期。永辉计划在 2025 年调改门店数量约为 200 家。同时要关店 250 至 350 家。到 2026 年要完成所有存量门店的调整。截止到 2024 年,永辉超市拥有 776 家门店。此次调整涵盖了永辉三分之二的门店。
今年永辉预计会有 60 支新品上架,并且要孵化出至少 10 支超级战略大单品,其销售额超过 1 亿元。预计通过 3 到 5 年的时间,坚持战略并建设供应链生态,从而推动自有品牌的销售额达到永辉整体销售额的 40%。
叶国富设想,未来永辉的目标是成为线下零售的龙头。永辉要定位中国的中产和小中产,以山姆和胖东来为学习对象,把永辉打造成中国有品质的线下超市。
永辉超市
永辉董事长张轩松的理念与此相契合。他与投出反对票的张轩宁是兄弟,之前他们都曾是永辉的大股东。然而在 2018 年年末,由于在发展方向、发展战略、组织架构、治理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双方解除了一致行动人关系。
双方的分歧在于究竟着力发展线上还是线下。叶国富表示不做大卖场,而是将重点聚焦在 2000 到 3000 平的小型超市以及有品质的社区超市上。他相信只要把产品和服务做好,线下商超就会有巨大的机会。就像永辉调改店开业后,很多原本在线上的消费者又回到了线下。由此,兄弟两人的路线之争也告一段落。
2024 年,永辉的归母净利润预估是-14.0 亿元。2024 年,扣非净利润预估为-22.1 亿元。与上年的亏损相比,亏损进一步扩大。在承受着巨大亏损压力的情况下,叶国富能否在 2 年时间里把永辉彻底改造成“永东来”,这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头图来源于永辉超市官网)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凤凰 WEEKLY 财经”,作者是傅林林,36 氪获得授权后进行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