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朱啸虎唱空具身智能赛道,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引争议

作者:软荐小编      2025-04-03 15:01:39     173

_“双足机器人要大行其道?我不看好”_“双足机器人要大行其道?我不看好”

3 月 28 日,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发表了一番唱空言论。这使得热度不断高涨的具身智能赛道进入了“质疑时刻”。从多位具身智能赛道的投资人以及创业者那里得到的反馈来看,很难给出仅仅从单一维度去评判对错的结果。他们与朱啸虎的共识是,当前具身智能领域存在着泡沫化的现象,人形机器人在短期内实现商业化确实面临着挑战。受访者基于同一个事实,对商业化前景的预期判断与朱啸虎存在分歧。

朱啸虎在行业泡沫处于高点的时候卖出了。这或许是一个能够获取短线利润的套利机会。一位未透露姓名的 VC 投资人坚信,从长远的角度去看,当泡沫被挤出之后,那些真正具有价值的企业将会崭露头角,VC 所获得的收益也会更加丰厚。

唱空

多位公众人物质疑人形机器人商业路径可行性

朱啸虎的核心观点在于,当下对于具身智能,大家的共识呈现出高度集中的态势,然而商业化的路径却并不清晰。金沙江创投作出了回避这样赛道的选择,并且退出了多个处于早期阶段的具身智能项目,这些项目当中包含了创业公司星海图以及松延动力。

清智资本创始合伙人张煜之前观察到,在一些展会上,有学者和投资人在提出质疑。而这次朱啸虎的言论表现得更为极致。张煜觉得,市场上有如此多的资金涌入具身智能这个赛道,投资过热的情况是确实存在的,泡沫过多会对行业的发展产生危害,朱啸虎给投资界降降温,不一定就是坏事。

朱啸虎不是首位公开质疑人形机器人商业路径可行性的公众人物。去年 6 月,李开复在京的智源大会上表示,具身智能短期内要做好难度很大,需走漫长道路,他领导的创新工场短期内不看好人形机器人前景,所以从未投资过相关初创公司。

研究方向上可以这样看待,但要说如今双足机器人会广泛流行并占据主导地位,我并不看好。猎豹移动的董事长兼 CEO 以及猎户星空的董事长傅盛也表达了对双足机器人商业化持悲观态度的观点。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在近期的中关村论坛上表明,能力泛化这一问题是当前具身智能机器人所面临的最为重大的挑战。AGI 通用机器人能够跟环境进行交互感知,它目前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甚至可以说处于婴儿期。

狂热

初创公司成立不到50天完成约合人民币8.7亿元融资

朱啸虎公开“唱反调”后,立刻遭到了利益相关方的回击。经纬创投的创始合伙人张颖以及众擎机器人的 CEO 赵同阳等业内人士在朋友圈发表了言论,其大意是朱啸虎在发出对行业有干扰的声音。经纬创投投资了宇树科技、银河通用、星尘智能、钛虎机器人等很多具身智能公司。

值得留意的是,在朱啸虎发表看空言论的前后,具身智能初创公司获得了一批大额融资。31 日,千寻智能宣布完成了 5.28 亿元的 Pre - A 轮融资。

数据服务商 IT 桔子的统计显示,2024 年在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有 56 起融资事件,总金额超过 50 亿元。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不完全统计表明,2025 年前两个月,中国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投融资交易达成了 27 起,规模为 44.5 亿元,该规模接近去年全年的总量。

星海图的联合创始人许华哲向南都记者表示,今年投资人的心态转变为害怕错过,他们更倾向于能够迅速达成一致,并且抓紧机会进行投资。

分析

投资人被行业热度裹挟进场 有怕错过、必须要站队心态

前述不具名 VC 投资人佐证了上述说法。他表示,出手相对较早的投资机构,当下心态较为平和,既可以选择看项目,也可以干脆不出手。先前那些由于不了解或不相信而持观望态度的投资人,如今被行业热度裹挟而进场,他们带有怕错过、必须要站队的心态。他还说:“很多机构都冲过来投,但是否已经想清楚,这是值得打个问号的。”

该投资人察觉到了业内存在一种背离基本面的“非理性狂热”。他表示,朱啸虎的那些言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那些因为害怕错过而匆忙冲进市场的投资者清醒过来。“要是换成其他的人发表这样的言论,或许早就被大家的狂热给遮蔽掉了”。

3 月 29 日,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数字华夏的 CEO 沈健在朋友圈进行了写道。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行业当中确实存在着泡沫,甚至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然而,这是大浪淘沙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它能够让真正在做事的人获得助力。那些明显是在浑水摸鱼的人,“投资人不应该为了所谓的收益率而助纣为虐,从而滋生出负面的问题”。

从更广泛的公众层面来讲,上述 VC 投资人把唱空言论当作一种“舆论对冲”。他察觉到,社交媒体上的某些舆论已经变得非理性且激进。例如,有人声音乐观地进行预测,认为在未来两三年内人形机器人就能量产数万台,进而进入各种场景去替代人完成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朱啸虎“泼冷水”,能够对冲过热的舆论氛围。

未来

真正意义上的AGI机器人或需8至10年

前述不具名的 VC 投资人认为,在投资期内能够看到具身智能逐步实现商业化的可能性,所以选择了支持相关企业;倘若赛道处于混沌的状态,在长期内无法看到商业化的潜能或者技术方面的进展,就像可控核聚变那样,那么其所在的创投机构是不会涉足的。

其判断认为,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在未来 3 年内有希望取得明显进步。这种进步将有助于在特定应用场景中实现商业化落地。目前,机器人已经能够完成跳舞等动作,这表明它具备了基础的运动技能。未来,通过将先进的感知系统与一定水平的具身智能进行整合,这些机器人就能够展现出一定的商业价值。机器人上肢,尤其是灵巧手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在短期内难以达到成熟水平。许多相关技术仍处在早期研发阶段,按照中性的预计,也需要 3 年及以上的时间才能够实现突破。

张煜把机器人的发展路径分成三个阶段。其一,是机器的智能化,也就是对现有的机器进行智能化的改造,从而提升自动化以及智能操作的能力。其二,是在有限场景下的通用机器人,这类机器人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中执行像抓取、搬运等任务,预计在 3 到 5 年的时间里,这些机器人可以进入产业应用。其三,是最终真正意义上的 AGI(通用人工智能)机器人,预计需要 8 至 10 年才能达成。

除了看好技术前景,LP(有限合伙人)的耐心也缓解了 GP(普通合伙人)的焦虑。张煜表示,国家政策对“耐心资本”予以鼓励,并且许多地方政府放宽了国资基金的考核要求,还对其进行了优化。当 LP 接受了一个较长的投资回报预期,例如 8 到 10 年的时间框架时,就不会那么急切地想要快速获得成果。

具身智能的大方向是明确的。现有的质疑能够让从业者更好地进行反思,思考如何能够做得更好。张煜这样表示。

采写:南都记者 杨柳

制图:方军(即梦AI)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