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9 日晚,12 岁那年意外失去右手的周键,用“右手”熟练地弹琴,为大家演奏了那首他很自豪的《大鱼》。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强脑科技的工程师给他戴上了仿生手,使他能够用“意识”控制仿生手做出各种动作。
当天晚上,“人机共创·2025AI 赋能正能量创作大会”在广西南宁举行。大会将重点放在“人工智能赋能正能量网络传播”上。大会邀请了网络媒体、互联网企业和研究院所的代表来进行交流互鉴。通过“沉浸式展演+交互式展览”这种方式,积极搭建起成果展示、新品发布、模型推介以及供需融合的平台。这样做能够形成良性示范并且起到正向引领的作用,有助于行业的创新发展。“人机共创·2025AI 赋能正能量创作大会”是 2025 年中国网络媒体论坛的其中一项主题活动。
图为周键用仿生手自如地弹琴,中新网记者 蒋雪林 摄
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的仿生手体验官周键今年 25 岁,他在大会上展示了因科技重新点燃而弹奏出的灵动音乐,展现了一个年轻的灵魂。
周键称,2022 年,他刚大学毕业。有一天,他在网上看到一个消息,即一个基金会免费捐赠智能仿生手。起初,他担心这是否是诈骗。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打电话去求证。在了解到实际情况后,他便去安装了。
戴上仿生手后,我能够借助它去完成各类日常事务。这种感受如同你先失去了一件极为珍贵的物品,之后在多年以后又将其失而复得。我期望能够利用它来演奏乐曲,所以就连五线谱都不会的我也决定开始学习弹琴。如今,我不但可以用它演奏音乐,还重新“掌控”了生活。它并未赋予我超凡的能力,却让我最终能够从容地站在阳光下。周键如是说道。
周键在接受采访时介绍,智能仿生手的接受腔内均匀分布着 8 个电极。这个接受腔是连接身体和假肢的部分,戴上后电极会紧贴在残肢末端。智能仿生手的接受腔会根据用户的残端形态进行定制。通过录入用户控制仿生手做不同动作时的神经电肌肉电信号,机器学习算法就能掌握这些动作意图对应的信号模式,进而生成个性化的识别模型。智能仿生手与传统机械义肢不一样。它能够把运动意图转化为自身的动作,进而做到“手随心动”。
AI进村了
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普通农民觉得 AI 离自己很遥远。然而在广西,有一位农民,他把 AI 带到了村庄,使 AI 成为了致富的工具,他就是广西梧州岑溪市归义镇勒水村党支部书记黄金庆。
2017 年,黄金庆原本在浙江杭州从事装修工作,之后回到勒水村担任支书。2022 年,他看到自媒体发展得很蓬勃,于是产生了跟风的想法。然而,无论是写文案还是剪辑,他都不擅长,账号开通后很长时间都没有增加粉丝。有一天,在外务工的堂弟告知黄金庆制作视频可以使用“开拍”。在堂弟的大力推荐下,黄金庆决定尝试一下。仅用 3 天时间,黄金庆就掌握了相关技巧。写脚本、拍视频、剪辑,黄金庆都用“开拍”帮助完成。
图为吴欣鸿在会上分享了 AI 助农的成功案例。黄金庆通过“开拍”进行视频带货,从而创业创收。这一场景被中新网记者蒋雪林摄下。
美图公司的创始人是吴欣鸿,他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9 日晚,吴欣鸿在会上分享了 AI 助农的成功案例。其中,黄金庆通过“开拍”进行视频带货,从而实现了创业创收。
吴欣鸿介绍,开拍是一款口播视频工具。它利用 AI 来帮你撰写内容,利用 AI 来帮你拍摄视频,利用 AI 来帮你剪辑视频。这样能帮助用户以更简单、更高效的方式制作口播视频,使自媒体创作者更容易开启账号。
广西梧州勒水村的新农人黄金庆,在“开拍”的帮助下,用了 3 个多月的时间,使得个人账号在全平台的粉丝增加了上万人。他成为了直播带货达人,并且带动了多位村民使用“开拍”来制作短视频进行带货。
当天,“人机共创·2025AI 赋能正能量创作大会”的活动现场十分精彩。多个 AI 产品在现场引发了热烈的反响。中央音乐学院的指挥机器人“智音”与广西交响乐团进行了现场合作,给观众带来了 AI 与艺术相互交融的视听盛宴。商汤科技带来的“钱学森的 AI 课”中,钱学森的 AI 数字人形象十分逼真,仿佛让人完成了一次穿越,能够在现场聆听钱老的教诲。
大会以“发展”“创新”“安全”这三大关键词为核心,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备案情况。中央和地方的新闻单位参与其中,人工智能科技企业也在,还有商业网站平台、高校以及创作者代表等。他们围绕年度的重大主题,借助前沿的 AI 技术,在现场进行了“2025 中国·AI 盛典”“红色云展厅”“一键换装”“即刻造梦”等最新作品的展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