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住酒店遇机器人服务?云迹科技冲击港交所机器人服务第一股

作者:软荐小编      2025-03-31 09:04:56     163

你住酒店时,或许能看到和你一起挤电梯的机器人;在酒店房间里,可能有机器人为你提供服务;晚上饿了在酒店点外卖,或许是一个机器人为你送货……这些机器人都是我们的产品。

一家知名创投机构在 5 年前举办了 CEO 年会,台上有一位女 CEO 进行了发言,且她是台上唯一的女 CEO。

她叫支涛。2014 年开始创业。到现在,公司的机器人已在 30000 多家酒店担任服务生。在过去的 10 多年中,这家公司凭借每年一轮的融资速度,获得了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科大讯飞、联想创投、携程等的融资。

最近,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简称为“云迹科技”)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了招股书,其目的是冲击“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公司也是第六家依据 18C 上市章程前往香港上市的特专科技公司。

AI 浪潮之下,今年以来机器人赛道极为火爆。然而,随着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发表犀利言论,争议也随之而来。

缔造最火酒店机器人 她要去IPO敲钟了

我是一名理工女。从小我就对机器人有着浓厚的喜爱。我希望能有一个机器人陪伴在我身边。我希望它能帮我完成那些我自己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像哆啦 A 梦那样。在一次访谈中,支涛这样聊起了她的创业故事。

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学专业,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在创办云迹科技之前,支涛已经拥有 10 多年的工作经验,其中包括传感器和自动化方面的工作经验。他曾担任过北京英维思科技的 CEO,还担任过上海埃蒙特公司的创始人兼董事长。

这个酒店的机器人叫什么_酒店机器人什么时候上市的_

支涛经历了行业的起伏变化,看到了服务业机器人化的这一趋势。她和团队经过研究发现,酒店在服务方面的需求比较大,同时标准化程度也比较高,并且具备一定的经营规模以及付费能力。如果能够在酒店场景中证明机器人的商用价值,那么就会有快速复制的机会。

云迹科技以酒店作为突破口,于 2014 年正式诞生。在成立之初,支涛就将机器人的商用场景作为定位来进行布局。这也是许多头部机器人公司至今仍无法解决商业化落地困境,而云迹能够年入 2 亿的主要原因。

2015 年,云迹团队诞生了第一台酒店机器人,且很快就投入到商业化运作中。一年之后,支涛带领着团队推出了首款机器人“润”系列,其英文名为“Run”。支涛解释道,“Run 在英文中是奔跑的意思,我们期望它能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奔跑者。”

然而,在最初进入市场的时候,酒店机器人还属于比较小众的存在。支涛在一场演讲中回忆道,在那段时间里,她带领着团队做出的机器人敲了许许多多酒店的门,而得到的大多回答都是“不需要”。

2020 年出现了转折,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酒店机器人迎来了爆发,公司的订单开始急剧增加。在这一年,云迹的机器人已经与全球 1300 多家酒店达成了合作,并且开始尝试开拓酒店以外的场景,其中包含 2020 冬奥会展厅。

酒店机器人什么时候上市的_这个酒店的机器人叫什么_

如今,从万豪、洲际、希尔顿这些五星级酒店,到华住、亚朵等国内连锁品牌酒店,大家对一同乘坐电梯且主动问好的机器人都已不再感到陌生。它们能帮忙送达酒店用品和外卖,还会自动充电,在送餐之后会用稍显慵懒的孩子语气与你对话,比如会说“在预定房间的网站上给我一个好评吧……”,说完就往远处离去。

招股书表明,云迹科技以酒店为主要场景,已成为国内送物机器人的最大生产商。其商业版图逐渐拓展到学校、医院、园区、科技馆、小区物业等领域。支涛也最终带着她的机器人抵达了港交所门口。

打开云迹科技的 logo 后,能看到在蓝色背景之下有一个小女孩在仰望星空。就如同支涛曾经提到的那样,“从开始到最后,我一直都在做着自己极为感兴趣的一件事情,机器人的每一次进步都会让我非常高兴,这也是作为工程师最为骄傲的地方。”

一年进账2亿 落地30000家酒店

机器人商业化,历来是备受争议的一点。

招股书表明,从成立开始,云迹科技就积累了超过 3.4 万名企业客户。其中,到 2024 年底,有超过 30000 家酒店以及 100 家医院。在 2024 年这一整年里,云迹的机器人完成了超过 5 亿次服务。并且在 2024 年 12 月,单月就执行了超过 186 亿次指令。

酒店机器人什么时候上市的__这个酒店的机器人叫什么

2022 年到 2024 年期间,在财务数据上有体现。云迹科技的收入情况如下:2022 年约为 1.61 亿,2023 年约为 1.45 亿,2024 年约为 2.45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 23.2%。毛利方面:2022 年约为 3927.1 万,2023 年约为 3915.7 万,2024 年约为 1.06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 64.6%。毛利率分别是:2022 年为 24.3%,2023 年为 27.0%,2024 年为 43.5%,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_这个酒店的机器人叫什么_酒店机器人什么时候上市的

具体来看,收入主要有三个来源。其一,来自销售或租赁机器人及功能套件的交易及租赁付款;其二,来自在 AI 数字化系统下提供服务的订阅式、交易及佣金式付款;其三,通过向个人客户销售商品而产生的收入。

其中主要的收入来源是机器人产品的销售,其中包含了在酒店和医院等场景下见到的整机机器人,其主要代表有“润”系列和“格格”系列。这部分收入的占比超过 75%。并且按照 2023 年的收入来计算,云迹科技在酒店场景的智能体市场排名处于全球首位。

_酒店机器人什么时候上市的_这个酒店的机器人叫什么

公司处于持续亏损状态。招股书表明,在报告期内,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年内的亏损分别是 3.65 亿、2.65 亿、1.85 亿元,亏损呈现以 28.9%的年复合增长率在减少;经调整后的净亏损以 65.7%的年复合增长率在收窄,分别为 2.24 亿、1.20 亿、2755.9 万元。

云迹科技因具有商业场景优势,所以一直很受创投圈的青睐。2014 年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就获得了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基金的种子轮融资。之后,它以平均一年一轮的速度,一共进行了 8 轮融资。

腾讯、阿里巴巴、科大讯飞、联想创投、携程等多家头部大厂纷纷出手,启明创投、沸点资本、澜亭资本、洋葱基金等一众投资方也参与其中,上海、江苏、河南等地的引导基金也进入了。从 2021 年底的最后一轮融资情况来看,云迹科技的估值达到了 40 亿人民币。

目前支涛本人直接持有公司 9.73%的股份。他还控制并行使着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合共约 36.52%的投票权。三位联合创始人及员工持股平台共持股 20.6%。其余股份都分散在投资方手中。

其中,沸点资本对公司加持了多轮,其持股比例为 10.70%,是第一大外部股东;安徽人工智能公司中科大讯飞持股 12.54%,该公司持股 9.57%;林芝腾讯持股 9.09%;启明创投旗下的 QM165 持股 4.04%,北京启明持股 1.35%,两者合计持股约 5.39%;联想基金持股 4.22%;阿里旗下的杭州灏月持股 2.94%;早期个人投资者持股 1.12%。

这个酒店的机器人叫什么__酒店机器人什么时候上市的

2022 年 2 月的时候,云迹科技就有计划在上交所科创板进行 IPO。随后它马上启动了上市辅导备案。然而,最终在本月,它撤销了上市申请。现在前往香港,云迹科技赶上了港股的爆发浪潮。

泡沫VS盛宴 机器人IPO潮要来了

云迹科技或许是机器人创业公司集体走向IPO的一个号角。

在此之前,“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在业内极具代表性。2023 年 12 月,优必选于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它的上市将机器人赛道重新拉回到了大众的视野之中。这家创立于 2008 年的公司,历经了 10 多年的长跑,曾经一度撑起 400 亿的估值。

一年后,越疆科技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了“中国协作机器人第一股”。28 岁的创始人刘培超以深圳南山一间不足 40 平方米的公寓为起点,逐步把越疆的产业从工业场景拓展到了商务场景以及家庭服务场景。如今,越疆的总市值已经超过了 240 亿。

今年 1 月,海康机器人在 IPO 道路上完成了深交所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回复。海康机器人是一家脱胎于老牌科技公司海康威视的机器人新秀。除海康机器人外,优地机器人、节卡机器人、遨博机器人、汇川技术等相继传出或正在等待 IPO 进程。云迹科技的老对手“擎朗智能”也在同行的 IPO 讨论中频频出现。

目之所及,机器人IPO或要迎来一轮爆发。

另一边的行业热潮似乎在印证此观点。它承接了 AI 带来的技术变革,使得具身智能机器人极为火爆。从开年时爆红的宇树科技,到频频传出有融资消息的智元机器人、维他动力、松延动力、智平方、逐际动力、星海图等等,这些景象将 2025 年带入了行业的“元年”。

机器人行业从科幻概念发展到产业爆发,迎来了一场集体的狂欢。然而,在这个时候,争议也开始广泛传播并变得非常喧闹。

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宣称正在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他觉得机器人的商用开发还不够完善,在当前的融资热潮中存在着过大的泡沫。他还问这几个 CEO,他们在商业化方面可能的客户在哪里。

机器人赛道的商业化问题颇受争议,至此,这个问题再次摆在面前。我们回到行业真正的需求痛点上,似乎可以从支涛的一段话中寻找答案。

我们希望机器人能帮助人类做两件事。其一,是人类无法做到的事,比如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火救灾,像医生、护士冒着自身健康受损害的危险进入辐射区、感染区和传染区等这类事情。其二,是人类不愿意去做的事,像那些简单重复且枯燥、一遍又一遍跑动的工作,应当交给机器人去做。

支涛对创业的初衷进行了解释,他说机器人会把人类不能做的事以及不想做的事拿走,然后把人类想做的事和愿意做的事留给人类。或许,这才是机器人诞生的目的。

泡沫还是盛宴?所有人拭目以待。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天天 IPO”,作者是杨文静,36 氪获得授权后进行了发布。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