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3月28日缅甸7.9级地震后:东南亚震后重建,基础设施完善与绿色能源转型且看缅甸严重缺电现状

作者:软荐小编      2025-04-01 21:01:45     166

面对巨大的天灾,各国纷纷伸出援手进行救援。在这期间,一些企业在思考,在震后重建的时期,像缅甸、泰国这样的东南亚国家,怎样去完善自身的基础设施,以及怎样实现绿色能源的转型?

缅甸一直面临着严重缺电的状况。停电现象频繁,很多人用不起电,甚至处于没电用的状态,这是许多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在 2025 年的当下,缅甸人均电力消耗仍低于中国上世纪 80 年代的水平。整个国家的电力覆盖率约为 55%,仅有一半的人口能够连接到国家电网,而 80%的农村人口无法获得电网电力供应,电力缺口长期以来一直是缅甸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缅甸政府为了长期改善能源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已推动开发利用水力、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资源。这次地震给当地居民的屋顶太阳能光伏带来了巨大破坏,然而,能源转型的趋势不会改变。

东南亚国家在持续出台相关政策,以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印度尼西亚政府确立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打算在 2025 年把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升至 23%。菲律宾制定了减排、可再生能源和能效目标,其将 2030 年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设定为 35%。马来西亚也制定了相关目标,将 2025 年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设定为 31%。

在这一过程里,过去东南亚国家的能源转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欧美国家。然而近些年来,特别是今年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之后,他开始削减开支,并且陆续退出一些国际公约项目,这些行为给东南亚的能源转型带来了新的阻碍。

对于中国出海的新能源企业来说,会面临哪些挑战?又能获得哪些机会呢?本文的作者是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该机构为全球性环保机构。作者从自身视角出发,给出了对东南亚能源转型的思考。

特朗普打个喷嚏,全球就会有所反应;美国在全球政策上不断反复,正给海外国家带来新的挑战。

该伙伴关系是由发达国家为帮助发展中国家从煤炭转型到清洁能源而开展的合作。印度尼西亚是最早加入 JETP 的发展中国家,其能源转型有赖发达国家的资助;越南是最早加入 JETP 的发展中国家,其能源转型有赖发达国家的资助;南非是最早加入 JETP 的发展中国家,其能源转型有赖发达国家的资助;塞内加尔是最早加入 JETP 的发展中国家,其能源转型有赖发达国家的资助。

美国退出了相关协议,这一行为既暴露出了发达国家在现有气候融资方面所做出承诺的脆弱性,又会给 JETP 协议国带来重大的影响。拿印尼来说,美国是印尼 JETP 当中最大的资助国之一,它的退出会让印尼在进行能源转型时面临更严峻的资金缺口问题。

近期,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中国要深化多双边以及区域经济合作,并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中国作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之一,拥有稳定且可靠的资金支持能力,还有着务实且有效的合作模式,有很大的可能性去填补现有的气候资金空缺,能够成为推动东南亚绿色能源转型的关键力量。

美国退出:印尼能源转型的挑战或将加剧

2021 年,印尼政府启动了能源转型机制(ETM),此机制是印尼政府与亚洲开发银行(ADB)联合发起的。该机制的目的是加快淘汰现有的燃煤电厂,并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2022 年,印尼与国际合作伙伴集团(IPG)一同发起了“印尼公正能源转型伙伴关系”(JETP Indonesia)。IPG 的主导方为美国和日本,其成员包含加拿大、丹麦、欧盟、法国、德国、意大利、挪威以及英国。JETP 最初承诺给予印尼 200 亿美元资金,如今已增加到 216 亿美元,并且被视作全球规模较大的能源转型融资计划之一。

过去几年里,ETM 机制被视为印尼实现净零目标的关键因素,JETP 机制也被视为印尼实现能源转型的关键因素。然而,在实际推进这些机制的过程中,印尼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资金问题处于首要重要的位置。从 JETP 秘书处 2023 年发布的印尼综合投资与政策计划(CIPP)来看,印尼计划在 2030 年之前,达成 JETP 的五个重点领域(输电和电网、燃煤电厂、可调度可再生能源、可变可再生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供应链)的投资目标,而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资金总和将会达到 973 亿美元。当前 JETP 的全部资金只能覆盖不到 25%的需求。其中,美国承诺的 20.7 亿美元在 JETP 公共资金里占比最大。一旦美国资金承诺被撤回或者削减,JETP 资金池就可能会面临更大程度的缩减,从而使印尼能源转型的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剧。

此外,在 ETM 资金池中,除了能源转型重点支持的井里汶 1 号电厂项目外,用于私营燃煤电厂退出的资金只有 2 亿美元。并且,印尼政府当前的迁都计划使得能源转型的资金需求变得更加复杂,也加大了资金不足的风险。

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做出了退出巴黎协定的举动,这使得印尼的气候承诺受到了动摇。由此,印尼本国的气候政策以及资金前景或许会遭受到负面的影响。

在上述背景之下,印尼若要继续履行自身的气候承诺并成功实现能源转型,就需要去寻找新的且更加稳定的融资来源。印尼能源经济研究所(IESR)的执行主任法比·图米瓦提出建议,印尼政府不应仅仅把目光聚焦在美国,而是应当拓宽自身的视野,从对印尼投资环境的改善着手,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国家电力供应计划(RUPTL)。

东南亚机会__东南亚能源

中国的机遇与应对之道

今年 2 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与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开展了联合行动。他们共同发布了一份报告,名为《JETP 和 ETM 机制下印度尼西亚典型能源项目转型研究》(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以爪哇 7 号为例,这是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中企传统能源项目。测算得出,该项目提前至 2040 年退出时,资金需求高达 9.13 亿美元。然而,如果能采用 ETM 机制的低息贷款来置换现有项目贷款的资金模式,就能够大幅降低企业未来提前退出所承担的经济损失。并且,参与得越早,项目退出时的资金压力就越小。报告中对项目参加机制所需的贷款总额进行了进一步测算。数据显示,当前 ETM 资金池的规模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急需加大对能源项目提前退出资金的投入。

印尼在另一方面,其可再生能源资源较为丰富。然而,其开发水平还不足 2%。与此同时,现有的可再生能源在印尼总发电量中所占比例约为 13%,其中风能和太阳能的总和还不足 1%,但未来的开发和利用前景十分广阔。中国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全球领先国。到目前为止,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所占的比重接近 40%。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投资以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领域具备丰富的技术和经验。

中国国家能源集团在印尼拥有三座燃煤电站。去年,该企业成功中标印尼卡朗卡德斯 100 兆瓦漂浮式光伏电站项目。它将过去布局煤电投资的地区,转型为企业首个境外光伏电站投资项目的所在地。这为中资企业在印尼集中式光伏项目领域的进一步拓展,打开了新局面。

中国加入国际能源转型机制或者发起该机制。这一方面有助于海外的中资传统能源项目企业提前进行转型,能够为转型存在困难的中企给予资金支持以及提供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能够与东道国的能源系统构建更深入的信任关系并展开合作,从外部到内部推动当地的能源政策改革,把可再生能源市场拓宽。

通过可再生能源替代方案,比如利用风能、光伏以及储能技术,能够弥补当地燃煤电厂关闭后产生的电力缺口,这样可以进一步拓展东道国能源转型的潜在成效,有助于其实现气候目标,并且还能进一步提升中国在东南亚的绿色领导地位。

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2025 年是中国与印尼建交的 75 周年,同时也是印尼新总统普拉博沃开始任职的第一年。中国是印尼最大的贸易伙伴,在面对美国退出全球气候行动所带来的挑战时,中国应当抓住战略机遇,增强在东南亚地区的气候领导力。

中国一方面应当加强与印尼以及区域内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协调,进而建立起更为高效且务实的国际绿色投融资合作机制。就像在 2023 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发展高级别论坛上所发起的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GIFP)那样,它致力于推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投融资生态圈建设,并且服务于发展中国家的绿色转型需求。应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快启动相关机制运行工作。

一方面,中国需进一步施展“一带一路”的框架效用。通过对国内金融融资机制进行创新,从而给企业开展海外可再生能源投资给予更为稳定且灵活的融资途径,促使相关项目能够得以落地。另外,中国可以向东道国踊跃地分享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先进技术,向国际社会呈现中国能源转型与绿色投资所取得的成效。

中企以央国企为代表,作为海外能源投资与能源转型的主体,能够通过积极对海外传统能源项目提前布局退出,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对资产配置进行优化,从而减少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损失。

全球能源转型进程中,美国退出 JETP 这件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当下,德国已经开始行动了,它计划与日本开启一个共同领导 JETP 的新的阶段。中国应当抓住入局的机会,借助资金支持、技术合作以及区域一体化倡议等方式,积极投身到东南亚地区的能源转型当中,去构建区域能源合作的新的格局,从而助推印尼达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微信公众号“霞光社”发表了本文,作者是顾鑫涔,36 氪获得授权后进行了发布。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