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酒店客人的房门被送餐或送水的机器人敲开。背后的公司敲开资本市场大门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北京云迹科技是一家机器人企业,它服务的酒店超过 30000 家,医院超过 100 家,近期在港交所递交了文件。
公开资料表明,云迹科技于 2014 年成立。其主要业务和产品包含机器人及功能套件,这些是构成公司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基础的硬件及模块产品。在各类业务中,酒店业态应用其产品最多。该公司的机器人产品能够达成引领客人、递送物品、回答咨询以及收集垃圾等任务。
云迹科技招股书显示,其收入在 2022 年为 1.6 亿元,到 2024 年增长至 2.4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是 23.2%。毛利实现了 64.6%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06 亿元。然而从利润方面来看,已经连续三年处于亏损状态。
我们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无法实现盈利,并且在随后也难以维持盈利。招股说明书作出了这样的表述。
在机器人概念热度持续高涨的这个时机,从创业板到港股,一个细分行业的龙头,其门槛并不高,它能否成功说服投资者拿下“第一股”呢?
酒店托举的“全球第一”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2024 年。在机器人智能体市场中,那些拥有可适应三维多层空间的机器人的参与者里,云迹科技的同时在线机器人数量以及服务的消费者数量位居全球首位。并且在 2024 年,其单日高峰超过了 36000 台。
这一系列定语所造就的全球第一的成果,是因为云迹科技的产品在酒店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招股书显示,在应用场景方面,云迹科技的绝大部分收入来源于酒店。2022 年,其来自酒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 70.1%;2023 年,占比为 95.1%;2024 年,占比是 83.0%。不仅在国内数量众多,以 2023 年来自酒店场景的收入来计算,云迹科技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排名第一。
2023 年从市场占有率方面来看,以全球酒店场景的收入来计算,云迹科技的市场份额是 9.0%。以中国酒店场景的收入来计算,前五大参与者加起来占总市场份额的 27.6%,而云迹科技这一家企业就占有 12.2%。
目前云迹科技与锦江、如家、亚朵等头部酒店集团都达成了合作。
很多商业人形机器人或类人形机器人很早就开始被投入使用了。比如在商场里能看到的一些屏幕玩偶,它们就是最早的一种体现形式。第一太平戴维斯广州产业及物流地产服务部负责人、投资及资本市场部负责人张明杰向《凤凰 WEEKLY 财经》做出了这样的表示。
规模优势使得机器人服务于商业领域具有广阔前景。从应用场景方面来看,张明杰表示他相信他们的发展速度必定会比普遍的发达国家更快,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表明,假设所有设施对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硬件及软件的需求都能得以充分满足。2023 年,中国不同场景的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的总市场规模是 9803 亿元。其中,酒店领域的市场规模为 4500 亿元。并且预计到 2028 年,该市场规模会一直保持增长态势。
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商用服务机器人中国市场份额 2023》表明,2023 年商用服务机器人在中国的市场整体规模约为 13.8 亿元人民币。此规模相较于 2022 年增长了 17.6%,市场呈现出回暖的迹象。在其中,餐饮配送机器人的占比为 43.6%,酒店配送机器人的占比为 36.1%,并且这两种类型的机器人也是各家服务机器人竞相争夺的核心赛道。
一位酒店的创始人向《凤凰 WEEKLY 财经》透露:我们的酒店大多配备有机器人。当下使用的是云迹的产品。双仓机器人每台价格不到两万元。并且基本上不太需要进行维护。在采购方面,通常每 50 个房间会配备一个机器人。当然,这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像外卖订单的数量等。
从技术领域来看,云迹科技凭借 UP 系列的技术,借助视觉感知与传感器融合功能高度集成的系统,通过切换可换仓的 YJ - 万物工具仓模块,让单个设备具备多种功能。
商用服务机器人的技术难度并非很高,主要在于需依据应用场景进行迭代。即企业按照不同的场景需求,与工程师团队协同合作以实现自动化流程。然而,在实现之后,还存在反馈的过程,工程师团队依据反馈进行优化,这便是迭代的过程。迭代速度越快,新的场景优化出来的功能就越多。张明杰做出了上述表示。
但机器人技术不断发展且得到应用后,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其一,有些机器人的功能较为单一,主要只是局限在送货以及清洁服务方面;其二,日常维护以及技术故障的处理成本比较高;其三,系统集成性不够,难以和酒店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深度融合。
一位头部房企的酒店管理人士向《凤凰 WEEKLY 财经》透露:我们的酒店规模较大,客人数量众多。在使用了机器人之后,根本无法及时将物品送达客人手中,导致效率极为低下。基于此,我们后来决定放弃使用机器人。
资金缺口
云迹科技从 2014 年开始成立。目前已经完成了 8 轮融资。其中有天使轮融资。还有 A 轮融资。以及 A+轮融资。包括 A+轮战略融资。有 B 轮融资。也有 B 轮战略融资。有 C 轮融资。还有 D 轮融资。
云迹科技进行了 8 轮融资,总共融得资金 12 亿元。在最后一轮融资时,云迹科技的投前估值是 35 亿元,投后估值为 40.8 亿元。投资方里有腾讯、联想、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
云迹科技完成 D 轮融资后过了 2 个月,便选择了科创板 IPO。然而,公司在 2025 年 3 月宣布辅导协议终止,最后选择转战港股 IPO。
招股书表明,2022 年云迹科技净亏损为 3.65 亿人民币。2023 年净亏损是 2.65 亿人民币。2024 年净亏损为 1.85 亿元人民币。同时,2022 年经调整净亏损是 2.34 亿人民币。2023 年经调整净亏损为 1.20 亿人民币。2024 年经调整净亏损是 0.28 亿元人民币。在近三年间,云迹科技累计亏损达 8.15 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后的累计亏损也将近 4 亿元。
2024 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比 2023 年下滑了 40%。
云迹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我们或许在短时间内仍会有净亏损。这是因为我们正在快速发展的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中拓展业务和进行经营活动,同时也在持续对研发进行投资。
连续亏损背后的原因,或许还与其降价促进销售有关。
UP 系列的销量从 2023 年的 17 台飙升至 2024 年的 672 台。
格格系列单台平均售价在 2022 年是 2.68 万元,2023 年是 2.49 万元,2024 年是 2.09 万元;销量 2022 年为 1326 台,2023 年为 3777 台,2024 年为 6358 台。润系列同期单台平均售价 2022 年是 2.3 万元,2023 年是 2.06 万元,2024 年是 1.31 万元;销量 2022 年为 2881 台,2023 年为 1829 台,2024 年为 1225 台。
润系列酒店机器人 图/云迹科技官方微博
云迹科技旗下机器人产品有一个明显趋势,其价格在持续下降。并且,两款产品的销量在价格下调的基础上有了非常大的提升。招股书表示,平均售价的下降体现了云迹科技自愿进行价格下调,这证明云迹科技致力于把降低原材料及组件成本以及提高成本效率所带来的益处传递给客户。
2022 年,智能服务机器人公司猎户星空曾公开,在行业内,一些企业融到巨量资金后,会采取扩张销售队伍的手段,会打价格战,会用激进的销售策略冲击账面销售额,在关键时刻会依靠代理商冲业绩,还会在预付款仅 20%甚至 10%时就发货,这些在酒店机器人领域也是常见的手段。
一位机器人行业的人士向《凤凰 WEEKLY 财经》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商业场景机器人的技术门槛并不是很高。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引发价格战。
汇生国际资本有限公司总裁黄立冲在谈及云迹科技上市时向《凤凰 WEEKLY 财经》表示:企业要上市,除了要有概念,还需满足香港联交所的上市要求。因为机器人公司大多都处于亏损状态,所以只有少数独角兽能够上市。尽管机器人概念很热门,但仍需关注后市情况。通常进行上市至少需要一年时间,而现在启动上市的话,还要看 1 到 2 年后的市场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