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万元起售的秦L EV,确实完全超乎电车通的预期。
去年,比亚迪把技术重心置于混动领域。凭借秦 L DM-i 具有 2000km 综合续航以及百公里油耗 2.9L 的优势,顺利打开了混动中型车市场。多款车型搭载第五代 DM 技术之后,比亚迪的市场地位变得更加稳固。
秦L EV的上市表明,比亚迪要进一步挖掘纯电动车市场了。
电车在汽车平台输入“15 万以内”“中型车”“纯电动”这三个关键词进行搜索。之后,符合要求的产品仅剩下七款。在这些产品中,关注度比较高的只有深蓝 SL03、极狐阿尔法 S5 和荣威 D7 这三款竞品。
图源:电车通摄制
秦 L EV 的主要优势在于起售价更低,并且标配了天神之眼 C 高阶智驾。当然,存在短板:在快充方面,深蓝 SL03 速度更快;在续航方面,荣威 D7 顶配版的纯电续航为 610km 且更高;在相似价位下,对于不那么追求空间的用户来说,完全可以选择配置更丰富的纯电动紧凑型轿车,例如小鹏 MONA M03、广汽埃安 AION S 等。
截至发稿时,官方尚未公布秦 L EV 的相关订单数据。然而,秦 L EV 毕竟是存在续航焦虑的纯电车,所以其市场热度自然远远比不上秦 L DM-i 那般火爆。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知晓答案。电车前往附近的比亚迪王朝网线下门店进行一番了解,从购买者的视角重新去感受这款新车。
为了续航和舒适,用户偏爱中高配版本
这次观察的是比亚迪王朝网的门店,它或许是全广州市规模最为小的一家。因为展厅面积受到限制,在店的正中间摆放着上市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元 PLUS,而“配角”只有汉、秦 L EV 这三辆展车,王朝网中的夏、唐等那种大体量的车型都没有出现。
店面的人流量还可以。工作时间也有客户进店,有数位之多。试驾车能够随时调度。这也弥补了展厅面积小的遗憾。
图源:电车通摄制
在电车通观察到的客户里,有一家数口一起来看车的情况比较多。需要指出的是,绝大部分客户都是来看 DM-i 车型的,像秦 PLUS DM-i、汉 DM-i、宋 PLUS DM-i 等。专门来看纯电动车的大概有两位,一位是电车通,他想试驾秦 L EV,另一位想试驾元 PLUS 的“大哥”。
销售人员未向电车通透露混动车和纯电动车之间的客户占比情况,仅表明今年开始观察到看纯电动车的用户确实有所增多。
秦 L EV 上市不久,销售人员称近期订单量超出预期。在三个版本中,中配版和高配版较为畅销,而入门版订单量较少,不过主要受到网约车司机的喜爱。
看到秦 L EV 的配置表后,电车通很快明白了中配版和高配版会成为更多用户首选的缘由。中配版比入门版贵一万,然而其续航更长且性能更强,这对提升驾驶便利性有很大益处。高配版比入门版贵两万,但新增的座椅加热/通风、车载冰箱、HUD 等配置确实能够让差价物有所值。
图源:电车通摄制
提到秦 L EV 的竞争对手时,销售人员透露,大部分用户会看重乘客的舒适性。在到店看车时,他们会特别对比同价位的小鹏 MONA M03、深蓝 SL03 等纯电动轿车。最终下定秦 L EV 的用户,主要是因为对国产大品牌的认可,以及空间和智驾所带来的舒适性增益。
比亚迪的混动技术深受人们喜爱。在纯电动领域,并非只有比亚迪擅长,埃安背靠传统厂商技术,深蓝也是如此,新势力阵营中的小鹏等在纯电动家轿市场都有自己的见解。从多数客户的选择能够看出,他们乐意为纯电动车的续航和舒适性花费金钱,不再仅仅追求低成本的出行方式。
升级明显,秦L EV不是秦L DM-i的纯电版
秦 L EV 的整车造型和秦 L DM-i 的整车造型不会有很大差别。在设计方面,最明显的差异自然是前格栅。
图源:电车通摄制
因为没有那么大的发动机散热需求,所以秦 L EV 采用了简约的封闭式前脸,以此来替代大尺寸下格栅。整车给人一种“小号比亚迪汉 EV”的感觉,并且家庭用户比较在意的网约车属性也因此被削弱了。
秦 L EV 除了在外观上有小幅调整外,它没有内燃机。并且它拥有 65L 的前备厢空间,能够放置一些不常用的随车物品。
图源:电车通摄制
秦 L EV 的中控台位置与秦 L DM-i 相比,似乎有意将烤漆饰板的宽度进行了收窄。然而,那种居家氛围始终没有改变。因为展车是高配版,所以配备了 12 英寸 W-HUD 抬头显示、15.6 英寸悬浮式中控屏、50W 手机快充以及车载冰箱等配置。
秦 L DM-i 智驾版于 2 月份上市,它是在老款秦 L DM-i 的基础上添加了天神之眼 C,不过未配备车载冰箱和 50W 手机无线快充。现今的秦 L DM-i 智驾版采用后 E 型四连杆独立悬架,而秦 L EV 采用后五连杆独立悬架,所以驾乘质感存在差别。
电车通为了体验驾乘质感的变化,特地申请了短期的车辆试驾。PS:此次试驾车是秦 L EV 的中配版,其动力总成相关参数与高配版相同。
图源:电车通摄制
秦 L EV 的加速能力很强,这是不得不说的。3.1s 的 0 - 50km/h 加速时间,确实能带来很直接的推背感。官方用 0 - 50km/h 加速时间来替代 0 - 100km/h 加速时间,或许暗示了秦 L EV 在中高速路段下的动力输出有些慢。不过这只是猜测,还需要等到电车通深度试驾之后才能求证。在市区试驾的这段路程当中,秦 L EV 在中低速的情况下,其性能输出能力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秦 L EV 在市区试驾的这段路程中,中低速下的性能输出能力不存在问题。 就市区试驾的这段路程来看,秦 L EV 在中低速时的性能输出能力是没问题的。
总结后排的乘坐感受,腿部空间有两拳左右的余量。两个后排有充电接口,中央扶手带杯架,能满足基本的出行需求。不过后排座椅没有靠背调节,考虑到这只是一款 15 万元以内的中型车,没有提供这一配置是可以接受的。
值得一提的是底盘的滤振能力。秦 L EV 在经过起伏路段时,后排感受到的冲击不大;在经过减速带时,后排感受到的冲击也不大;在经过凹下去的井盖时,后排感受到的冲击同样不大。尤其是在经过桥面与路面的明显凸起时,底盘不会出现连续弹跳的廉价感,这一点让电车通感到很惊喜。
图源:电车通摄制
秦 L EV 属于秦 L 车系,秦 L DM-i 也属于秦 L 车系。后续推出的新款秦 L DM-i 在配置上会和新上市的秦 L EV 一样。车载冰箱以及五连杆后悬架都会配备。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秦 L DM-i 智驾版刚刚推出不久,最新技术仍然只有秦 L EV 能够独享。搭载最新配置的秦 L DM-i 可能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如果你对这些新增配置不感兴趣,那么可以直接考虑非智驾版秦 L DM-i。或者稍微等待一下新款秦 L DM-i 的上市。在新款上市之前,现款智驾版完全有可能会降价来清理库存。
押注驾乘舒适性,秦L EV靠“软配置”打天下?
体验过秦 L EV 后,电车通对这款中型纯电动车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原本以为秦 L EV 与秦 L DM-i 的主要差别仅在于动力总成。然而实际上,随着品牌控本能力的提高,即便它们属于同一车系,后来者的综合实力也会比前者强很多。
去年,比亚迪凭借秦 L DM-i 在混动家用车市场取得了显著成就。今年,比亚迪自然期望秦 L 能够在纯电动车市进一步拓展。
图源:电车通摄制
只不过,秦 L DM-i 在节能方面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而秦 L EV 在续航和快充这两个用户较为注重的方面,没有绝对的统治力。所以,官方决定从体验方面着手,借助车载冰箱、座椅通风/加热、大尺寸屏幕、高阶智驾等一系列驾乘舒适性的“软配置”,来迎合受众群体的喜好。
现在国内车市存在一些走量车型,比如小鹏 MONA M03、广汽埃安 AION S、深蓝 SL03 等。要知道秦 L EV 是否能够顺利超越这些车型,可能需要等到 4 月份这个销售完整月结束之后才能知晓。